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年后的同鞋会,无法参加的理由和痛~(转述)
由于工作性质较接近夜班或派遣(?),现有时间打字…我一个要好的大学同学遇到的事情,由于无解,故来版上听听各位大德的意见(莫笔战,谢谢各位)
先说明一下记得前几年诚品书店有一本畅销书,书名叫做"哈佛(耶鲁?)大学教授告诉你的事-不要参加同学会",看到这本标题惊悚的书籍,当下就给它翻完了。书中的章节依稀记得,大约是:1. 大学毕业时不要参加同学会,2. 三十岁时不要参加同学会 3. 四十岁时不要…4. 五十岁…6. 六十岁(退休时)可以参加大学同学会。作者并提出他的见解-为什么当所有同学退休后才可以参加同学会,理由是,当多数的人六十岁时,人的价值观必不会只定睛于功成名就或五子登科的事情,会有更多元的价值观与想法,例如生命与健康。
整本书的概念其实是,人是一个很难不被影响的动物,如果这个人的志向并非和多数同班同学一样,而想要转折他的生涯跑道,他可能需要比同班同学更多年的时间来实践他的理想。但这潜伏的转折生涯的过程中,他需要蓄积努力与不被干扰。
所以刚毕业时或三四十岁参加同学会时,有一些同学可能因不曾改变过科系进修或跑道转换,成功的速度较快,成为一个有名的商业人士或是什么头衔,而班上只要有几个或半数已经是成功的状态,会给那些职涯曲折的同学们莫大的压力-因为别人难免会基于关心,多看彼此一眼,或问东问西。有些人是学生时代被霸凌的对象(隐形霸凌,例如讲的话或权益,被当成空气),他们参加同学会也遭遇莫大的心理压力…(p.s.哈佛或耶鲁毕业生会比较的,在东方社会例如台湾,更是被比较得厉害了…)
以上是这本书的简单概念。但以下才是正题…
话虽如此(如该书大意),这位同学和一般人一样,面对大型的同学会邀请(其实是私下一两个善良的同学邀请),有"趋避冲突"-想去而不想去。意思是,她的大学时代就是她生命的一部分,尽管被隐形霸凌过(被一两个强势且虚伪的同学排挤过,但其他人没有明显动作,只是这几年,大家和那虚伪的霸凌同学更要好了),她觉得应该要藉著大型同学会,多年后,来稳固或修补这段生命记忆,也可以和班上三四个还可以接纳彼此的,寒暄问好。但同时令她不想去的,就是那一位隐形霸凌她的虚伪份子,以及已经和她搞成一个超大小团体的大部分同学。
这同学她想过,如果只是要私下和几个同学联系,大可不必透过脸书或大型同学会。但是,基于一种过去被忽略、被看扁、被隐形霸凌的经验…她也会想,有朝一日,她希望自己也是能够坐在那里,以一种可以被大家接受的价值观的样貌呈现-那就是,也和大家一起讨论孩子、家庭、老公、车子房子等话题,再嚣张一点的话,看还有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工作或学术成就。
毕竟,对一个长期被忽略、看轻的同学而言,她要再参加这样的同学会,自然不希望自己又“再度”像坐着冷板凳一样的,总是“主动”地和人寒暄问好,总是在捧别人,却很少人问起自己或说一些羡慕的话语…
这当中还有一个插曲,她告诉我,她大学因为一场失恋的重击,所以无心于课业(难过满久的),所以很长时间她的功课很差,所以,那时候那个欺负她的该位女同学(现在经常上媒体和电视)竟对她说:“我看不起你,因为你功课不好”,其实我这大学同学当时受尽她的欺负(细节省略),不只如此,连她同系的学弟,现在表现也差强人意,当时也曾当场呛过我那同学“我看不起你这个学姊,因为你功课很差,又表现平平”。以上是真实故事,绝非虚构。
所以,我这同学在大学时代受到的眼光,不只是被忽略,而是她人明白地指名"看不起你"(p.s.她就读的院校确实是国立大学前几名)。
之后这几年,我这同学就在几乎没有同学的帮助下,慢慢地读完了另一学校的某研究所。就这样…做着差强人意的工作,也没有五子登科。唯一她可以说服自己的是,到研究所时期她学习态度应完全颠覆大学的荒谬印象的-但她过去的同学、学弟并不知情。
虽然是扳回了一丁点的颜面(她考上的学校和研究所显然比那些她的同学学弟就读的系所,在名声上更有加分效果),但又如何呢?依然,要比老公没老公,没小孩是必然,没赚大钱,没房子没车子。
而那些当年欺负她的、看扁她的,用异样眼光看她的,这些同学确实大学时代以来非常要好(因为是住同样宿舍,且同系分配在同寝室或附近寝室),无论毕业前或毕业后工作,都是工作上、与生活上相互支持的一辈子的朋友。欺负她看扁她的是一狗票年在一起十几年了…
这话该怎么说呢? 放假日这些同学就北中南自己聚聚,你们这次七位到我家坐,下次我们再到你家坐。然后大家一起带小孩子过来玩…这是近来的状况,那更早年呢?学生时代大家是怎样呢? 一个人交男朋友了,另一个同学也跟进交男朋友。等于是大家交男朋友都是同样时间,互相分享与讨论。然后大家再一起考研究所,一起考上,或前后年考上。然后毕业以后结婚了…在放假时又大家一起出来玩-这是我同学在社团班级脸书看到的情况…所以她觉得被孤立这么多年,而这些和她不要好的,甚至有一两个排挤她的,已经发展出生命共同体的team…
团结力量大,一群人搞在一起,从交男朋友,学业,事业到家庭,都是team…最后连买房子都相约。因为团结力量大,所以对个别的同学来说相对省事。更凸显我这一位对生涯目标 截然不同的同学在交朋友、事业、等等面向单打独斗的窘境…
她特别和我说,并非她诅咒这些同学要过得很不好才甘心,她只说,她被一两个主导的同学大学时代排挤(以至于毕业纪念册都没放进任何一张她的生活照,只有大头照),这是一点点心酸难过;她选择发展出她不同于同学的生涯发展,她一个人走,跨领域,因为当初是一边工作一边完成后续的学业(甚至现在),她都自己一个人,且和现在的年轻人因为世代鸿沟也有些格格不入,她难过的是,她从大学以来“没有生命的归属感”,无论求学、兴趣、生涯进修。没有归属感是没关系…但当她赫然发现,透过脸书或事实,她发现这班瞧不起她的同学早就发展成十几年的生命共同体
(如上述),且是非常省去"个人"力气的共同体-找房子、找老公、读书、带小孩各有所长,所以结合成一个台湾北中南三区各结为team
,所以,就是这团队力量的理由-他们都过得比她好(世俗成就而言)。
这些当年看不起她的,明著对她讲'我看不起你"的该位同学以及另一位学弟,
还有其他人异样的眼光(虽没说出口)当然是对她造无可抹灭的伤害。正常人当然会想:“当年你们看扁我,以后同学会,还要让你们这样看不起我吗?”然而,"事实摆在眼前",在这个班级的班及众多小团体的力量与我那同学个人力量的分别努力下,谁先五子登科?谁可以只花一半力气达到世俗的成就标准?
所以我那同学痛哭,她说:尽管这么多年她努力了这么久,为她自己生涯而努力,苦读另一领域的书籍,也改变了她研究所时期的学习态度,工作上兢兢业业,下班后陪伴父母…但最终,“相较于那些当初极度看不起她的同学们与学弟”,她,还是输了,且输得彻底…
因为输得彻底(就看脸书的社团互动,以及十几年来同学们到个人家里作客的相片),输到没有办法去参加这种大型同学会,而且她深信,在各方面的人生皆已慢慢定型(没结婚的,到四十岁也差不多没办法结了,市场不要你;要转业的,四十岁也转不了了;生涯,三十五岁以后也差不多定型了…除了小调整) 的情况下,她六十岁或七十岁恐怕也都难以翻身。
她在意的是,那一辈子永远翻身的被瞧不起的处境。
当年那句在我这同学面前落下"我看不起你"的同学的话语,以及那些异样的眼光…就在近一两年的同学会像余音绕梁一样的响彻她的脑袋…
她知道,必须出了这口气,伤口才会好。她希望有朝一日那些非常瞧不起她,甚至看扁她嘲弄她的生涯志向的人对她说:“你真的很厉害,书读得是我们班最好”,“可以借我点钱吗?”
尔后,那个被伤害极深的伤口,才会好…
但目前处境是,一辈子会继续输这些人下去…且没有这段生命历程,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鲁蛇~~
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不再参加这样的大型同学会是一个方法,但那种"鲁蛇"的感觉,并不会因不参加同学会而消失…
备注: 请勿笔战
当事人纯粹是因为大学时代就被嘲讽,而现在仍自觉是鲁蛇一枚.我们要好的同学其实也
知道这情况,同样都是班上当年比较不起眼的份子.现在也都是边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