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飞天改遁地的台湾“铁路立体化”起源:北

楼主: izuko (上帝作证 我是好人)   2020-07-15 11:33:07
新闻来源: 关键评论网
记者:吴昀庆
https://tinyurl.com/ybsokndp
飞天改遁地的台湾“铁路立体化”起源:北京有,我们也要有的“面子政治”
铁路立体化?重回技术历史的“面子政治”
提及传统铁路立体化工程,尤其是地下化工程,在国际的案例中着实较为少见。放眼国外
各大都市,诸如欧洲各国、日本东京、京都、韩国首尔等地,即使铁道线路再怎么地错综
复杂,都还是能见到铁路、列车在平面运作的情形。不少铁路运输的研究者便指出,传统
城际铁路的地下化工程是国际间相当少见的。而其所需投入庞大的公共资源与有限的效益
,更是诸多学者反对该项政策的主因。因此,为何所费不赀的铁路立体化得以推行?
为何台湾的案例如此特别?过去探讨铁路立体化政策的文章较少提及这项工程政策的历史
。经过追溯后发现: 因威权时期,在台湾(中华民国)与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中国现代化”之争中,铁路立体化才在特殊历史背景下顺利推行。
至于倘若我们回顾台北市区铁路地下化工程第一期(万华-华山段)的政策形成过程,便
会发现很多当今为了执行铁路地下化所宣称的效益,恐怕都不能算是地下化成功推动的重
点。真正的重点是:追求现代化象征的“地下铁”,才是原本铁路高架化改成地下化的原
委。简单的说,“飞天改遁地”的原因是两个“中国”的“地下铁”技术之战。
飞天改遁地的政策大转弯:高架改地下,怕被飞弹炸!
根据官方文件所述,当年针对台北铁路改建为立体化的研议,早在1960年代末期[1]就能
查询到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早年,交通部运输计画委员会(交通部运研所前身)针对市区
铁路议题,先后曾提出47个方案。根据“台湾省府委员会议档案”中,自1969年到1970年
代的会议记录,我们都可发现当时政府组织(包含中华民国行政院、台湾省政府交通处、
台北市政府)大多倾向于进行“高架化”,认为即足够解决都市内交通问题,且大多在进
行财务上分配的协调。本案后来经过行政院核定,被归纳为三个方案:
短隧道版本。
长隧道版本(华山-万华段,类似现存方案)
高架化方案。只是,当时因为改建工程的费用太高,因此迟迟未能定案。
就在这看似僵持的状态下,一个历史的巧合就这样发生了。就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与美国建交。一时之间,国际冷战阵营的战略布局面临钜变。蒋氏政权风雨飘摇下,竟也
影响到了台北铁路立体化的决策。
根据奉命主责本案的第一任“地铁处处长”[2]董萍回忆:“中央政府原倾向较便宜的高
架化,但怕战火爆发瘫痪交通,签约前赶紧喊卡,最后敲定从‘飞天’改为‘遁地’,规
画设计全盘重来。”[3]
于是,时任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下令,由于国防因素考量之故,1979年七月由行政院核定
将台北铁路改作“铁路地下化”。并聘请德国铁路顾问公司进行规划,紧急展开工程作业
。台北车站地下化第一期工程便在1984年开工,而在动工的隔年,中华民国政府便和当时
的友邦沙特阿拉伯进行借款。可见当时财政上的缺口仍需与外界(邦交国)进行融资,
才有可能完成这项所费不赀的工程。这笔钱也直到2003年才偿还结清。
最终,在动用大量国家资源的情况下,台北铁路地下化工程在得以在1989年9月才终于完
工启用。于此,我们几乎可以回应说明这项工程的最终决策,是场意外大于专业评估下的
结果。
是“城市地铁”或是“传统铁路地下化”?连小蒋也搞混的问题
除了上述因“国防因素”之故所造成的决策之外,会将铁路改行地下化的原因还有一个,
那就是将“城市地铁”与“传统铁路”系统的混淆。这段历史,可以在曾以党外身份当选
台北市长、又受到蒋经国邀请入阁担任交通部长的高玉树的回忆录中发现:
“世界的通例,铁路多采高架,捷运多采地下,两者建设经费相差三到五倍,所以日本东
京到大阪的新干线全线都采高架...基于经济的考量,我在台北市长任内就主张高架...突然
,上面命令,一切暂停,后来才知道那时共产党在北京完成一条地下铁路[4]...‘共产党
做得到,我们也做得到。’指示要改为地下......殊不知北京的地下铁是捷运系统,而我们
是干线铁路......”(高玉树,2007:183)
事实上,高玉树曾在1981年以政务委员的身份,向时任副总统严家淦、行政院长孙运璿分
别提出两份研究报告案。据报告所述,早于1972年,高玉树转任交通部长期间,便已对地
下化方案抱持保留态度:
“台北车站纳入地下一案政府业有初步之议,晚(高玉树)昔在交通部时即曾深入研究,
深感干线铁道局部纳入地下,在美日等交通设施极为发达国家,亦因投资效益较微而后遗
问题,又复石(担)多之故,鲜有其例。最近偶与李委员国鼎、余委员国华谈及咸以本案
关系重要,应有所言。经熟虑之后,遂面报院长撰成研究报告......”(高玉树,1981)
在其中,他建议铁道投资之未来方向,应进行全线双轨电气化、逐步实施高架,或改善平
交道为立体化、改善路线弯度提高速度及增加班次,才是比铁路地下化更为有效益的投资
。并在其中举证,日本地下铁道以短程通勤电车为主,国营长距干线铁路未有因驶过市区
而纳入地下:
“以如此庞大预算与市民生活长时期煎熬之代价,所获不过换取十三处平交道交通不便之
情况消除......将来桃园、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等地区......断断续续局部
解决,弊害痛苦将遍及于全省。”
高玉树切实地在交通规划面提出若干专业性的质疑,包含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与工程经费追
加的影响,并提及后续养护、铁路营运的顾虑:
“台北地下车站......不能作为始发站或终站,而必须在南港建调车场站......浪费能源,增
加营运成本......地下铁路及地下车站,所需空气调节、照明、消防及紧急避难安全设施如
须投资设置及维护,将来必增加铁路营运成本。”
然而,高玉树的建言并没有受到采纳。最终,依循这个潮流,诸多城市皆透过委外或内部
规画,着手相关铁路立体化规划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尤其在当时推动台北铁路地下化
成功的交通部长连战,在转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之后便把这项工程推动在各个省辖市进行推
行。捡到政绩的连战,在当年“要五毛给一块”的政治氛围下,埋下了如今各地铁路立体
化计画的根源。但由于铁路立体化经费高昂,大多由于地方与中央之工程经费与财政问题
(如工程配合款之分配)以及精省之故,导致多数计画执行之延宕或变更(如台中改作高
架化)。约莫于2000年以后,相关计画才又一一地被重新进行讨论。
如今,这些预言似乎一一成真。台北车站的调车场迁至更远的树林、七堵,而目前各个县
市首长前仆后继争取铁路立体化的结果下,未来可能有超过两千多亿的工程预算投注在铁
路高架化、地下化的相关工程之上。然而,车站新增的机电设施、隧道及桥墩养护成本等
隐形的营运成本,如今甚至尚未能被清楚计算。自1984年至2011年逐步完成的台北铁路地
下化(板桥至南港段)工程,光是在兴建上就已超过了一千七百亿的经费规模(参表)。
https://i.imgur.com/lNLMzZR.jpg
在近年台铁的亏损问题、劳动环境、行车安全日益恶化的同时,公共交通的投资是否还应
坚持进行大兴土木的工程建设?回顾这些历史资料的经验,或许铁路立体化政策本身只是
一个时代下的巧合,而非城市交通规划的优良解方。
作者: crazy203 (AQUA)   2020-07-15 11:57:00
看到第一段就END了,国外只是立体的不明显,但就是一堆人把它当作是平面
作者: hinajian (☆小雏☆)   2020-07-15 11:57:00
高玉树时代可能没这个需求 但是单就台铁台北段地下化,我是觉得蛮好的,何况还多了一条市民大道可以走以道路面积严重不足的台湾城市而言少那条不晓得会怎样
作者: deer1305 (deer)   2020-07-15 12:35:00
这什么烂标题 立体化北京发明的?
作者: focusd (jaychen)   2020-07-15 12:45:00
你道路面积不够就是要推广大众运输工具啊,才多一条是能多过多少车?板南线一列321屌打。
作者: Tomtom3309   2020-07-15 13:48:00
地下化贵又不能扩充 结果台湾一堆政客把地下化当神主牌在拜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20-07-15 13:53:00
没办法 曾经政府很有钱的时候完全不重视台铁一样的东西 挂台铁就不香 一定要挂捷运才香
作者: suitup (hey Suit Up!)   2020-07-15 14:00:00
楼上不能这样说 一样的东西 台铁经营就真的不香
作者: bigmorr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20-07-15 14:14:00
铁路地下化真的要看地方做 台北市区做地下化算适合 毕竟像北门到西门町那段还有涉及城市景观的问题... 但是其他地方 包括台北东区 有没有必要做地下化 就值得商榷了要说抗轰炸 台铁地下化的那种深度够不够也是个问题
作者: QF2200DA (忠太东路走九遍)   2020-07-15 14:37:00
早期计划北捷郊区线给台铁经营 是台铁不要收台铁经营能力好 就不会基层运工机电整天在这里互斗了
作者: hinajian (☆小雏☆)   2020-07-15 14:44:00
7楼,那是两回事,不冲突
作者: leopika (李奥纳多皮卡皮丘)   2020-07-15 14:50:00
不知道机捷给台铁开会不会比较好
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2020-07-15 14:52:00
那个时代的背景是亚银已经拨了笔钱推动台北高架化。橘子拿来比苹果当然不当 搞不清沿革的人在那"可能"也蛮逗趣
作者: Arsitaka (阿席打卡)   2020-07-15 15:54:00
重点是让高架融入都市景观设计而非用此理由地下化
作者: ek252 (earth k)   2020-07-15 16:21:00
市民大道跟市民高架能多很多车阿,要不是有市民高架分流国道一号台北市路段,再加上汐五高架,现在国一台北市路段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大众运输能分流的客层有限,淡水线板南线新庄线....上面的道路车流量也没有因为捷运开通就大量减少...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20-07-15 16:46:00
穿越台北市区的路廊极其宝贵 结果就这样用掉
作者: bigmorr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20-07-15 17:11:00
台北市区段地下化还算是有必要 因为要拿路廊盖市民高架但是原本台铁的路廊就这样拨一半给了高铁 倒是可以商榷我就不信台铁当初没有想到台北市区段缓急分离的问题
作者: hn9480412 (ilinker)   2020-07-15 17:15:00
有啊,看那几个紧急停靠站就知道了,但最后还是被板南线取代
作者: jago (家狗)   2020-07-15 17:58:00
万板专案跟南港专案的南隧道就已经确定是给高铁了。把台北段的东西干线错开来不要重叠,比缓急分离有意义。
作者: birdy590 (Birdy)   2020-07-15 18:55:00
错开来其实就是一种分离啊~ 如果是日本规格东西干线反而不是一定要错开 尤其自强号总是有跨线需求通勤列车更是如此 区间+区间快就应该给复线
作者: GGdardarder (台中金贤重)   2020-07-15 19:58:00
国民党政绩
作者: YellowWolf (YW)   2020-07-16 00:27:00
这篇在胡说八道什么,干北京屁事
作者: TaiwanXDman (XD...)   2020-07-16 10:44:00
我以前听到的都市传说也是这样的北京盖了地铁(实际上是捷运) 结果小蒋觉得被超车所以也盖了地铁(结果是台铁地下化)
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2020-07-16 12:00:00
市民大道高架是决定铁路地下化很久才出现
作者: CGtheGREAT (大个)   2020-07-16 12:10:00
因为万板和南港案那时已经有高铁规划了 但华山和松山案没有啊 当时的规划根本没想到高铁吧
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2020-07-16 15:59:00
松山案时有要弄高铁 但未有具体设计 只出现当年工程模型
作者: es91213 (毛毛)   2020-07-16 16:38:00
这作者好好说话很困难? “两个中国”之争都冒出来
作者: you1111 ( ̄▽ ̄)   2020-07-16 16:52:00
bigmorr对台北东区地下化是有啥意见吗 给林北讲清楚R (喂地下化让市民大道通到松山南港是好事台铁该做的是要让东西快车分家 西快车没从港松起终还不如盖二铁丢过去跑 旧线保留东快车/跨线车/区间车
作者: bigmorr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20-07-16 19:02:00
用东京的例子看 涩谷跟新宿的铁路都是高架化 所以我才觉得台北东区没有要地下化的必要... 不过现在讲这都后话了我有妄想过南隧道还给台铁 然后高铁台北段盖新线的方案XD
作者: jago (家狗)   2020-07-16 19:12:00
楼上的逻辑根本不通,台北铁路立体化跟东京又没有必然关系台北市区的人口密度跟道路车流量可是都比东京市区还要高呢!
作者: victtgg (ttgg)   2020-07-16 19:16:00
台北铁路要是高架化,现在就没有市民高架道路,悲剧...
作者: bigmorr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20-07-16 19:25:00
我是说台北东区没有必要地下化 我可没有否定立体化唷不过这真的都后话了啦 如果松山专案真的搞高架化 市民高架就真的不知道要盖在哪里了
作者: ultradev (QQ)   2020-07-16 22:05:00
就现在眼光看,大台北地下化是值得的,没有浪费,哪像桃园...
作者: bigmorr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020-07-16 22:43:00
台北搞地下化还是有后遗症呀 例如无法做四线化缓急分离
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2020-07-16 23:30:00
一直市民大道的都是搞错时代 台北有好几版快速道路网是因为原本东西向快速道路案受到居民强烈反弹才改到现址
作者: zxcc79   2020-07-17 01:10:00
缓急分离有部分原因是可以给割让月台这论点上啦
作者: victtgg (ttgg)   2020-07-17 13:43:00
"是因为原本东西向快速道路案受到居民强烈反弹..."那还不是证明因为铁路地下化才腾出路廊空间让这条东西快速道路有机会落实,否则市区这条东西快速道路到现在可能都GG了台铁台北路段根本没有一定需要四线,实际也只有华山跟松山二个地下化专案没有考虑到高铁,南隧道在万板与南港专案就已经规划好要跑高铁。光是万华~松山这段台铁四线化有什么用,还不如把东干线起终改到南港去。反正南港~七堵这段乘客已经比较少了,又规划基隆轻轨,将来又规划高铁南港延伸宜兰。把东干线起终改到南港,那南港到树林这段自然可以释放更多容量跑西部干线跟区间车。
作者: sziwu1100 (田桥仔)   2020-07-17 14:15:00
https://i.imgur.com/mvwPRGU.jpg 1978年台北市就已经规划铁路地下化后的上方盖东西向快速道路。台铁松山专案(含市民大道兴建)在1980年代规划,1988年行政院核定动工。那里有搞错时代??
作者: ciswww (Farewell)   2020-07-17 21:50:00
这张不太像民国67年的图...
作者: eslite12 (recta sequi)   2020-07-17 23:51:00
郑州路以铁路地下化平面延伸是1987年7月10日都计公展的用转引资料最大的风险就是最早引的人写错1988年中华顾问工程司才进行现在的高架道路变更设计台北铁路地下化在1983年1月25日才核定 那之前不会有任何使用铁路用地的规画定案 顺便告诉你 台北的快速道路网一共送审过三次 1974 1988(今市民大道) 1992(六年国建)
作者: ELYC1x (u4tp6)   2020-07-20 09:48:00
松山专案的两座隧道均采标准轨净空规格设计,且3本工程辑要皆有提及预留未来“高速铁路”路廊进驻使用,惟当时高铁计画尚未定案(高铁综规晚了5~6年完成),所以并无明确指出高铁的衔接方式、路廊选择及车站站址规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