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发这篇文主要是在上次三国志版聚会时无意间看到了嘉靖本对于孙策大战严白虎的描写,
居然多了两个之前以为只在史书上看的到的人名,
一时兴起就去比较了一下,结果发现差异还满大的 XD
其实就游戏来讲,KT的三国志194年剧本,势力图的分配从来没正确过
孙策的根据地在庐江这个大概不可能修正的错误就不提,
吴郡的代表统治者一直都是严白虎,这也是很有问题的
因为按照史实,严白虎只是割据吴郡的众多豪族中的其中一个,
他可能是势力最大的,甚至有点盟主的意味,
吴郡的实质统治者应该是当时的吴郡太守许贡才对,
虽然三国志六一度让许贡当上君主占领吴郡,但日后又变回严白虎了。
当然这个错误其实无可厚非,因为这还是受到《演义》的影响,
不管是毛本还是嘉靖本,都“孙策大战严白虎”为该回篇名,
既然严白虎在《演义》中占有了一定的份量,那日后的创作者轻许贡而重严白虎,
其实也不奇怪就是了。不过严白虎在《演义》中因为只有弟弟严舆一个部下登场,
所以在游戏中通常也是两兄弟相依为命的状况。
但是在嘉靖本里面,严白虎有多两个部下,
不知道KT有没有参考过嘉靖本,如果他们愿意拿嘉靖本来补充的话,
严白虎的武将数就当场翻倍了 XD
以下是嘉靖本跟毛本关于孙策平定吴会的描述差异整理:
‧嘉靖本中提到了邹他跟王晟这两个人,分别为乌程跟嘉兴的守将,
这两个人的出处原为《三国志》注引《吴录》,都是割据吴郡的军阀之一,
乌程跟嘉兴则分别是他们的籍贯。这里边比较有戏的是王晟,
他是吴夫人跟孙坚的旧识,也因此而在败于孙策后能够活命;
邹他就比较悲情一点,嘉靖本连他名字也写错,误植成“周泰”,
因此到后面交代邹他(周泰)的下落时,就会出现一个超级惊悚的场景──
“太史慈急攻打乌城,先登城射死那太守”孙策不好啦,周泰被太史慈射死啦!
至于王晟在嘉靖本的下场则是被黄盖活捉。
毛本里则是把这两位的名字都省去,仅说严白虎派部将占住嘉兴乌程。
‧相对于毛本省略了邹他跟王晟这两个大众脸,
嘉靖本则是找不到王朗的部将周昕此人,
原因在于嘉靖本对于攻打会稽根本就只是几句话带过,描写非常少,
而毛本则用了不少于攻打严白虎的篇幅描写会稽战事,
包括用了孙静的史料来为情节添色,也加入了本来嘉靖本所没有的王朗部将周昕。
‧关于严舆之死,嘉靖本中用了《吴录》里描写孙策先拔剑砍严舆座席威吓严舆的史料,
毛本则是将这段删去,直接让严舆被砍死(喂)
整理到这边,想起之前看过有人批评毛本删改《演义》原版太过,
有失《演义》原意,但在这次比较下,毛宗岗的删改实际上让整篇的文字更通顺可读,
不然本来的嘉靖本还是有一点话本气息,有些地方略显杂芜的,
这也可以看做是通俗艺术过渡到纯艺术的一个象征吧。
另外,想起《吉川三国志》中的这一段,
大体是照着毛本的方向走,但也保留了一些嘉靖本的桥段(如严舆那段),
又加上一些自己的原创解释(虞翻被王朗驳斥后有一段笼中鸟的感叹),
这三个版本参看,其实是可以看出一些编辑者背后的意志跟审美观,是蛮有意思的。
再回头说到孙策下江东这段,其实从刘繇跟袁术对抗到孙策平定江东这一段历史,
有趣而还没有被《演义》与后世创作者发掘的人跟事还不少,
像是一度把孙策逼入险境的丹阳大帅祖郎(《演义》仅一句话带过,成为孙策早期战功)、
国际政治犯救助协会会长许昭、历任吴郡太守最想杀的第一名盛宪,
就连大家已经熟知的这几位人物其实都有文章可做,光就刘繇来讲,
以空降之姿可以整合各方角头跟袁术相抗衡这么多年,
就不单单只是孙策一句“蠢辈”可以形容了,他只是运气不好没能成为刘表而已。
就看日后有没有人愿意在这方面下工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