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一:
从小,我就不容易参透别人的感受,也常让同学以为我置之事外。
好奇怪,有时情绪就是,怎么也说不出来,当然也搅不太动。
去年我才试着一个人出国旅行,开始前往比较艰涩的地区冒险,
对“突发意外”才有了知觉。
新闻上的基隆河空难,看了半天,也想了好久~
后知后觉今早才想起,我去年七月从新疆回来台湾当晚,
车子刚起步在国道2号,广播传来空难消息,目光侧边找寻,
看不到任何火花,回到家,才知道在澎湖坠机。
在台湾海峡上是不是某个交会点,
擦身而过的一个是平安,一个是意外。
再看回基隆河的新闻,循环式的报导,
我才慢慢的感同身受心急如焚,痛失亲人的悲伤。
题二:
女同事二月只身去了埃及和摩洛哥,
FB每天更新著图片,有默契的代表“我很安全”的讯号。
而我今年七月,买好了机票预计去日本四国,
虽是带着妈妈旅行,但目标是多年后的“四国遍路”
那无疑也是很艰难的理想,只能放在脑袋里,想着。
四国回来,才要去西藏自助,预计跟摩洛哥那位超级女神去;
另一位同事说欧元在贬,大伙儿也在商讨,存钱来去北欧走走。
对我来说,这每趟的旅程,其他人都说好棒~可以出国旅行,
但实际上每趟都充满风险,每个环节也都不容易。
至少我这个爱穷紧张的个性,是这样认为的。
“生死有命”....我觉得正驾驶对父亲说的这四个字,
正好道出了我对生命的恐惧和希望。一切随缘。
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