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29(谢安、王坦之判优劣)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24-03-06 00:09:35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29
: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
:   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
:   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
:   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
:   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登基继位时年仅 10 岁,
桓温本指望受禅称帝、至不济也要像周公般摄政掌大权,
但最后却两般皆空,只被授予像诸葛亮、王导般的辅政地位,
这个结果让桓温非常愤怒,
想来想去,他觉得坏了他的好事的罪魁祸首应该就是谢安和王坦之。
之后谢安、王坦之两人前去见桓温的经过,
来看看《资治通鉴》里生动的描写:
(依之前惯例,为便于阅读,以下我自行分段)
  (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朝;辛巳,诏
  吏部尚书谢安、侍中王坦之迎于新亭。
  是时,都下人情恟恟,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
  坦之甚惧,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决于此行!”
  温既至,百官拜于道侧;温大陈兵卫,延见朝士,有位望者皆战
  慴失色。
  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
  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
                何须壁后置人邪?”
  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遂命左右撤之,与安笑语移日。
  郗超常为温谋主,安与坦之见温,温使超卧帐中听其言,风动帐
  开,安笑曰:“郗生可为入幕之宾矣!”
  时天子幼弱,外有强臣,安与坦之尽忠辅卫,卒安晋室。……
  三月,温有疾,停建康十四日;甲午,还姑孰。
(出自《资治通鉴》卷 103〈晋纪二十五〉)
(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 373 年)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4-03-06 01:39:00
1.Google《东晋居士郗超 奉法要 疏解》:"东晋时期的佛理交流俨然已从清谈口辩之场延伸至笔论之场" 2.Google《清谈与佛教》:"由是以知,谢安,谢玄等清谈名士,均欲藉先秦辩者之诡辩理论以利玄谈攻难" 由1,2推得郗超随时有上场打嘴砲的准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