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9-05-23 01:55:36※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
^^^^^^^^^^ ^^^^^^^^^^
: 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及先主
^^^^^^^^^^^^^^^^^^^^
〈马良传〉说马良是荆州襄阳郡人。
不过,襄阳郡的设置,是曹操并吞了刘琮的荆州以后的事;
(撰写《魏略》的鱼豢说是曹丕称帝后所设立)
在那之前,依照东汉的地方行政区划,
马良应该是荆州“南郡”的“宜城县”人,
也就是“南郡宜城人”。
〈马良传〉说马良的“乡里”人们帮马家五兄弟创了句谚语,
看来马良兄弟早年主要活动的地区,
大概主要还是以他们的家乡及左近区域为主,
他们的言行举止,乡里人群都看在眼里,
因而“乡里”为这马氏兄弟作出了在当地脍炙人口的评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马良兄弟较可能的主要活动范围,
不会离其故乡宜城县太远;
而宜城县的北面正好接近当时的荆州政治、文化中心襄阳,
如果说马良兄弟的名声间接传布至以襄阳为中心的荆州北部地区,
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马良早年的经历没有什么纪录留下来,
〈马良传〉一跳就跳到“先主(刘备)领荆州”时,
马良被刘备辟为(荆州)从事这个州署僚佐人员的官职。
赤壁战后,刘备取得荆南四郡,
之后刘备所表任的荆州刺史刘琦病亡,
于是刘备才被部下们推举为“荆州牧”。
这便是〈马良传〉所说的“先主领荆州”。
从赤壁战前刘备率众从新野南下大奔逃,
一直到刘备“领荆州”,
中间前后相距约有一年有余,
在这段期间,马良人在哪里呢?
也许是陈寿也不清楚这中间马良的任官经历,
所以在撰写〈马良传〉时也难为无米之炊,
只能略过,直接从他知道的荆州从事开始说起。
若马良在担任荆州从事之前,就已经为刘备效力,
那么在刘备率众从新野经襄阳南下的路途上,
马良最早可能是在这个时期加入,成为随刘备南下集团的一员。
由于刘备成为荆州牧的时候,
其所在位置“公安”已经距离襄阳、宜城相当遥远了,
此时被刘备辟任荆州从事的马良,必然已经是离乡背井、身在公安地区;
马良之所以南下来到此地,可能性较大的契机,
往前追溯来看,是跟随刘备南奔而离乡,
至于刘备与刘琦会合后,马良曾经担任过什么职位,
详情已不得而知。
(类似的情况如“伊籍”,〈伊籍传〉只说伊籍在刘表去世之后,
“遂随先主南渡江,从入益州。
益州既定,以(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
见待亚于简雍、孙干等。”
完全不知伊籍在随刘备南下之后,一直到刘备取得益州的这段期间,
究竟担任什么官职)
但是也有可能,马良南下的实情是更为惊险的,也说不定。
比如说,是马良兄弟真的确实备尝艰辛,
从曹操控制下的荆州北部千里迢迢辗转南下。
又或者是马良在跟随刘备南下途中,
遭到曹军阻截而未果,
事后等风头过了才又重新策划逃出曹操地盘的行动,
并且在重重阻碍下,终于到得江陵地区,
找到了玄德公!(和孔明哥)~~
这番暗中潜行,就花了大约一年光景?
此际正好是刘备自领荆州牧的时刻,
马良便为刘备所用,成为刘备麾下的荆州官员。
白眉,究竟是如何南下的呢?
: 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
: 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1)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
: 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
: 、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絃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钟期,敢
: 不击节!”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 (1)臣松之以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尊兄耳
: 。
: 后遣使吴,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于孙将军。”亮曰
: :“君试自为文。”良即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
: 勋。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
: 命。”权敬待之。
: 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
: 皆受印号,咸如意指。会先主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先主拜良子秉为骑都尉。
: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緜竹.成都令、越嶲太守。才
: 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
: 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 (2)
: (2)《襄阳记》曰:
: “建兴三年,亮征南中,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
: 更惠良规。’谡对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
: 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彊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
: 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
: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
: 纳其策,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
: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
: 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 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
: 十九。(3)
: (3)《襄阳记》曰:
: “谡临终与亮书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
: 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于时十万之众
: 为之垂涕。亮自临祭,待其遗孤若平生。蒋琬后诣汉中,谓亮曰:‘
: 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
: !’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
: 法,魏绛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 习凿齿曰:
: “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规林父之后济,故废法而
: 收功;楚成闇得臣之益己,故杀之以重败。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
: ,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
: ,不亦难乎!且先主诫谡之不可大用,岂不谓其非才也?亮受诫而不
: 获奉承,明谡之难废也。为天下宰匠,欲大收物之力,而不量才节任
: ,随器付业;知之大过,则违明主之诫,裁之失中,即杀有益之人,
: 难乎其可与言智者也。”
: 评曰:董和蹈羔羊之素,刘巴履清尚之节,马良贞实,称为令士,陈震忠恪,老
: 而益笃,董允匡主,义形于色,皆蜀臣之良矣。吕乂临郡则垂称,处朝则
: 被损,亦黄、薛之流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