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8 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

楼主: track (選了自己的人生)   2018-04-26 11:47:58
2018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
网志图文版: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51064
2018万金石的补考,3:19:19,PB达成,2017下半赛季延长赛结束。
赛事名称没打错,
海峡两岸是主标,昆山是副标,
这样大家知道这是场什么目的的赛事了吧!
话说3/31晚,
接到一通前同事的电话,
问我有无兴趣4/15到大陆昆山跑马?
机票住宿全包,
周六上午去,周日比赛,周一回。
查了一下行事历,
明天才是愚人节,应该不是整人的。
周一下午原本有事,但还调得开;
想想万金石期末考碰上高温没跑好,
现在天上掉下来个补考的机会,去或不去?
上网Google一下赛事资讯,
是”第一届”海峡两岸(昆山)马拉松,
全程在昆山市区跑,路线平;
气温约在10~19度,不冷不热。
3/18万金石后全休了一周,
上周才开始简单活动,
补考能不能考得比较好,也没十足把握;
幸好接下来清明五天连假,
临时抱个佛脚,
破PB应该还是有机会。
回复了报名资讯,
人生的第一场强国马,就这样敲定了。
完成报名后,距比赛日只剩两星期;
评估了一下,也不用怎么跑课表了,
把状况调整到接近万金石出发前的状况,就差不多了。
趁著春假期间,打算每天跑个马拉松配速(4’40~4’50)-10K,
其中一天稍微拉长到12~15K;
并试试最佳化比赛装备
(万金石穿日制虎走,感觉大了半号,鞋、脚、袜并没有合一)。
哪知才跑三天(10K、10K、12K),
一个不小心着凉感冒了;
被迫休了两天,
稍微好点后,再跑了3天马拉松配速10K,出发了!
对于昆山的印象,
在于十多年前当电子厂品保工程师时,
许多客户都有在昆山设厂,
这里台商、台干不少。
我当年工作的主管,现就在这担任厂长。
昆山离上海不远,
我们一行10人(含几位跑者与赛会工作人员)
从台湾桃园飞上海浦东机场(约2小时),
抵达后有安排车辆接送,
机场到昆山市区(约1.5~2小时);
直接到会展中心领号码布,
虽是第一届办,
参赛人数也不算多,
(全马、半马、Fun Run共计约6000人参赛,全马约1200人。)
但EXPO却是万人赛事的高规格,
表演舞台、厂商摊位、台湾美食区,
空间超大,动线流畅,
当我看到会场外墙上挂著”两岸一家亲(昆山)马拉松”的大型看板时,
我知道这是场透过体育活动,促进两岸交流(统战)为目的的比赛了。
前主管知道我要来,要请我吃饭;
他是我第一份工作的主管,
后来职场做事的方式与逻辑受他影响很深,
虽然没一起共事也近十五年了,
但一直都有保持联络,更新近况;
也谢谢因四处跑马带来的会面机缘。
比赛于八点起跑,六点从饭店出发往会场,
以参赛人数来看,是场中小型比赛;
但赛事规画,有着全马万人的规格;
或许是未来几届的目标吧!
仅开放有号码布的参赛者进入会场、
芯片计时(每五公里设一个检查点)、
赛道距离有中国田协的丈量认证、
全程封路、
管制人力超多、
(每10~20公尺站一名保安,赛道两侧都有,估计全线超过五千人)。
设置密集的医疗站(后段感觉好像每公里都有)。
全程平坦无坡,
连上下高架桥、地下道都没有;
仅有过平面桥时有微微地起伏。
赛道一路几乎都有三线道宽以上(很多路段是整条双向六线道都封路),
因为路太宽,别只跟着人、沿着两侧路边跑;
最好是跑在路中央,眼观远方,
看到要转弯时,慢慢切直线过弯,多少能省点距离。
沿线看热闹民众出乎意料之外地踊跃;
虽无私补或激情的啦啦队,
但全程42.195km几乎是站满人,
比赛有人看就是High,
居民携家带眷、男女老少都有,
即使只是拍手加油,
感觉自己像是运动明星般地-还蛮爽的。
每公里都有标示牌,
而且标示牌旁还配有一位举著加油标语的Show Girl女性志工;
赏心悦目,为辛苦的后段马拉松赛事增添一些期待的乐趣;
不过在跑到32KM标牌处,当时周边没什选手,
举牌志工对着我微笑说,"加油!你好快!"
嗯!对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大叔来说,听起来是有点怪怪的。
起跑后,约两公里处,追上330列车,
然后就一去不复返。
路面很平,赛道很宽,气温舒适,天空很蓝(本来还担心空污),
上衣穿上久违的比赛背心(之前因背兔子会磨肩膀,只好穿T恤),
下半身Virus五分压缩裤,
脚踩ASICS SORTIEMAGIC马拉松鞋,
腰系补给弹夹(5条Gel+1条能量棒+1颗盐锭),
这次少了一只兔子背包的负担
[10年来第一次没背兔子跑马,主因是万金石的痛苦回忆(一度想把一同奋战十年的伙伴
遗弃在海边),加上第一次来强国比赛,想说低调些!],
身体感觉很轻盈,
挑战PB,有了个信心的开始(相较于万金石出发时,就觉得有点不妙)。
因为是多出来的补考场,
心境反而更能轻松以对,
朝前半马1:40完成为第一阶段任务,
找到今天4’45的体感后,
开启定速钮,专注地前进。
补给
9K(Gel)、16K(Gel)、21K(Gel)、22~24K(盐锭)、26K(Gel)、30K(能量棒)、35K(Gel)
在设定的区间内,饿了就吃;
宁可早,不能慢;
过半马时,含着盐锭跑一段,感觉很不错;
30K时,解决饥饿感,咬半条能量棒刚刚好。
全程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心情,
今天没高温来搅局,也没缺水,
赛道又宽又平又直,
很享受这个比赛的过程
(对不起,我被收买了,不过这是真话。);
倒数1K时,漏看了41K的标示牌,又不敢看表确认,
持续顺顺地前进,直到42K告示牌出现,
可惜只剩最后195m可加速冲刺。
每5K分段成绩
0~5K(23’45)、5~10K(23’39)、10~15K(23’32)、15~20K(23’43)、
20~25K(23’32)、25~30K(23’38)、30~35K(23’38)、35~40K(23’51)、
40~42.195(10'01)
前半马1:39:20 后半马1:39:59
完赛成绩 3:19’19。
以分段时间来看,全程几乎均速;
但其实体感35K前是M心率,35~42K是T心率;
过程中我并没有看心率数据去控制,纯粹用体感跑;
最后五公里会试着拉心率,想像自己是正在跑半马的比赛(切换成半马模式),
然后会发现心率提升,配速却是维持,
撑到40K时,若身旁有人应该可以再冲刺一段。
完赛礼有珍珠奶茶与卤肉饭,
试着借由台湾小吃,让大陆跑者更认识台湾,
也让台湾跑者回味家乡味。
喝完珍奶后,
领了寄物包(大会用货车从起点送过来)
换了装,搭乘接驳车回起点。
下车时遇到在当地工作的台湾干部,
看来当地台湾人报名参赛的有一些人,
特地从台湾来比赛的人似乎不多。
这是场两岸一家亲,打算拉近彼此距离的一场马拉松;
虽说体育归体育,政治归政治;
碰上复杂的两岸关系,我看是很难呀!
但不得不承认
是我目前跑过的19场全马中,
感觉最好跑的高速赛道。
全程赛道平坦,参赛费用不算太高,管制彻底,距离精准,民众夹道欢迎;
只要不要异常地热,天时地利都有了,很适合破PB;
首届的缺点在于全马参赛人数较少,
比较找不到实力相近的跑友一起前进;
另若是参加半马组,就不是那么推荐!
比赛半马与全马同时出发,半马却因分区而被挡在后面。
赛后也可到附近城市走走,
周庄古镇、上海、苏州都不远,
过去总是往日本跑的跑友们,
下回倒是也可考虑看看强国马,
体验一下共产国家管制赛道的魄力!
友好、惠台政策这样一个一个来,
去或不去?大家就自行考量囉!
作者: running711 (台湾科科慢跑协会)   2018-04-26 12:15:00
强国办事果然有效率的感觉
作者: eightmeals (八餐)   2018-04-26 14:40:00
大陆很多赛事都是国际级水准,自己没跑过,但很多人推荐
作者: terryc (terry)   2018-04-26 15:20:00
加油!你好快!
作者: loveraccoon (Raccoon(奇))   2018-04-26 15:31:00
对岸的比赛路线交管真的有本钱这样办,沿途上民众也,就比赛来讲很能激发肾上腺素冲成绩,就看介不介意过去+1
作者: JoakimNoah (!!!!!!!!EFF 53!!!!!!!!)   2018-04-26 15:46:00
春天的江南肯定是舒适宜人 高污染企业也赶了不少
作者: applexyz (Applexyz)   2018-04-26 23:54:00
想参加厦门马
作者: abcde509 (喇牙)   2018-04-26 23:59:00
对岸赛事蛮值得参加的 看看别人优点再想想台湾
作者: hutdris   2018-04-27 13:57:00
体验一下共产国家管制赛道的魄力XDD
作者: sqt (深海)   2018-04-30 20:24:00
强者,谢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