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之”和天师道有关吗?

楼主: pottolee (棉被怪)   2022-03-17 19:35:24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引述《chordate (封侯事在)》之铭言:
: : 陈寅恪在
: : 《崔浩与寇谦之》一文中提到:
: : “盖六朝天师道信徒之以‘之’字为名者颇多,‘之’在其名中,乃代表其宗
: : 教信仰之意,如佛教徙之以‘昙’或‘法’为名者相类。东汉及六朝人依公羊
: : 春秋讥二名之义,习用单名。故‘之’字非特专之真名,可以不避讳,亦可省
: : 略。六朝礼法世族最重家讳,如琅琊王羲之、献之父子同以‘之’字为名,而
: : 不以为嫌犯,是其最显著之例证也。”
: : 不知道有何根据呢?
: : 南北朝用“○之”当名字的人颇多,
: : 除了陈寅恪提到的瑯琊王氏、吴郡杜氏、吴兴沈氏(沈庆之、沈攸之)
: : 例如 刘牢之、陈庆之、祖冲之、顾恺之、裴松之、
: : 到彦之、昌义之、司马休之、太原王氏的王坦之
: : 还有东海徐氏的 徐羡之、徐钦之、徐逵之 也是
: : 难道这些都跟天师道有关?
: : 三国也有一个在出师表中被提到的良臣郭攸之,
: : 他可能和天师道有关吗?
: : 反而是张道陵、张鲁一脉的人,好像没有记载名字是“○之”的啊?
: 〈崔浩与寇谦之〉是陈寅恪 1950 年的文章。
: 陈寅恪在 1933 年的文章〈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
: 有一节讨论东晋的“孙恩之乱”,
: 该节引证了以下几篇文献记载:
:  《晋书》卷 32〈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
:  《真诰》卷 8〈甄命授第四〉
:  《太平御览》卷 666〈道部八‧道士〉引《太平经》“濮阳”
: 然后陈寅恪写道:
:  “据简文帝求嗣事,可知孝武帝及会稽王道子皆长育于天师道环境
:   中。简文帝字道万,其子又名道生、道子,俱足证其与天师道之
:   关系。
:   六朝人最重家讳,而‘之’、‘道’等字则在不避之列,所以然
:   之故虽不能详知,要是与宗教信仰有关。
:   王鸣盛因齐、梁世系‘道’、‘之’等字之名,而疑《梁书》、
:   《南史》所载梁室世系倒误(见《十七史商榷》伍伍萧氏世系条
:   ),殊不知此类代表宗教信仰之字,父子兄弟皆可取以命名,而
:   不能据以定世次也。”
: 陈寅恪在这里已经下了个综合判断,
: 也就是认为“‘之’、‘道’等字”之所以“在不避之列”,
: 应该是与宗教信仰有关;
: 即便陈寅恪也承认不知道个中确切原因(“所以然之故虽不能详知”),
: 但他认为已经足以作出这个结论。
: 看来陈寅恪是从文献记载中归纳出此论点的,
: 然后在〈崔浩与寇谦之〉文中继续加以发挥使用。
: 至于其他以“○之”取名的东晋南朝人物,
: 是否都与天师道有关?
: 我认为都有这样的可能性,但若缺乏直接间接证据,
: 也没有必要直接认定拥有这种姓名的人=天师道信徒。
: 取名未必会反映本人的信仰,
: 也有各种不同情境因素存在的可能。
: 有时候是当事人的长辈或家庭有天师道信仰、但当事人自己不是信徒,
: 长辈这样取名,当事人也没有特别去改名,就这样继续用了。
: (现代人应该也有这种现象吧)
: 有时候是种跟风、流行的取名款式,
: 当时庶民百姓也不见得都有充分智识能理解到“○之”与天师道的关系。
: 有时当事人本身可能根本不识字,
: 他的名字是后来别人帮他取的(尤其是军事将领)。
: 因为人间事的复杂性,
: 不妨在脑里心里带着“人名‘○之’可能与天师道有关”这样的意识,
: 然后再根据实际个案情况各别判断。
: 我在猜想:
:   以“○之”取名,
:   会不会与天师道的某个或某些流派有关?~~
: 但我对道教史的讨论总是很难融入,
: “不知为不知”,有请对这方面了解的板友来解惑了。
:
天师道其实只是当时道教的许多流派之一,初期道教在刘宋之前
并未有一个完整的系统,但是天师道(或道教或灵宝经信仰)在东晋世族及
京口侨姓族群中流行应该是可以确认的,晋书:
时陈郡袁悦之以倾巧事会稽王道子,恭言之于帝,遂诛之。
道子尝集朝士,置酒于东府,尚书令谢石因醉为委巷之歌,
恭正色曰:“居端右之重,集籓王之第,而肆淫声,欲令群下何所取则!”
石深衔之。淮陵内史虞珧子妻裴氏有服食之术,
常衣黄衣,状如天师,道子甚悦之,令与宾客谈论,时人皆为降节。 
刘宋时期道士陆修静自称受命于宋明帝整理道教经典,编成《三洞经书目录》
借由王权确立了道教三洞系统(洞真(上清)、洞玄(灵宝)、洞神(三皇文)
从刘宋刘裕以讨伐妖贼孙恩起家,却能在之后吸纳许多孙恩卢循旧部的吴姓
世族加入他的麾下,加上他儿孙辈确实有推动道教的系统化整理,显示刘宋
皇室与当时的道教系统应是有密切支持的关系。
且刘裕出身微寒,要改朝换代继授天命,神秘力量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塑造出天命,以现代观点来看除了实力外,利用"宗教"着手
已有许多前例,如东汉末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而且孙恩这支天师道的教派,信徒信仰之虔诚,可以携家带眷随教主
投水成仙,信仰力之高,是野心人士皆渴望获得的团体
宋书作者沈约为吴兴沈氏,其祖父曾祖父也是孙恩的信徒,还参与起兵
最后却投入剿灭其教主的刘裕麾下,个人见解是"这些信徒他们信仰没有改变"
只是换了一个教主。
而且在同一个时期,南朝刘宋、北朝拓跋魏皇室皆致力于
利用道教确立或增进其统治正当性,应该不是巧合,而是天师道在民间
或至少是世族之间是有影响力的
作者: ggxxsheep   2022-03-20 21:21:00
南朝北朝在宗教方面是包容还是敌对?
作者: Makucy (承先启后)   2022-03-21 19:50:00
刘裕的弟弟取名“道邻(道怜)”、“道规”,也满有意思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2-03-21 20:27:00
北朝三武灭佛 反观南朝还有皇帝数次舍身佛寺
楼主: pottolee (棉被怪)   2022-03-23 22:32:00
宗教上北朝佛道对立比较严重,三武灭佛有2武在北朝(北魏太武帝拓跋珪北周武帝宇文邕,这跟过去石虎信奉佛图澄,称佛是戎神,可能因此被北方士族讨厌,南朝则是道佛互仿,互相吸收学习,道士佛道双修的情况颇多,最著名就是道士陶弘景自称胜力菩萨
作者: Houei (金山好吃粥,伸!)   2022-03-24 03:25:00
引洪修平《论汉地佛教的方术灵神化、儒学化与老庄玄学化 ─从思想理论的层面看佛教的中国化》:"最早介绍佛教的著作《理惑论(作者常居交阯)》中也以道家神仙家之言来解释佛陀"
作者: ggxxsheep   2022-03-24 23:14:00
谢谢答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