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三国志‧臧霸传》(关于“东海国”)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5-04-26 19:23:23
板友提到汉末东海是“郡”而不是国,
至曹魏黄初中(也就是魏文帝曹丕在位时期)才立“国”。
我也再查了查手边看得到的资料,
目前我还是维持原本的看法,
也就是:
  东汉末年的时候,东海是“国”,而非“郡”。
(之前只是单纯从《后汉书》、《三国志》去看,
 后来查了清代王先谦《后汉书集解》,
 才知道原来东海是“国”还是“郡”的问题,
 前人已经有许多讨论了。
 在《后汉书集解》这部书中的《续汉书‧郡国志》部分,
 〈徐州‧东海郡〉及〈豫州‧鲁国〉这两处,
 王先谦引用了好几位考据学家的看法;
 其中,钱大昕认为‘《续汉书‧郡国志》把东海记载成“东海郡”,
          此处的“郡”应该是错字,应记载作“东海国”才对。’
 虽然后来有人说钱大昕的看法是错的,
 但我认为钱大昕的意见才正确。
 这部分比较琐碎,这里先不细说,
 若有板友有兴趣的话,大家再来讨论看看吧)
我是这么想的:
 范晔《后汉书》与传世的碑文当中,东汉一直都有出现“东海相”,
 但都没看到有“东海太守”出现,可知东汉的“东海国”的行政建制一直存在着。
 汉献帝时期的“东海国”,在史书里出现了两个版本:
  《后汉书‧光武十王传‧东海恭王彊传》说:
   “彊立十八年,年三十四。子靖王政嗣。……立四十四年薨,
    子顷王肃嗣。……立二十三年薨,子孝王臻嗣。……立三十
    一年薨,子懿王祗嗣。……祗立四十四年薨,子羡嗣。二十
    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东海恭王彊传〉列出的东海王谱系如下:
    刘彊─刘政─刘肃─刘臻─刘祗─刘羡
  刘祗死于汉献帝建安五年(200),依上面引述的〈东海恭王彊传〉来看,
  在刘祗死后,刘祗的儿子刘羡便继承王位,
  一直到曹丕称帝后才降低爵级为侯。
  另一个记载是《后汉书‧献帝纪》:
   “(建安十七年)九月庚戌,立皇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
    ,邈为济北王,敦为东海王。”
  这里又出现了一位汉王朝的“东海王”刘敦!
  有可能同时存在两个“东海王”吗?
  可能性应该是零。
  实际上,范晔在编写这段《后汉书‧献帝纪》时的参考资料,
  应该是东晋袁宏的《后汉纪》,《后汉纪》所记载建安十七年封皇子为王之事,
  除了把“九月”记成“七月”、皇子“熙”记成皇子“临”之外,
  其它文字通通一样。
  (文字的差异可能就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
   周天游的《后汉纪校注》书中,在“敦为东海王”这边,
   引用了清代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的看法:
    “东海王(刘)祗以建安五年薨,子羡嗣,魏受禅始除,不
     应别封皇子。当是‘北海’之讹。”
  也就是说,钱大昕认为:
   汉献帝的皇子刘敦应该是被封为‘北海王’,
   而不是“东海王”。
  钱大昕应该是已经注意到《后汉书》中明确记载,
  东汉的“北海王”只存续到了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6)为止,
  此后就没有北海王,所以建安十七年献帝封皇子为王时,
  已经空出来的、历史悠久的北海封国之地,
  又可以转封给皇子刘敦。
  在此同时,《三国志‧蜀书‧许靖传》裴松之注引晋乐资《山阳公载记》的记载,
  与上面引用的《后汉书‧献帝纪》很相似:
   “建安十七年,汉立皇子熙为济阴王,懿为山阳王,敦为东海
    王。(许)靖闻之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取之
    ,必固与之”。其孟德之谓乎!’”
  乐资同样写到了“敦为东海王”,与袁宏《后汉纪》相同。
  不过,我不知道晋代的乐资与东晋袁宏两人的时代究竟谁先谁后;
  (网络上有看到说乐资是西晋人,我不知道其依据或出处为何;
   有请知道的板友帮忙解说了)
  但至少可说,在晋代的时候,文本上已经不只一人把刘敦记作“东海王”了,
  也不知始作俑者是谁。
  这个将北海王误作“东海王”的错误,
  后来也被南朝刘宋的范晔沿用下来。
  而《后汉书》卷帙浩繁,古人又没有现代科技工具可利用,
  因此范晔没能发现:他的《后汉书》〈献帝纪〉与〈东海恭王彊传〉,
           出现了自相矛盾的现象。
  若先不管上面噜噜苏苏地说东海还是北海的问题,
  单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也可以看到《三国志‧魏书‧卫觊传》裴松之注,
  说潘勖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迁东海相”,
  由此也可说明当时确实有东海国、置东海相的事实,
  与上面引的《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说刘羡当东海王一直当到东汉灭亡的情况,
  两者互相呼应。
  曹丕称帝之后,汉朝原有的宗室亲王都降爵为“崇德侯”这个特置的爵位。
  这时候的“东海”就确实不再是“国”,而成为“郡”了。
  曹魏的“东海”何时又变成宗室亲王的封国呢?
  我觉得应该是在魏明帝曹叡的太和六年(232)。
  依照《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东海定王霖传》的记载,
  曹丕的儿子曹霖(母亲为仇昭仪),
  在魏文帝黄初三年(222)时被封为河东王,
  黄初六年(225)被改封为馆陶县王,
  至魏明帝太和六年才被改封成东海王。
  于是,曹魏的东海郡,便变成了东海国。
   
作者: cabon (低语森林悄悄宁静)   2015-04-26 21:14:00
东汉的东海王 我之前好像在陈某版有写一篇..?
楼主: Makucy (承先启后)   2015-05-02 15:58:00
刚刚编辑文章,订正原本“周天游的《后汉书校注》”里的错字,改成“周天游的《后汉纪校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