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臧霸字宣高,泰山华人也。父戒,为县狱掾,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太守
: 大怒,令收戒诣府,时送者百余人。霸年十八,将客数十人径于费西山中要夺之
: ,送者莫敢动,因与父俱亡命东海,由是以勇壮闻。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
: 拜骑都尉。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屯于开阳。
: 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
: 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
: 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太祖之在兖州,以徐
: 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晖皆叛。后兖州定,翕、晖亡命投霸。太祖语刘备
: ,令语霸送二人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
: 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备以霸言白太祖,太祖
: 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乃皆以翕、晖为郡守。
: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 太祖破袁谭于南皮,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太祖曰:“
: 诸君忠孝,岂复在是!昔萧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纯焚室舆榇以从,而
: 光武不逆,吾将何以易之哉!”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
: ,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又与于禁讨昌豨,与夏侯渊讨黄巾余贼
^^^^
网络上也可以找到一些文章在讨论“昌豨”。
在《三国志》里面,“昌豨”又被记载成“昌霸”,
出现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的传):
“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
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
《三国志》里明确记载昌豨反抗曹操有三次,
上面这段是第一次,后面两次的详情则分别记载于张辽、于禁的传里,
昌豨后两次的起兵抗曹,同样都是在东海,
这里就出现了一些暧昧之处:
到底上面提到的〈先主传〉里的“东海昌霸反”,
是指‘东海人昌霸造反’呢,
还是指‘昌霸造反于东海(昌霸在东海造反)’呢?
“东海昌霸反”挺有可能是指‘东海人昌霸造反’,
因为南朝宋的裴骃(裴松之的儿子)所撰的《史记集解》,
引述了东汉末年邓展的说法:“东海人名猪曰‘豨’。”
除非邓展的这个说法是道听涂说而来,
否则邓展的说法就很有力地佐证了昌“豨”与东海的渊源。
如果“东海昌霸反”指的是‘东海人昌霸造反’,
那么昌豨这次响应刘备而起兵的根据地就未必在东海,得参考其它文献,
才能判断他在哪里起事,偏偏其它文献都没交代昌豨是在哪里响应刘备的。
若参考后面两次昌豨都是以东海为基地,
那么或许可推测他配合刘备起兵的时候也是在东海举事,
(东海与下邳也相当接近)
因为看起来东海像是昌豨的老巢。
假如“东海昌霸反”指的是‘昌霸造反于东海(昌霸在东海造反)’,
那么就无法据此而像一些文章的说法说昌豨是‘东海人’了。
我自己有个猜测的想法,在猜想“东海昌霸反”这句话里,
该不会漏了个字吧:
有没有可能,其实这句话原本是‘东海相昌霸反’呢?
史书里面没有交代臧霸一干‘泰山群贼’归降曹操之后,
曹操是如何‘处理’昌豨的。
〈臧霸传〉里记载了臧霸、吴敦、尹礼、孙观、孙康众人,
个个都成了地方守相,
那么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曹操的传纪)当中,
与臧霸等人一并被叙述记载的昌豨,
(〈武帝纪〉:“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
聚众。”)
若同时也被曹操任命为‘东海相’,看来也不过分吧。
(当时的汉朝仍然有“东海王”,
所以此时的东海不是郡,而是“国”,
长官为“国相”而非太守)
回到前面说的:
假如“东海昌霸反”这句话,
其实指的是‘昌霸造反于东海(昌霸在东海造反)’,
那么就无法据此而像一些文章的说法直接说昌豨是‘东海人’了;
因为如此一来,“东海昌霸”这句话里的“东海”,
指的就不是籍贯了。
再参考上面提到的〈武帝纪〉所说:
“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
这里的“太山”(即“泰山”),反倒看来像是指臧霸、孙观等人的籍贯,
不过,除了臧霸、孙观有明文记载是“泰山”郡人以外,
吴敦、尹礼、昌豨究竟是哪里人,都没有另外的明确佐证,
(“东海昌霸”则是另一个问题)
因此这段话既可以解释作:
‘吴敦、尹礼、昌豨也都是泰山郡人,
所以陈寿就只需在句子开头写一个“太山”(泰山)即可。’
却也不无可能是:
‘吴敦、尹礼、昌豨到底是哪里人,其实陈寿也不清楚,
但他们与臧霸、孙观是一伙的,
所以就放在臧霸、孙观后面顺便提及。’
如果昌豨其实应如〈武帝纪〉所言乃是泰山郡人,
那么他的名与称号之间的关系可能是这样的:
泰山郡人昌霸,姓‘昌’,名‘霸’。
泰山昌霸因缘际会在汉末乱局当中,
从泰山郡流徙到了南边毗邻的东海国,
并且成为东海地区最猛的男!
这位昌霸或许是因为外型,或者是勇突如猛猪,
所以东海当地人便给昌霸取了个与‘猪’(豨)相关的外号,
于是乎江湖上都称昌霸为“昌豨”~~
会不会就是这样的呢?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于禁传〉里说于禁与昌豨有些交情,
这部分的记载就有了着落:两人其实是同乡关系,都是泰山郡人。
而且,还可以说,
当时的泰山其实有‘双霸’:
臧霸+昌霸
甚至呢尔后‘双霸’还成了‘双相’:
琅邪相+东海相
以上是一些猜测与想像。
: 徐和等,有功,迁徐州刺史。沛国武周为下邳令,霸敬异周,身诣令舍。部从事
: 謥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从讨孙权,先登,再入巢湖,攻
: 居巢,破之。张辽之讨陈兰,霸别遣至皖,讨吴将韩当,使权不得救兰。当遣兵
: 逆霸,霸与战于逢龙,当复遣兵邀霸于夹石,与战破之,还屯舒。权遣数万人乘
: 船屯舒口,分兵救兰,闻霸军在舒,遁还。霸夜追之,比明,行百余里,邀贼前
: 后击之。贼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众。由是贼不得救兰,辽遂破之。霸从讨
: 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进,将士
: 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
: 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将军,假节。后权乞降,太祖还,留霸与夏侯
: 惇等屯居巢。
: 文帝即王位,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及践阼,进封
: 开阳侯,徙封良成侯。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于洞浦,征为执金吾,位特进。每
: 有军事,帝常咨访焉。(1)明帝即位,增邑五百,并前三千五百户。薨,諡曰
: 威侯。子艾嗣。(2)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艾薨,諡曰恭侯。子权嗣。霸前
: 后有功,封子三人列侯,赐一人爵关内侯。(3)
: (1)《魏略》曰:
: “霸一名奴寇。孙观名婴子。吴敦名黯奴。尹礼名卢儿。建安二十四年
: ,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
: 鼓擅去。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霸谓休曰:‘国家未肯听霸
: 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休言之于帝,帝疑霸军前擅
: 去,今意壮乃尔!遂东巡,因霸来朝而夺其兵。”
: (2)《魏书》曰:
: “艾少以才理称,为黄门郎,历位郡守。”
: (3)霸一子舜,字太伯,晋散骑常侍,见《武帝百官名》。此《百官名》,不
: 知谁所撰也,皆有题目,称舜“才颖条畅,识赞时宜”也。
: 而孙观亦至青州刺史,假节,从太祖讨孙权,战被创,薨。子毓嗣,亦至青
: 州刺史。(4)
: (4)《魏书》曰:
: “孙观字仲台,泰山人。与臧霸俱起,讨黄巾,拜骑都尉。太祖破吕布
: ,使霸招观兄弟,皆厚遇之。与霸俱战伐,观常为先登,征定青、徐
: 群贼,功次于霸,封吕都亭侯。康亦以功封列侯。与太祖会南皮,遣
: 子弟入居邺,拜观偏将军,迁青州刺史。从征孙权于濡须口,假节。
: 攻权,为流矢所中,伤左足,力战不顾,太祖劳之曰:‘将军被创深
: 重,而猛气益奋,不当为国爱身乎?’转振威将军,创甚,遂卒。”
: 评曰:李典贵尚儒雅,义忘私隙,美矣。李通、臧霸、文聘、吕虔镇卫州郡,并
: 著威惠。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庞德授命叱敌,有周苛
: 之节。庞淯不惮伏剑,而诚感邻国。阎温向城大呼,齐解、路之烈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