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内容已经和标题脱离很远了,但我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标提出来
,就先沿用吧。
这个讨论串我一直很想回,可是讨论范围越来越大,就变得很难回了
,且我觉得如果继续跟随前文辩证的方式,恐怕流于争论,没什么意义。
我就说一点我个人的看法吧。
但我必须说明,这纯粹是我个人的观点和思考,并没有什么学术理论
可以拿来做理论根据,所以很贫乏。另外就是我个人的大脑对于所有冠上
“主义”的名词和太理论的东西,都会过热当机,所以本文内容尽量白话
。另外就是我话多,很拉杂,可能会东拉西扯的,很难控制,希望尽量能
把我想要说的意思表达清楚(如果不清楚就算了吧,别管我了)。
我个人是觉得,在阅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把作者的立场=主角的立
场,但其实这是完全的两回事。
当然有些小说的确是作者=主角,主角的想法就是作者的想法,主角
是作者的延伸,主角的经历是作者的梦想……但我觉得这种等号,在红楼
梦里是行不通的。
我个人是不认同曹雪芹=贾宝玉。
为什么这样说呢?是因为,我会觉得,在这个故事里,曹雪芹是站在
一个比贾宝玉更高更远的立场,用综观全局的方式,在主导整个故事的发
展。
这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不谨慎,我们就会错把曹雪芹对笔下人物的感
情,当成是宝玉对周遭人物的感情。
我自己是觉得,宝玉这个角色,在曹雪芹的笔下,并不是一个至善的
人物。事实上,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以善恶兼具、具有各种风貌著称,凤
姊不能真的说是个恶婆娘,王夫人未必是个慈母,赵姨娘也有她可悲的一
面……就连贾琏,也未必单纯是个淫棍,也有他善的一面(他老爸想要石
呆子藏的古扇,石呆子不肯给,贾琏弄不来,贾雨村用拖欠官银的借口把
石呆子抓来,逼着他卖扇子,终于让贾赦得手。贾琏得知这件事,当着他
老爹面前顶嘴说,为了这点东西弄得人家坑家败业,也算不了什么能为,
激怒老爹,于是被殴飞……好,殴飞纯粹是我乱掰的,反正他为此挨了一
顿好打。抱歉我没有原文,只能凭记忆写大概),也有他动真情的一面(
贾琏娶尤二姊,到后来我觉得他毕竟是动了情,二姊死的时候他痛哭流涕
,虽然我们可以说“烂男人事后哭管屁用”,但我自己是觉得,他到最后
并不单纯把二姊当成是一个外头玩玩的女人看待,只是此人性格里有些东
西已经根深蒂固,用情不专、喜新厌旧,无可辩驳,可那一哭,至少是至
情的表现……虽然在他的缺陷面前,那眼泪显得多么无力),所以说,在
红楼梦里,我总觉得,没有一个人物,能用一字下定论。
以前我总觉得,很多学者花很大的力气,在追索“曹雪芹到底是不是
贾宝玉”、“曹雪芹到底有没有经历过曹家的风光”这些问题,非常莫名
其妙。那时候我总想,无论他是不是贾宝玉、他有没有经历过曹家风光,
那都是不重要的事情了,重要的是,他写了这样一本好小说,一脚踏在了
中国小说的最顶峰,在此之前,没有一本小说能和红楼梦相提并论,之后
也恐怕很难有,他那未完成的半本书,牵动了百多年来,不只华语地区,
还有海外多少学者和读者的心。有这样的成果,其他什么真不真的,站在
读者的立场,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了。
但这几年我慢慢发现,其实,追索这些题目,对读者而言也是很重要
的。因为我们可以更深入和清楚的去理解红楼梦的成书起因,还有宝玉这
个角色的定位。
怎么说呢……
如果曹雪芹就是贾宝玉,他历经过曹家盛时,那么,这本书的立场,
就是半自传了,这些书中的人物,可能皆有所本,也有可能,与曹雪芹本
人曾有密切关系。
如果这个论点可证,那么,曹雪芹=贾宝玉。曹雪芹笔下对人物流露
出的同情和怜悯,可以等于是贾宝玉对周遭人的同情与怜悯。
但我自己是觉得,这个论点未必可证。
我比较倾向一个说法,是觉得,曹雪芹未必曾经经历过曹家繁盛,他
可能是曹家后代的人物,而他这本书,未必是追述自身经历,而是为了别
人写的。
先前有位皮述民教授提出,红楼梦这个故事,可能是揉和了曹、李两
家经历而写,宝玉这个角色,有可能是写苏州织造李家的大少爷,李鼎。
为什么我把观点拉到这边,特别提起李鼎?倒不是因为我觉得皮教授
说法非常可信,而是我觉得,如果这个故事是非自传性的书,更能合理的
去解释,为什么作者能够布局得这么好。
自传和小说基本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况,自传是把自身带入,而小
说则是写另外一个人的故事。我自己是觉得,这么样一个庞大的故事、牵
扯繁多人物,如果作者本身没有一个很超然的立场,不可能写得好。
如果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等到他长大了,来写红楼梦,他要如何处理
和黛玉之间那些细微的小过节?
他能不能如实的写出自己的真本性?
他会不会试着替凤姊、王夫人这些真实生活在他生命中,并占有极重
要地位的人们美言或掩饰?
我自己是觉得,越亲近,越难写。有些时候,经历过风风雨雨大风大
浪的人,反而未必能把自己那些风风雨雨大风大浪如实陈述出来。
就因为关系太亲近了,所以难写得好。
但曹雪芹写的好。
我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是觉得,作者超然于角色之外,他的笔下,
每一个人物,之所以能够栩栩如生,正是因为他们不是完全的善人,也不
是完全的恶人,他们是生活在那个时空中的一群真实的人物,或者无耻,
或者卑鄙,或者良善,或者存有心机,但也都有一颗(或曾经有过一颗)
真心。
曹雪芹把这些人物掌握得这么好,不掩饰、不遮盖,好是好,坏是坏
,聪明之人也有愚鲁之处,鄙下之人也曾发过善心……我觉得,他与这些
人物,必定存有些距离,所以才能客观。
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在我看来,是好人,但也不完全是个好人。
他应该还是个孩子,他的性格是变化的,并不完全定型。
我个人的想法,是觉得不要把贾宝玉当成曹雪芹看,也不要把他当成
一个完美的人或趋近完美的人来看,他就是个孩子,十几岁,在温室的环
境中长大。他的性格里有些富贵公子哥儿的骄纵脾性,但他是重感情的人
,又正处于易感的年少期,他对周遭的注意力,胜过对自己个人的注意力
,但他的注意力仅止于自己喜欢的、亲近的,至于那些他不喜欢的,或没
兴趣的,他是不管的,从这点来说,他是任性偏狭的(也理所当然应该要
任性偏狭,即便我们这个年代,十几岁的孩子,对于世界的理解,也仅止
于与自己相关的、有兴趣的部分)。
他喜欢那些美好的东西,习惯了富贵生活,喜欢周遭围绕的那些漂亮
的灵巧的丫头,喜欢家里亲近的姊妹,喜欢大观园里的好日子,他不喜欢
读书,对于追求功名有种本质上的不乐意,他有点名士脾气,但他是很在
乎母亲和祖母的,他可以说是孝顺的小孩,但他生活的环境也很难要他把
孝行表现到多么深刻的地步。
他最大的希望是“不变”。希望大观园里的生活能够永不改变,希望
青春暂停,希望时光能够就停在最好的那一刻,把身边的人都留住,希望
能永远这样,春花秋月,对月吟诗。他不太会去想未来如何、不去想变化
,但当变化冲击排山倒海而来时,他其实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他确实是一个妄为的孩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被环境宠坏,经常忘记
了自身的立场,做一些牵累他人的祸事,但他并不是恶人,他没有想到自
己的轻举妄动会引来怎样的后果。等做错了,很遗憾、很愧疚,但无法改
变已经错了的事实。他的表现很冲动,而且是不收敛的,在冲动时误伤了
人、说错了话……凡此种种,例子太多。
我觉得在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是个挥霍的人。
这个挥霍并不是说他多么挥金如土,而是这个人,对于时间、人生、
拥有的东西、失去的东西,缺乏概念,所以事事任性,想怎么干怎么干。
当旁人提醒他,你还是要读书啊,你会长大啊,你有责任啊,他就开始不
高兴了,与其说他是不喜欢那些现实的东西,不如说,他希望那些东西离
自己越远越好。所以一旦旁人劝诫,他就拿出文死谏武死战都不是什么聪
明人干的事之类的话来搪塞,他躲避经世致用、不喜读书,都是他拒绝长
大的表现。
但他其实也知道自己是跑不了的,所以被逼急了便把“总有一天我死
了,化成飞烟,只求妳们现在同看顾我”之类的话挂在嘴边上说,说来一
则急别人,一则也是种堵人嘴的小孩子逃避做法。
宝玉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本质不坏,但缺陷明显的温室幼苗。
他在意周遭的人,尤其是那些姊姊妹妹,但这些人都是平时与他亲近
的、朝夕与共的,这些人遭遇了悲惨的事,他感受特别深刻沈痛,是因为
他们曾经在一起快乐过。而他身边环绕的大多都是些女孩子,他本身也喜
欢与女孩子们相处。扎在女孩子堆里,他快乐,但不表示他对女性有什么
特别重视的地方。我们不能否认,他对丫头们尊重,有一部份是贾家的环
境教育使然,但也有一部份是他对亲近女孩子的特别感情,但他的感情是
有范围限制的,且这种特别的感情,也只对亲近于他的人们施予,说穿了
是一种类似亲情的关系,因为那些丫头,从小到大与他朝夕相处,又住在
一个园子里,和我们现在这种小家庭的环境不一样,对宝玉来说,那些丫
头姊妹,都是他广义的亲人。他对他的亲人特别有感,可以理解。
我自己是觉得,曹雪芹对他笔下的那些女孩子们,是有深刻感情的。
那些角色经历的人生,在他的故事里拓展开来,有悲有喜,喜时欢悦,悲
时无奈,非常明显。
但他写的贾宝玉,并不算是一个有着特殊超越思想或行为的人。
宝玉一直是一块,无材可补天的石头。他啣玉而生,但本质还是个石
头。
前面我提到皮述民教授的说法(我觉得很可惜,因为好像红学界很少
人跟进皮教授的论点),觉得宝玉这个角色可能另有所本,写的是李鼎。
李鼎三十岁时,李家垮台,遭雍正抄家,且李家和曹家垮台原因不同
,李家是牵连到了康熙雍正时期的政争,所以雍正对他们毫不留情。
李鼎三十岁前的人生,就是个贾宝玉,温柔乡中长大,家中独子(他
爸李煦六十二岁前只有这个儿子),母亲宠爱,是祖母的心头肉,养出了
一个挥金如土的大少爷,只为了唱一出长生殿,不惜砸下万两重金,可见
其人之任性。
康熙挂了,雍正上台,李煦垮台,李家被抄。但李家被抄前,李鼎已
经年纪很大了。他的父亲李煦和曹家前两代,都是十几岁的时候便在康熙
身边历练出来的人,李家对李鼎充满期望,甚至把他送到北京去,想要放
在康熙身边,但怪的是,康熙却不用他,还把他送回苏州去……
对照康熙对曹家的态度(曹寅挂了,儿子曹颙立刻挡上去,此时曹颙
成亲未久,年纪并不大,而曹颙挂了之后,康熙又指派曹頫过继,承继曹
家家业),康熙对李鼎的冷处理,可见一斑。
李鼎最终未能补上他老爸的职位,李家全军覆没。李家两代投注无数
心力养大的这个孩子,并没有成为家族的顶梁柱或救命绳。
在红楼梦中,有许多脂砚斋的评论。
按照皮教授的说法,他觉得宝玉=脂砚斋。
脂砚斋在书中经常为剧情的发展悲叹自伤,他的批语里,充满了对那
个风光不再,但如影历历的往昔的怀念,他也自责,也伤心,也无奈,他
还经常把自己投射到宝玉身上(或是说把宝玉投射到自己身上),以宝玉
自居,用一种感怀悲痛的态度,在批这本书。脂砚斋对书中的人物是有爱
有恨有怜悯有鄙夷的,但曹雪芹没有。
如果说,李鼎就是宝玉的原型(或者该说,宝玉的原型并非曹雪芹)
,那么这个故事的作者和主角,是必须被分开来看的。
曹雪芹的文笔和眼光,超越当世的作家,这是大家都可以认同的。
但宝玉是不是一个超越的角色?我觉得恐怕未必。
他毕竟只是一个书中角色,而且,只有十几岁年纪,他的许多东西还
未定,他的性格善恶兼具,有真情,也有缺陷,他和许多生长在相同环境
的孩子差不多……他其实是一个身处在那个大时代中,平凡的人物,并没
有扭转乾坤的力量,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生于富贵时,缺乏领悟,他
少年时于大观园中的种种美好,比对之后贾家落败、众亲离散,姊妹们的
悲剧以终,充满了无力可回天的无奈。
我少年时读宝玉,觉得他什么都好,所有他的错都是环境和外力的干
涉,后来又有段时间觉得他其实就是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富贵闲人,长大后
必定是个败家子,但如今年纪渐长,对于这个人物,不再用二分法来去解
释他。我觉得,倘使我生在那样的家庭、那样的环境,备受那样的保护,
也许我会和他一样……
人之所以变化,来自于时间和外力的淘选。
无论宝玉愿意不愿意,终有一天他会长大,历经富贵、历经贫贱,看
尽世态炎凉,回首前尘,那些经历过的曾经欢笑的喜乐夜晚,和所有无可
挽回的悲惨经历,又会让他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可惜曹雪芹没有给我们这个故事的结尾……(但也好在他没有给我们
结尾,让这场大梦,能够在百余年后继续作下去)
拉拉杂杂写很多,果然如我最初所说,废话多,讲不完。总之是个人
观点,看看就好……-_-
作者: rockroddick (Portugal Goooooooooooal) 2011-01-28 20:35:00
写得真好!
作者: evansheffiel (1111) 2011-05-21 10:19:00
沙发
作者: ryuhi (′‧ω‧‵) 2011-05-21 12:06:00
推"在红楼梦里没有一个人物能用一字下定论"~即使我喜欢书中某个角色,我也不觉得非把他或她一切所作所为漂白到"完人"地步才是真的喜欢这个角色啊…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角色身上带着某些人性的缺陷,才更能表现其立体感与存在感呀不好意思这也和标题及前文章串无关了,只是看完本文有感而发
作者: astrosky 2011-05-21 13:43:00
讲得真好
作者: Amarouge (迷恋) 2011-05-21 13:46:00
精采的分析,主角=/=作者。不过透过主角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往往也是来自作者本身的体会吧!很难完全超然。
作者:
abine (鱼干人妻小气猪)
2011-05-21 15:10:002楼把我想要讲得都讲完了 只能给推啦
作者:
Rrn (烟锁重楼)
2011-05-21 20:24:00这让我想到一个人,拒绝长大的彼得潘
喜欢你分析宝玉那段~:) 一个成长中的小孩唉...
推,另外他想写的是女儿们而根本不是宝玉,他自己也说得很清楚,红楼梦的女人可爱多了,贾宝玉是因为他身上有女人的影子才显得可爱另外再推你写的宝玉,感同身受
作者: summersleep (å¤çœ /橙狂) 2011-05-22 19:43:00
大推QQ
作者:
tsutaS (秋花惨淡)
2011-05-22 21:02:00给妳一个推!!!
作者:
elphie (wants a soul.)
2011-05-23 00:05:00喜欢这篇
作者: bluemaria ( ) 2011-05-24 02:34:00
这是一篇好文。但与标题...的确真看不出有哪里相关的...
作者: moom (蘼芜) 2011-05-28 07:55:00
推推!!!!
作者: gaston706 (广仔片) 2011-05-28 16:12:00
精采!
作者: allyou (allyou) 2011-05-31 19:12:00
真是不同年纪心境读红楼梦都有所不同
作者: illinoiz 2011-06-09 02:03:00
你说的不错 不过有一点是我比较不认同的是 红楼梦并不是第一部如此杰出的中国小说喔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侯文咏先生的金瓶梅读书笔记? 看过以后 你会发现红楼梦虽然华丽可是很嫰 不论是深度或广度都差金瓶梅很多
作者:
lyremoon (电脑始终非人性)
2011-06-11 00:14:00广度?或许;深度?我不这么认为
广度?...我倒觉得半斤八两耶...没办法比吧XD一个偏上层贵族,一个偏中产阶级,各有其关注的视角。两部杰作严格上来说,都不算完全直视底层、市井社会囉
作者: blooddaemon 2011-07-06 15:06:00
大推这篇~
作者: snoworange 2011-07-27 16:35:00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