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钟离牧传》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20-04-13 23:27:10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钟离牧字子干,会稽山阴人,汉鲁相意七世孙也。(1)少爰居永兴,躬自
:   垦田,种稻二十余亩,临熟,县民有识认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
:   遂以稻与县人。县长闻之,召民系狱,欲绳以法,牧为之请,长曰:“君慕承宫
:   ,自行义事;(2)仆为民主,当以法率下,何得寝公宪而从君邪?”牧曰:“
:   此是郡界,缘君意顾,故来蹔住。今以少稻而杀此民,何心复留?”遂出装,还
:   山阴,长自往止之,为释系民;民惭惧,率妻子舂所取稻得六十斛米,送还牧,
:   牧闭门不受,民输置道旁,莫有取者。牧由此发名。(3)
:   (1)《会稽典录》曰:
:       “牧父绪,楼船都尉;兄骃,上计吏,少与同郡谢赞、吴郡顾谭齐名。
:        牧童龀时号为迟讷,骃常谓人曰:‘牧必胜我,不可轻也。’时人皆
:        以为不然。”
:   (2)《续汉书》曰:
:       “宫字少子,琅邪人,尝在蒙阴山中耕种禾黍,临熟,人就认之,宫便
:        推与而去,由是发名,位至左中郎将、侍中。”
:   (3)徐众《评》曰:
:       “牧蹈长者之规。问者曰:‘如牧所行,犯而不校,又从而救之,直而
:        不有,又还而不受,可不谓之仁让乎哉?’答曰:‘异乎吾所闻。原
:        宪之问于孔子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曰:“可
:        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今小民不展
:        四体,而认人之稻,不仁甚矣!而牧推而与之,又救其罪,斯为让非
:        其义,所救非人,非所谓恶不仁者。苟不恶不仁,安得为仁哉?苍梧
:        浇娶妻而美,让于其兄;尾生笃信,水至不去而死;直躬好直,证父
:        攘羊;申鸣奉法,尽忠于君而执其父。忠、信、直、让,此四行者,
:        圣贤之所贵也。然不贵苍梧之让,非让道也;不取尾生之信,非信所
:        也;不许直躬之直,非直体也;不嘉申鸣之忠,非忠意也。今牧犯而
:        不校,还而不取,可以为难矣,未得为仁让也。夫圣人以德报德,以
:        直报怨;而牧欲以德报怨,非也。必不得已,二者何从?吾从孔子也
:        。’”
:     赤乌五年,从郎中补太子辅义都尉,迁南海太守,(4)还为丞相长史,转
:   司直,迁中书令。会建安、鄱阳、新都三郡山民作乱,出牧为监军使者讨平之;
:   贼帅黄乱、常俱等出其部伍,以充兵役。封秦亭侯,拜越骑校尉。
:   (4)《会稽典录》曰:
:       “高凉贼率仍弩等破略百姓,残害吏民,牧越界扑讨,旬日降服。又揭
            ^^^^
       高凉贼率“仍弩”的姓酷名也酷!
       “仍”字作为姓氏,我在这里第一次看到,
       不知是不是还有其他例子?
       我只随意 Google 到一位“仍叔”,
       生活时代大约是在东周初年左右。
       还有没有哪些人物是姓“仍”的呢?
       古往今来的例子通通包含在内,征求“仍”姓人物!
       取名为“弩”也满特别的,
       在想这个“弩”该不会也是类似绰号、浑号之类的,
       乃是因为这位仍某人擅长用弩,
       于是江湖上都称他为“仍弩”~~
       若真是如此,这个取名模式就和黑山群英有 87% 像了~~
:        阳县贼率曾夏等众数千人,历十余年,以侯爵、杂缯千匹下书购募,
:        绝不可得;牧遣使慰譬,登皆首服,自改为良民。始兴太守羊
:        【彳首亍】与太常滕胤书曰:‘钟离子干,吾昔知之不熟,定见其在
:        南海,威恩部伍,智勇分明,加操行清纯,有古人之风。’其见贵如
:        此。在郡四年,以疾去职。”
:     永安六年,蜀并于魏,武陵五谿夷与蜀接界,时论惧其叛乱,乃以牧为平魏
:   将军、领武陵太守,往之郡。魏遣汉葭县长郭纯试守武陵太守,率涪陵民入蜀迁
:   陵界,屯于赤沙,诱致诸夷邑君,或起应纯,又进攻酉阳县,郡中震惧。牧问朝
:   吏曰:“西蜀倾覆,边境见侵,何以御之?”皆对曰:“今二县山险,诸夷阻兵
:   ,不可以军惊扰,惊扰则诸夷盘结。宜以渐安,可遣恩信吏宣教慰劳。”牧曰:
:   “不然。外境内侵,诳诱人民,当及其根柢未深而扑取之,此救火贵速之势也。
:   ”敕外趣严,掾史沮议者,便行军法。抚夷将军高尚说牧曰:“昔潘太常督兵五
:   万,然后以讨五谿夷耳;是时刘氏连和,诸夷率化。今既无往日之援,而郭纯已
:   据迁陵,而明府以三千兵深入,尚未见其利也。”牧曰:“非常之事,何得循旧
:   ?”即率所领,晨夜进道,缘山险行,垂二千里,从塞上,斩恶民怀异心者魁帅
:   百余人及其支党凡千余级,纯等散,五谿平。迁公安督、扬武将军,封都乡侯,
:   徙濡须督。(5)复以前将军假节、领武陵太守;卒官,家无余财,士民思之。
:   子祎嗣,代领兵。(6)
:   (5)《会稽典录》曰:
:       “牧之在濡须,深以进取可图,而不敢陈其策,与侍中、东观令朱育宴
:        ,慨然叹息;育谓牧恨于策爵未副,因谓牧曰:‘朝廷诸君以际会坐
:        取高官,亭侯功无与比,不肯在人下,见顾者犹以于邑,况于侯也!
:        ’牧笑而答曰:‘卿之所言,未获我心也。马援有言:人当功多而赏
:        薄。吾功不足录,而见宠已过当,岂以为恨?国家不深相知,而见害
:        朝人,是以默默不敢有所陈。若其不然,当建进取之计,以报所受之
:        恩,不徒自守而已,愤叹以此也。’育复曰:‘国家已自知侯,以侯
:        之才,无为不成。愚谓自可陈所怀。’牧曰:‘武安君谓秦王云:“
:        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武安
:        君欲为秦王并兼六国,恐授事而不见任,故先陈此言;秦王既许而不
:        能,卒陨将成之业,赐剑杜邮。今国家知吾,不如秦王之知武安,而
:        害吾者有过范睢。大皇帝时,陆丞相讨鄱阳,以二千人授吾;潘太常
:        讨武陵,吾又有三千人。而朝廷下议,弃吾于彼,使江渚诸督不复发
:        兵相继,蒙国威灵自济。今日何为常?向使吾不料时度宜,苟有所陈
:        ,至见委以事,不足兵势,终有败绩之患,何无不成之有?’”
:   (6)《会稽典录》曰:
:       “牧次子盛,亦履恭让,为尚书郎。弟徇领兵为将,拜偏将军,戍西陵
:        ,与监军使者唐盛论地形势,谓宜城、信陵为建平援,若不先城,敌
:        将先入;盛以施绩、留平,智略名将,屡经于彼,无云当城之者,不
:        然徇计。后半年,晋果遣将脩信陵城。晋军平吴,徇领水军督,临陈
:        战死。”
:   评曰: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凡此诸臣,皆
:      克宁内难,绥静邦域者也。吕岱清恪在公;周鲂谲略多奇;钟离牧蹈长者
:      之规;全琮有当世之才,贵重于时,然不检奸子,获讥毁名云。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