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杨头高架2座隧道 湖口隧道将成为国1最长

楼主: Bustycat (Meow)   2024-10-07 18:05:48
杨头高架拟建2座隧道 湖口隧道将成为国道1号最长隧道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8272488
2024-10-05 15:39 联合报/记者巫鸿玮/新竹即时报导
https://i.imgur.com/9OI4HXD.jpeg
湖口隧道向南出隧道后,将以转接道衔接国道1号竹北路段。记者巫鸿玮/摄影
国道1号杨梅头份高架正进入设计阶段,中途经新竹湖口路段时,将以前后2座隧道截弯取直穿过湖口后山及湖口营区下方,不仅总长度将超过3公里长,还将成为国道1号最长隧道,预计工程将随主体工程在2026年动工,完工后将缩短杨梅至竹北间距离。
设计中的杨头高架隧道段,将分别以“湖新隧道”及“湖口隧道”穿山而过,其中湖新隧道长度约200公尺,将穿越湖口后山的湖新路下方,接着由北向南出隧道后将以高架桥跨越粪箕窝溪,再进入长度达3公里的“湖口隧道”。
湖口隧道南下线及北上线预计都将超过3公里长,其中北上隧道将达3160公尺,南下隧道更将达到3300公尺,湖口隧道将成为未来国道1号中最长的隧道,将成为仅次于国道5号雪山隧道(12.9公里)及彭山隧道(3.8公里),全台湾第3长的高速公路隧道。
高公局指出,隧道是采双孔单向设计,南北隧道都是各3车道,计画路线将截弯取直以隧道型式由国防部湖口训练场下方通过,截弯取直后,国道1号湖口高架路段将比平面主线缩短3公里,减少行车距离,且因是以隧道穿越,不会造成大量土地被切割破坏,可降低对当地环境及土地使用的影响。
湖口隧道预计将在2026年随高架工程动工同时开挖,因过去已经有高铁湖口隧道的开挖经验,因此国道1号湖口隧道可能也将采取与高铁隧道一样的开挖工法,将以机械开挖施工,不采取钻炸,减少震动及噪音,预计2033年之前就会贯通。
https://i.imgur.com/JksbO2o.jpeg
国道1号湖口隧道将穿越军方湖口训练场下方,截弯取直通过湖口路段。图/高公局
作者: Dissipate (云消雾散)   2024-10-07 18:29:00
希望能快点
作者: azcooper (cooper)   2024-10-07 19:08:00
国一隧道目前不是只有一个吗
作者: Tschaikovsky (柴培德)   2024-10-07 20:17:00
中兴、大业分开算的
楼主: Bustycat (Meow)   2024-10-07 21:19:00
起码湖口隧道比国3任何隧道都长了
作者: gogodavid (yes~)   2024-10-07 21:21:00
好奇未来竹北以南的高架里程怎么算呢?因为经由隧道已截断里程,不可能再跟平面同步公里数
作者: evanzxcv (左蝦餃.易釩斯)   2024-10-07 22:19:00
我刚刚也在想,要成为国道一号最长隧道只要超过中兴大业不就好了XD
作者: geesegeese (殴)   2024-10-07 22:31:00
就问国1有几个隧道?
作者: ultratimes   2024-10-07 23:29:00
3公里已经比国3所有隧道都长了,国3隧道都在2K以内里程很简单吧,北端里程同步,然后就独立,到南端会合的地方再同步就好,中间里程就直接消失就好费用当然不可能因为里程缩短就比较少,挖路很贵的你就想成是台铁山海线计算方式,但用海线去计就好
作者: azcooper (cooper)   2024-10-08 02:48:00
比国六的任一个隧道都长
作者: oooo (法性本寂隨緣轉)   2024-10-08 10:14:00
为何不照旧路绕山就好? 也没有多远隧道的兴建成本跟时间都太高,再加上通车后的救灾成本不挖隧道比较好吧? 可以早点通车
作者: WongTakashi (善良之喵)   2024-10-08 10:30:00
文内都已经说明了
作者: azcooper (cooper)   2024-10-08 13:46:00
好奇林口段当初怎么没挖隧道截弯取直
作者: smallreader (小读者)   2024-10-08 18:51:00
地形纵剖面原来是长这样的 高程呈现简单递减 很漂亮
作者: bus668 (淡咖哩)   2024-10-08 20:49:00
为什么台南高雄段不用高架来拓宽?台南高雄几乎一整天在塞
作者: Eric1604 (iLoveEunji)   2024-10-08 22:39:00
国一高架该直接独立成一条新国道了吧 用平面高架区分超级不直觉
作者: Tschaikovsky (柴培德)   2024-10-08 22:42:00
国一台南高雄有预留高架空间,但现在好像被用掉了…而且好像没有什么争取的声音,连连署人数都不够
作者: ultratimes   2024-10-08 23:43:00
被用掉就再往旁边征地啊,而且高架除了落墩处以外还会需要用到什么空间吗?甚至大跨径的桥直接跨过某些交流道就好了也能做像五杨林口段那样上下双层高架,节省落墩空间
作者: ELYC1x (u4tp6)   2024-10-09 07:43:00
国一兴建年代的技术背景,不考虑长隧道通过林口台地和三义丘陵地区,才会产生那种陡坡
作者: f544544f (梦*像毛毛雨,降雨量太ꐳ)   2024-10-09 13:03:00
三义那一定要长陡坡 地理限制没办法
作者: iceonly (只有冰)   2024-10-09 13:05:00
打开你的google map看一下高速一街和高速二街的街景不就知道为什么不能盖高架了
作者: Auslayer (タヤシモ)   2024-10-09 13:49:00
冈山拓宽过一次 塞 最近要拓宽第二次 不意外还是会塞
作者: r30385 (天空蓝)   2024-10-09 14:57:00
其实我不懂为什么要取名一街二街 东街西街不是一目了然吗
作者: ultratimes   2024-10-09 18:34:00
看高速街,可以看情况盖高架,有些可以盖西侧,有些可以盖东侧,也有路段可以分开盖,单侧就用叠式
作者: smallreader (小读者)   2024-10-09 19:57:00
东侧应该比较不值钱可以盖吧
作者: ultratimes   2024-10-09 20:37:00
五杨汐五也是拐来拐去,没有一定在哪啊
作者: xxxcc (双手插口袋垫起脚)   2024-10-09 20:39:00
其实就经过湖口工业区2边厂商太近了要拆一堆上市柜公司不少 改线挖隧道对经济影响较小
作者: evanzxcv (左蝦餃.易釩斯)   2024-10-09 22:40:00
三义没有一定要用长陡坡,台铁新山线都挖隧道过去了,没理由国道不能挖纯粹那个年代的技术和资金因素使然
作者: moriyaorange (hoax day)   2024-10-16 19:09:00
中兴大业还是原本的麦帅公路改造的
作者: Killercat (杀人猫™)   2024-10-16 20:34:00
不是啊,你挖隧道过那段的话,三义交流道要怎么设 XD而且其实你现在看到的三义段是拓宽两次过的 要是当年盖隧道的话,这是要怎么拓宽啊?隧道通常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手段 牺牲掉未来的可能性别忘了1980年代的国一 大概跟现在国三甲差不多宽
作者: ultratimes   2024-10-16 22:37:00
盖隧道还是能拓宽啊,再打一个就好,参考王田交流道三义交流道当然就北移了
作者: valkyrie3812 (斗天使瑟蕾娜)   2024-10-17 00:48:00
原隧道直接拓宽,大概日本那种技术是可以,台湾场合的话,是原线隧道旁边再挖一个新线隧道。(像日本东名高速,大阪-京都间的山崎段)
作者: Killercat (杀人猫™)   2024-10-18 06:41:00
不计血本用改线去做当然可以 但是拓宽的话很困难如果当时用的是TBM的话拓宽就是毫无机会了老实讲三义大坡并不是一个值得花大钱跟未来投资去消灭的东西,当年技术不管到不到位都不会去开隧道的即使是现代碰到这大坡,评估下一样也不会去做长隧道
作者: TaiwanXDman (XD...)   2024-10-18 07:18:00
现代的话 应该会像国三大溪段 提早入地做短隧道
作者: Killercat (杀人猫™)   2024-10-19 12:38:00
大溪理由又不太一样 是既成道路太多 一刀两断桥太多浦顶隧道上面一堆路而且我依稀记得那两个隧道是明挖覆蓋 没做隧道的话就是两个一堆桥的地堑 搞不好还更贵 (?)
作者: smallreader (小读者)   2024-10-19 13:00:00
除了隧道之外 从三义盖高架桥到泰安不知可否类似高屏溪斜张桥 但可能就要担心风切了*泰安休息站 让休息站这边也不用往下切用8公里从海拔370到210 但中点跨河桥就要盖100米高XD
作者: evanzxcv (左蝦餃.易釩斯)   2024-10-20 21:56:00
其实台铁就是类似这样,泰安新站好几层楼高但铁路对坡度的要求比公路更严苛,所以就算这样还是长隧道+高架都用上了国道三义段如果要用隧道的话就不见得会走现在的路廊了
作者: Killercat (杀人猫™)   2024-10-21 22:05:00
高架本身拓宽就不易了 一百米高的高架大概也是一辈子别想拓宽的设计了 XD 总之 现有做法好处满多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