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7-03-09 16:17:17※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孙静字幼台,坚季弟也。坚始举事,静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
: 众咸附焉。策破刘繇,定诸县,进攻会稽,遣人请静,静将家属与策会于钱唐。
: 是时太守王朗拒策于固陵,策数度水战,不能克。静说策曰:“朗负阻城守,难
^^^^ ^^^^^^^^^^
这里的“度水战”,即‘渡水战’,
意思是渡过河到河的对岸作战。
: 可卒拔。查渎南去此数十里,而道之要径也,宜从彼据其内,所谓‘攻其无备,
^^^^^^^^^^^^^^^^
: 出其不意’者也。吾当自帅众为军前队,破之必矣。”策曰:“善。”乃诈令军
: 中曰:“顷连雨水浊,兵饮之多腹痛,令促具甖缶数百口澄水。”至昏暮,罗以
: 然火诳朗,便分军夜投查渎道,袭高迁屯。(1)朗大惊,遣故丹杨太守周昕等
^^^^^^ ^^^^
: 帅兵前战;策破昕等,斩之,遂定会稽。(2)表拜静为奋武校尉,欲授之重任
: ,静恋坟墓宗族,不乐出仕,求留镇守,策从之。权统事,就迁昭义中郎将,终
: 于家。有五子:暠、瑜、皎、奂、谦。暠三子:绰、超、恭。超为偏将军。恭生
: 峻。绰生綝。
: (1)臣松之案:今永兴县有高迁桥。
^^^^^^ ^^^^^^
上面说会稽太守王朗据守“固陵”。
会稽郡地区的“固陵”在哪里,
前辈们应该是用旁敲侧击的考证方法推测出来的。
南朝刘宋时的裴松之说“今永兴县有高迁桥”,
而《宋书‧州郡志一》〈扬州‧会稽太守〉里有“永兴令”,
指的是以‘县令’为长官的‘永兴县’。
在“永兴令”这里记载说:
“汉旧余暨县,吴更名。”
也就是说,南朝刘宋时的“永兴县”,
其实就是汉代会稽郡的“余暨县”,
它是在孙吴的时后改名为“永兴县”的。
由此结合上面〈孙静传〉的记载,
可以知道“高迁”这个地方,位在“永兴县”境内,
而且位置大约是在王朗据守的“固陵”南面数十里处。
因为“永兴县∕余暨县”位在浙江接近出海口处的南岸∕右岸,
所以孙策“度水战”的这条“水”,
最有可能的就是浙江。
(如果是其它今日已经湮没填塞的水道,
后人也很难发现、判断了,
因此也仅能采信现今所知最明确的线索)
现在已经知道孙静建议孙策进攻的查渎道所通往的高迁屯,
位在“永兴县∕余暨县”境内,
而〈孙静传〉只说王朗守“固陵”,没说王朗守‘余暨’,
可知“固陵”应该是“余暨县”境内的一个小城,
位置则应是在浙江的南岸∕右岸岸边,
可能与吴郡的“钱唐”县隔水(浙江)相对。
附带一提:
网络上有说法认为“查渎”就是‘查浦’。
这个说法是错的。
“查渎”在会稽郡“永兴县∕余暨县”地区,
约在今日的浙江萧山境内。
‘查浦’则是在东晋南朝的建康地区,
也就是在现今的南京附近,位在南京西南方。
: (2)《会稽典录》曰:
: “昕字大明。少游京师,师事太傅陈蕃,博览群书,明于风角,善推灾
: 异。辟太尉府,举高第,稍迁丹杨太守。曹公起义兵,昕前后遣兵万
: 余人助公征伐。袁术之在淮南也,昕恶其淫虐,绝不与通。”
: 《献帝春秋》曰:
: “袁术遣吴景攻昕,未拔,景乃募百姓敢从周昕者死不赦。昕曰:‘我
: 则不德,百姓何罪?’遂散兵,还本郡。”
: 评曰: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宗子维城,诗人所称。况此诸孙,或赞兴初基,
: 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不忝其荣者乎!故详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