[闲聊] 史书中的孙权妹

楼主: tomhawkreal (阿汤)   2025-11-14 00:57:04
史书未载其名,一般称“孙夫人”
三国演义误称其名为“仁”,按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引注《志林》:
少子(孙)朗,庶生也,一名仁
完全误植 (?)
后来戏曲给她一个较通俗的名字: 孙尚香,这就成为后来
经常指称的名字
实际上,因为她和刘备的婚姻并未正常完结,事蹟在三国志
经常要找别人的传甚至引注来补完,同时,她的余生也不再
有任何记录,因此留下创作想像的空间
[首次登场]
《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
(刘)琦病死,羣下推先主(刘备)为荆州牧,治公安。
(孙)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照字面叙述,很简单一句“进妹固好”带过
(并没有演义里刘备到东吴娶亲的排场)
[刘备方面的观感]
《蜀书 庞统法正传》
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
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这段是补充在诸葛亮谈到为何不对法正“抑其威福”的
回答之后,他提到:
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
《蜀书 关张马黄赵传》引注《云别传》
先主入益州,(赵)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
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
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照这些叙述看来,几乎没什么正向观感,并且是极度防范;
刘备干脆“单身赴任”前往益州,名义上“帮”刘璋防范
张鲁去了
[返吴]
同前《云别传》
(孙)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
(刘禅)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这段就是演义61回“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故事来源
刘禅被救回,孙家的船把妹妹载走,全剧终 (?)
明朝严衍《资治通鉴补 41》写了这么一段:
吴既求和,吴王(孙)权乃途其妹孙夫人归汉,至醒江
而帝崩,夫人乃投江死
清朝毛宗岗修改演义也就添加上去,但据称这是把传说
混杂的谬误
《订讹类编 卷二 孙夫人无自尽事》
朱国桢涌幢小品载芜湖江心有矶。矶上有祠。祠孙夫人。
曰蟂矶。甚有神灵。孙夫人至此矶。闻先主崩摧。哭自沈。
又战孙、刘有隙。夫人归吴。舟舣矶下。不忍见仲谋。
遂刎于此。蜀既不传。吴亦遂讳。
案日知录。据蜀志。夫人还吴后不知所终。辨其自沈之说
之妄极是。
[现在如何看待孙权妹]
首先,政治婚姻原本就是按照“固好”目的而成立,
如果双方翻脸有嫌隙的话,基础就崩坏了
当然,在那之前,刘备阵营对于这个舞刀弄剑的孙小妹,
并无好感 (这不是浪漫小说),那些一起带过来的人加强
了这种恶劣印象,所以刘备避而远之,赵云防范
后来也真的发生“舟船迎妹劫阿斗”的事件,至此完全
恩断义绝,之后根据传说“脑补”投江自尽情节更显的
荒谬 (虽符合宋至明清以来对妇女的要求)
作为三国史书少数真的习武的女性,看来还是留在小说
之类创作的印象比较讨喜... 当然别再搞投江了,既非
三国史实又狭隘的道德观点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5-11-14 10:55:00
江东此女行径 想到后汉书列女传 会稽曹娥投江/吴郡许荣踰垣更正许荣!应该是"许升妻者,吕氏之女也,字荣" 吕姓 名XX
作者: CGT (Peter)   2025-11-14 17:59:00
和斋藤归蝶的故事类似,后来没有同盟需要就完全没记载了,很多事蹟是创作出来的。差别在当时孙家势力更大,她应该更看不起刘备的部下们,所以留下负面纪录
作者: kaito2198 (kaito2198)   2025-11-14 18:29:00
虽不必以后世甚至现代眼光看待,而且孙夫人的态度正反应了吴方对刘备阵营的态度,不过考虑到结婚时,孙夫人最大26岁最小17岁,和刘备年龄差最多可到3虽不必以后世甚至现代眼光看待,而且孙夫人的态度正反应了吴方对刘备阵营的态度,不过考虑到结婚时,孙夫人最大26岁最小17岁,和刘备年龄差最多可到30岁以上,还是值得那么一点点同情。。。吧
作者: articlebear (政治真的满狗屁的)   2025-11-14 20:02:00
虽说是游戏 但无双也都把孙尚香放到吴国势力 这点也满有意思的
作者: jeff235711 (jeff235711)   2025-11-14 21:14:00
那是应该的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