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6-07-12 17:29:39※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曹丕继承了曹操所留下的“魏王”之位后,
: : 郭淮迁转为“镇西长史”。
: : “镇西长史”指的是“镇西将军”府的长史,
: : 而此时的“镇西”将军是谁呢?
: : 登登,乃“假节.都督雍、凉诸军事”的“曹真”是也!
: : 郭淮成为“镇西长史”,
: : 是曹丕即位成为魏王之后的事情;
: : 而曹操是在建安 25 年(220)的正月去世的,
: : 由此便可知:郭淮是在这之后转任“镇西长史”,
: : 成为曹真的首要助手。
: : 至于郭淮与张郃、杨秋讨平郑甘,
: : 则发生在这一年(220)的五月。
: 承著这个话题来延伸一下。
: 上面把〈郭淮传〉的几处可注意的地方略作标记。
: 首先是郭淮在“黄初元年,奉使贺文帝践阼”,
: 也就是说:
: 郭淮担任使者,前去祝贺曹丕登基称帝。
: 那么,郭淮是担任谁的使者呢?
: 前面提过,郭淮此时的官职,
: 是镇西将军曹真的“长史”(镇西长史),
: 所以此时郭淮应该就是担任曹真的使者返回京师。
: 由于是祝贺新帝开国,因此曹真派遣的使者,
: 便由曹真身边的最高副手来担任。
: 而在制度上,将军府中的最高等幕僚是“长史”,
: 所以郭淮便荣膺此任,身居曹真的贺使返回帝都去也。
: 前面〈郭淮传〉的原文,还有提到:
: 郭淮在迁转为“镇西长史”之后,
: 还曾“行征羌护军”,“护”张郃、杨秋讨平郑甘及卢水胡。
: 这里的情形大概是这样:
: 郭淮的本官是“镇西长史”,
: 临时因特殊任务需求,暂时担任“征羌护军”,
: 以“镇西长史”、“行征羌护军”的官职,
: 执行张郃、杨秋本次出征时的监军任务。
: 而〈郭淮传〉记载郭淮担任曹真的使者祝贺曹丕登基,
: 并且以机智言语得到曹丕的欢心,
: 于是曹丕便提升了郭淮的官爵,
: “擢领雍州刺史,封射阳亭侯”;
: 从此时开始,郭淮的官职,
: 便成为“镇西长史”、“领雍州刺史”,
: 换句话说,郭淮一方面还是曹真将军府中的最高幕僚,
: 同时又兼任雍州刺史。
: 如果这边的理解没有错的话,那么这在曹魏的都督、刺史任命方面,
: 可说是比较特殊的情况。
: 通常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某州的都督、刺史各自任命一人担任,
: 另一种是都督某州诸军事者,同时也兼领该州的刺史。
: 郭淮则是以该州都督的将军府幕僚身分,同时兼领刺史。
: 我大致查了查,目前还没发现曹魏有其他同样的例子。
: 〈郭淮传〉说郭淮“领雍州刺史,五年即真”,
: 可知在黄初五年(224)时,郭淮才真除为雍州刺史。
: 这里先来看一下曹真。
: 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222),曹真被召回中央,
: 升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
: 在曹真高升之后,接任其都督一职的,
: 应该就是曹丕的好兄弟、夏侯渊之子夏侯楙了。
: 至于郭淮,在曹真高升之后,
: 郭淮的“镇西长史”官职自然也就解除,
: 不过,郭淮一直到黄初五年才从“领雍州刺史”真除为“雍州刺史”,
: 这里的情况,我设想了两个可能:
: 一、郭淮此时的官衔,就是“领雍州刺史”,没有其他官职。
: 曹魏朝廷出于某种考量,又等了两年才把郭淮真除为刺史。
: 二、或许是在夏侯楙以“安西将军、持节”的官衔“都督关中”之际,
: 由于夏侯楙不如郭淮熟悉关中地区的情况,
: 因此原本就实际需求考量,
: 会希望郭淮在解除“镇西长史”官职后,
: 马上便改任夏侯楙的‘安西长史’,
: 以辅佐夏侯楙进入状况。
: 但偏偏,偏偏夏侯楙的“安西将军”位阶低于“镇西将军”,
: 于是乎‘安西长史’的等级也低于“镇西长史”;
: 若真的让郭淮转任‘安西长史’,
: 就等于贬了郭淮的官。
: 这样当然不可行,所以郭淮虽居辅佐之位,
: 但并没有依前例让郭淮同时担任夏侯楙的高级幕僚,
: 只有让郭淮单居“领雍州刺史”的官职。
前面的讨论,着眼于郭淮以“镇西长史”来“领雍州刺史”的情况而言。
不过,还有一个可能,这大概也是一般常见的判断,
是郭淮直接就被曹丕从“镇西长史”拔擢上来“领雍州刺史”。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要怎么解释?
推测一下,大概是郭淮原本的官位、资历被嫌不足,
不被认为可以马上就升迁成为正式的刺史;
所以便不干不脆地先让郭淮“领”刺史,
“领”个几年之后才真除。
然而,从《三国志》的记载惯例来看,
这种‘不带任何其他官职,就单单称为“领”某州郡长官或某官’的情况,
曹魏这边似乎没有其他例子。
若说郭淮是以“镇西长史”来兼“领雍州刺史”,
就行文记载上近于《三国志》的一般惯例,
这个理解应该还蛮具可能性的吧。
又或许是曹丕在“擢”郭淮“领雍州刺史”的同时,
其实还给郭淮授予了其他官职,取代了他原本的“镇西长史”,
只是《三国志》在此处没有记载到~~
另一方面,在黄初三年至五年这段期间,
都督雍、凉的曹真离任,夏侯楙接任,
而此际郭淮都是“领雍州刺史”,
郭淮不无可能在这个重大人事调动的过程中,
也被授予了新的官职,而非单单“领”刺史而已。
只不过若真是如此,便又得用到那句话:
《三国志》在这里没记载到~~
: 曹魏的方镇大将单纯‘领某州刺史’的例子,
: 另外还有满宠,他曾在魏明帝曹叡初年“领豫州刺史”;
: 不过,满宠的例子与郭淮还是有些不同,
: 因为当时满宠至少还有个“前将军”的将军官衔,
: 但郭淮看来则是除了“领雍州刺史”之外,没有其他官衔在身。
: 总之,除非是陈寿漏记郭淮的相关官职,
: 否则郭淮的情形还蛮特别的。
: 郭淮担任曹真的长史当到黄初三年(220)为止,
: 此后大约一直至魏明帝太和二年(228)诸葛亮初次北伐,
: 郭淮的上司则是夏侯楙。
: 诸葛亮来了,夏侯楙被拔了,曹真回来了,
: 郭淮便又与曹真再度携手合作顾关中!
: 不过,这时的郭淮并未再次担任曹真的长史,
: 而曹真也已经官拜“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