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白先勇老师《红楼梦导读(一)》出版

楼主: CarSun (斜阳只乞照书城。)   2015-10-23 18:31:25
《红楼梦导读(一)》,白先勇主讲
等了二十年,我们终于等到小说家说起,
他最钟爱的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红楼梦》。
这部完成于历史巅峰的伟大小说是民族心灵最深刻的集体投射。
那里有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
白先勇老师说,“《红楼梦》是一部天书,有解说不尽的玄机,有探索不完的秘密。”
白老师在1994年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退休前,即曾多次开设“红楼梦”课程
。相隔二十多年之后,我们终于有机会听到白老师向华文世界的读者谈起,这部他最钟
爱的中国经典小说,说起《红楼梦》里的青春以及人生。
白老师的《红楼梦导读》(包含 DVD及手册)将分为三辑出版,第一辑已于近期上市,
第二辑预定于今年年底出版,第三辑将于明年问世。这部作品不仅是白老师对于《红楼
梦》的“导读”,更是白老师亲自为读者从头到尾说一次《红楼梦》故事。借由白老师
对于文本近乎默背于心的娴熟与演绎,我们见证了“由才子解读才子书,由小说家领读
经典小说”的完美结合,这是两个文学心灵在此世此时此刻的相遇。
◎白先勇解读《红楼梦》精彩名句──
十九、二十世纪西方小说的新形式,层出不穷,万花竞艳,但仔细观察,这些现代小说
技巧,在《红楼梦》中其实大都具体而微。《红楼梦》在小说艺术的成就上,远远超过
它的时代,而且是永恒的。例如现代小说非常讲究的叙事观点之运用,曹雪芹在《红楼
梦》中用的是全知观点,但作者是隐形的,神龙见首不见尾,完全脱离了中国小说的说
书传统,亦没有十八、十九世纪一些西方小说作者现身干预说教,作者对于叙事观点的
转换,灵活应用,因时制宜。【《红楼梦》的叙事技巧】
曹雪芹可以说是撒豆成兵,任何一个人物,即使是小人物,只要一开口就活了。这很奇
怪,别人花了好多页来写,曹雪芹用不着,他只要一句话这个人物就出来了,一句话这
个人物就活了。……我觉得《红楼梦》的对话写得最好,每个人物说的话都合乎其身分
,很少会讲错话的。可以做一个实验,随便翻开一页,把人物的名字盖上,单单看那句
话,你一看就知道是谁讲的。【一开口说话,这个人就活了】
黛玉本人就是个诗魂,她灵魂中的构成,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诗。她有诗才,也有诗的
境界;也有诗人的孤傲,也有诗人的寂寞。她是个真正的诗人。对宝钗来讲,写诗也不
过是偶尔为之的一种东西,所以宝钗真正的灵魂中不见得有多少诗的成份。她是儒家那
一套占有她大部分的心灵。作诗、作画,她也很通,但对她来讲,那不过是作为闺秀应
有的一种修养而已。【论黛玉和宝钗】
刘姥姥进大观园,等于乡下人进城。乡下人看到城里面光怪陆离的东西,变成这么一个
想法。可是刘姥姥的功用远不止此。她这次带了一些新鲜草地、乡下种的瓜菜来给贾母
了,这等于把乡村农地,把泥土上长的生命带进了大观园。……最后贾府衰了,她三进
大观园的时候,把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救走了。刘姥姥就像一般民俗间的土地婆,突然间
出现了一个老太婆,救了很多人,而且她身上都是泥巴,都是泥土味,带给大家那么多
的欢乐。她不是一个普通的乡下老太婆。令人吃惊的就是,看《红楼梦》整本书,写的
是贵族阶级,怎么会写一个乡下老太婆写得这么鲜活?所以天才作家无所不能。【论刘
姥姥】
《红楼梦》对曹雪芹来说,也是一本《往事追忆录》,想着从前的旧繁华,写得兴致勃
勃。有写这种回忆的,明朝的张岱、宋朝的孟元老,写过去旧京的繁华,那种的忆旧,
因为感情注进去了,所以对于这些──像贾府那么奢侈──在写的时候,不一定有那种
批判的。他是如实写来。经过这种生活,对他来讲,这就是他的《红楼梦》。【曹雪芹
的《往事追忆录》】
更多介绍请见──
http://www.press.ntu.edu.tw/index.php?act=book&refer=ntup_book0081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