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引述《Makucy (承先启后)》之铭言:
: : 这则《世说新语》故事中的“张闿”,
: : 并不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杀了曹操父亲的那位“张闿”,
: : 而是两晋时期的人。
: : (故事开头的“元皇帝”指的是晋元帝司马睿)
: : 这位“张闿”的曾祖父其实也是各位三国迷们很熟悉的人物:
: : 脾气超硬的“张昭”张老先生是也!
: : 而贺循的祖先也是各位三国迷们所熟悉的人物,
: : 他的曾祖父乃吴将“贺齐”是也。
: : (一位不知为何在演义中没啥戏份的孙吴良将~~)
: 之前都在说“张闿”,现在也来说说故事中的主角“贺循”。
: 在传世文献中,张闿与贺循挺有渊源,
: 可以从唐代杜佑的《通典》中,找到一篇张闿议论礼法的议疏,
: 从中可对于贺循的家庭状况略增一些资讯:
: 在《通典》卷69〈礼典二十九‧嘉礼十四‧养兄弟子为后后自生子议〉中,
: 记载了一段故事。
: 贺乔娶了于氏为妻,两人未生下子嗣,
: 于是贺乔的兄长贺群答应将自己刚出生的小儿子贺辉给贺乔、于氏夫妻为子,
: 只是贺辉出生后一百多天便不幸夭折了;
: 后来贺群又把自己的新生的儿子贺率给了弟弟贺乔夫妇抚养为其子。
: 贺乔、于氏抚养贺率到了一岁左右,
: 贺乔的妾张氏生了一个儿子贺纂,
: 于是贺乔现在便有了两个儿子:贺率、贺纂。
: 不过,贺氏家族诸人的口风不紧,
: 让年幼的贺率知道了自己并非贺乔、于氏的亲生儿子,
: 贺率便希望可以回到亲生母亲陶氏身边(此时贺率的生父贺群已经去世),
: 或许是因为拗不过贺率,后来贺乔、于氏夫妇便将贺率还给嫂嫂陶氏。
: 然而,此际的贺乔已经身染重病,临终前他交代妻子将这件事诉诸公论,
: 目的是希望由官方的公议来决定贺率的归属,
: 于是于氏便慷慨陈辞,列了十大理由,请求让贺率仍作为自己这一家的儿子。
: 当时官居尚书的张闿也就此事陈述了自己的意见:
: (为便于阅读,以下自行加以分段)
: “贺乔妻于氏表,与(贺)群妻陶(氏)辞所称不同。
: 陶(氏)辞:
: ‘乔妻于无子,夫群命小息(贺)率为乔嗣。一年,乔妾
: 张(氏)生(贺)纂。故骠骑将军顾荣谓群:“乔已有
: 男,宜使率还。”’
: 问与为人后者不?故司空贺循取从子(贺)纮为子,鞠养之
: 恩,皆如率,循后有晚生子,遣纮归本。率今欲乔,即便见
: 遣。
: 于表养率以为己子,非谓为人后,立六义十疑,以明为后不
: 并存之称,生言长嫡,死乃言后,存亡异名。又云‘乞养人
: 子而不以为后’,见于何经?名不虚立,当有所附,于古者
: 无此事也。今人养子,皆以为后。
: 于又云‘为人后者,族人选支子为之嗣,非谓如率为嫡先定
: ,庶幼后生,而以为讥’。此乃正率宜去,非所以明其应留
: 也。
: 且率以若子之轻义,夺至亲之重恩,是不可之甚也。
: 于知礼无养子之文,故欲因今世乞子之名,而博引非类之物
: 为喻,谓养率可得自然成子,避其与后之讥乎!”
: 张闿的意见是认为贺乔之妻于氏的主张于礼无据,
: 贺率仍应该还给生母陶氏,作为贺乔的兄长贺群之子。
: 上面这段陈述中,刚好举了贺循的类似个案为例:
: 贺循一直没有儿子,
: 因此养了自己的侄儿辈(从子)的贺纮为子。
: 不过,贺循晚年始生一子,
: 于是贺纮便又回归作为自己生父的儿子。
: 张闿举了贺循之例,认为本案中贺率的情形应该比照贺循的前例来处理。
: 从《三国志‧吴书‧贺邵传》裴松之注引虞预《晋书》,
: 以及唐代编纂的《晋书‧贺循传》中,
: 可以知道贺循有子“贺隰”,仕官做到扬州的临海郡太守。
: 看来,“贺隰”应该就是张闿疏中所说的那位“(贺)循后有晚生子”。
:
: 至于贺循先前所养的“从子”贺纮,
: 他较有可能是贺循的堂兄弟、甚至是远房堂兄弟的儿子,
: 而未必是贺循的亲兄弟的儿子,
: 因为这个时期的“从子”包含的范围比较宽泛,
: 与较狭义的侄子(兄弟之子)之类的意思无法完全划上等号。
: 而上面《通典》故事中的贺群、贺乔兄弟这个家族,
: 与贺循之间是什么关系,目前我还没看到可资佐证的记载;
: 猜想贺循与贺群、贺乔兄弟之间应该也是亲族吧,
: 张闿或许就是拿贺乔的长辈亲戚贺循的例子,
: 想藉以压住贺乔的妻子于氏:
: 连你们家族地位崇高的老长辈贺循贺大人都是这么做的了,
: 那么妳还想要如何呢?
: 不过,对于于氏、陶氏这两位在事件中有切身挣扎的女性来说,
: 无论事态是如何发展,终究教人情何以堪~~
前面一直都在说两个张闿,这里就来补充一些关于贺循的资讯。
下面帮贺齐、贺循家族的家族谱系关系画个简图:
贺?┬贺纯(字仲真)
│
└贺辅─贺齐┬贺达─贺质
│
└贺景─贺邵─贺循╥贺隰
║
贺?╨贺纮
贺齐家族是会稽郡山阴县人,
他们原本不姓“贺”,而是姓“庆”,
是因为东汉安帝刘祜的父亲清河孝王名叫“刘庆”,
所以当时做官的贺纯(贺齐的伯父)为了避当朝皇帝的爸爸的名讳,
于是把姓改为有着同样字义的“贺”;
从此“庆纯”、“庆辅”兄弟就变成“贺纯”、“贺辅”了。
至于上面《通典》故事中的贺群、贺乔兄弟这个家族,
不清楚他们与贺循家族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顺便也画一下故事里的家族、婚姻关系图:
陶氏 ┌贺澄
║ │
╟──┼贺馥
║ │
┌贺群 ├贺辉═╗
薄氏 │ │ ║
╟──┤ └贺率═╣
贺? │张氏 ║
│║ ║
│╟───贺纂 ║
│║ ║
└贺乔 ║
║ ║
╠══════╝
║
┌于氏
于?─┤
└于群
图里面的几位女性“薄氏”、“陶氏”、“于氏”、“张氏”,
觉得“陶”、“于”两个姓氏,有些可供联想空间。
比如说:“陶氏”与孙吴的丹杨“陶璜、陶濬”家族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于氏”与孙吴的“于诠”家族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至于贺群、贺乔兄弟的母亲“薄氏”,
似乎是吴地历史悠久的旧姓,因为照《史记‧外戚世家》的说法,
汉文帝母亲薄太后,就是“吴人”,不过《史记》此处说的“吴”,
有可能是种泛称,概指先秦以来的吴地;
不过,至少可以说后来所说的江东地区在西汉前期就有人姓“薄”了。
而“张氏”嘛,因为这个姓氏在当时已经很普遍了,
就打住不再乱联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