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各位对台铁历史比较了解的大大,当年西部干线电气化时,有无考虑标准轨化?
这是前几天看了板友po的关于车头的文章后的疑问,小弟的伯父曾在中华工程约20年,
据他跟我说过的,其实台湾的铁道高速化在1970年代十大建设时就有人提出,
众所周知,1435MM是国际铁路的标准轨距,台湾因为清朝就用1067MM,日治时代延续此轨距,
且这与日本传统铁道相同,但也导致列车速度有限,
据他说当初是有人提出直接标准轨化的构想,然后购买高速列车,而不另外新建高速新线,
对台铁来说,如果能拓宽,至少买车的选择上就多很多了,
而且因为是通用规格,成本应该可以降低一些,
想请问当时真的有此构想吗?以当时的政治环境,没有什么抗争,也没有什么人会去质疑必要性、成本效益甚至环保,
如果当时就搞起来,不知道台铁营运速度能否破200,而达到高速铁路的水准?谢谢。
如果当时就拓宽,应该就不会有高铁了,不过快慢车速度差距的问题可能还是不小,
就算列车本身可以够快,可能也很难冲200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