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李克聪/减少交通事故伤亡 靠道路分级分流

楼主: hicker (救护车专载笑到腹肌抽筋)   2021-09-13 12:50:23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078274
李克聪/一年死亡人数近3000 减少交通事故伤亡 需靠道路分级分流
李克聪/消基会交通委员会召集人
国内2020年交通事故发生后30日内死亡人数近3,000人,其中近半是65岁以上高龄者,交
通部道安委员会指出主因是高龄人口攀升,也将持续进行改善。
行政院曾于8月中旬召开检讨会,道安委员会在报告中针对高龄者死伤占比偏高提出改善
方案时,苏贞昌院长质疑针对“高龄者是加害人还被害人”定义不清,并说自己也是高
龄者。
事实上高龄者死伤占比偏高的问题早在2019年即已是检讨重点,道路死伤中高龄者占4成
,其中5成又以机车为主。
三周后苏贞昌院长于9月9日主持“110年度第3次治安会报”,会中由交通部再度报告“
交通道路安全事故分析及改善对策”,苏贞昌指示台湾车祸死亡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偏
高情形,交通部应针对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具体改善办法,从路口与路型等交通工程、交
通号志、科技执法、落实交通安全教育等4面向提改善办法,并蒐集相关部会及警察单位
等建议,车辆事故肇因必须从源头厘清,如相关组织或公司行号须负起责任的事件,应
予以课责,以减少车祸发生。
台湾交通死伤正成长
根据交通部最新的统计数据 ,在去年(2020)年当中,交通事故件数高达362,259笔,
30日死亡人数有2,968人,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皆呈正成长。
参考人口是台湾五倍的日本,在去年仅有309,000笔事故件数、2,839人因交通事故死亡
,和前年(2019 年)的3,215人相比,下降了11.7%。而台湾如何能在进入少子及超高龄
化的人口分布下,对症下药提供良好完善的交通安全环境更是刻不容缓。
由交通部道安资讯统计近年来的交通事故资料,年轻人与高龄者机车安全问题愈来愈严
重,机车因皮包铁及速度快,比其他运具危险,但政府一直轻忽机车普遍被多数民众做
为主要运具对交通安全之重大冲击,不但未开始限制其使用,也没有完整改善机车大量
需求下之道路因应规划设计,造成目前台湾有1,410万辆机车,民众外出旅次使用机车占
比近五成。
加上政府推动自行车等绿色运具,貌似轻型机车的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而高龄者使用
电动代步车也日益增加,各式车种混流更加严重,自然形成残酷危险之交通环境。
相信政府在民意挂帅下,不会采行限制机车数量方案,因此应该开始规划其供需平衡之
交通工程改善方案。首先因现有之都会区道路条件受限,大部分的道路无法规划设计足
够容量之机车道或慢车道,所以未来必须采用道路分级分流才可促使各式车种达到供需
平衡之使用环境。
相信台湾正全力逐步推动自动驾驶的科技化驾驶辅助系统,在有效保障自动驾驶交通安
全之前提下,规划道路分级分流势在必行。
道路分流减少交通事故
道路分流可分成车种分流、车速分流及行向分流等,可依道路之路段与路口适当规划,
车种分流可简化车流组成,提高机车行驶安全,车种分流短期可考虑将易肇事路段规划
分车种使用机制,规划适当之大型车辆替代路线并限制其全时段或尖峰时段禁止行驶易
肇事路段,中长期在都会区甚至可考虑采行不同层级道路分级之车种分流,将公共汽车、汽
车与机车尽量在不同道路分流,主要干道可规划公共汽车、汽车及自行车之专用道,支道视
其条件可规划为机车优先或专用道路并形成整体顺畅路网便于机车族使用,以减少混合
车流危险。
车速分流则可规范在相同速限范围(设定最高及最低速限并标示清楚),机车可使用快
车道以增加机车使用之供给,以避免慢车道因机车数量过多及车速差异大造成之混流危
险,使用快车道之机车则可在允许左转路口直接左转,解决机车族争议不断之二段式左
转问题。
行向分流则可规划在路口及其前端之适当长度的路段,以分流式指向线导引直行车辆靠
左,右转车辆靠右,以避免转向与直行车辆之冲突碰撞风险。
车种分流管制之实施检讨,交通部运研所曾在2011年“单向三车道以下道路‘取消禁行
机车道’及‘允许机车直接左转’之评估报告”评估分析,“混合车道”的事故严重性
是慢车道的1.28倍,“禁行机车道”则是慢车道的1.51倍。显示慢车道与机车专用道的
伤亡风险比其他车道为低。
针对禁行机车之检讨,台北市交通管制工程处也曾在2010年至2019年针对单向三车道以
上路段,试办取消第三车道禁行机车,试办地点共64路段,其中63.4%的路段事故发生情
况在取消后更恶化,显示车种分流管制仍有其必要性,如规划‘取消禁行机车道’等之
车速分流则必须有科技执法的配套规划,以避免机车行驶快车道未依速限范围之规定,
反增车种及车速混流之风险。
总之,因道路空间有限及路口转向冲突,各式车种混流不可避免,如何善用车种分流并
加入行向分流及适当的速度分流以控制混流之安全风险,同时考量弱势用路人(行人、
自行车及机车)之保护力差,如何透过速度管理降低弱势用路人之伤亡,为国内交通安
全首要课题。
建议第14期院颁方案的交通改善策略应完整清楚定义减少混合车流程度的短、中、长期
明确具体作为,并规范中央及地方政府之改善期程。
建议短期应以各式车种供需平衡下,在路段采行整体连贯一致的完全车种分流或部分车
种分流的规划设计,在路口规划行向分流,以助于改善混合车流程度,并运用滚动式检
讨机制评估改善效果。
中长期建议应有不同层级道路分级之车种分流的相关规划设计,并宣导教育弱势用路人
使用运具之安全规范,尽早提供台湾完善安全的交通环境。
作者: aaronbest (心情悸动Aaron)   2021-09-13 13:55:00
嘘这篇 又是叫弱势用路人去旁边的烂政策 车种分流这么好怎么死的人比混流的日本多
作者: fcbih350 (永恒旋律)   2021-09-13 14:22:00
看到学者名字就猜得到内容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