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类组重考心得-手写篇

楼主: mrhunter (小哈)   2017-05-19 20:18:53
我是潜水版友,103 年重考进政大土语。目前大三,改主修企管。
当时写了一篇心得文,103 指考区也许还能找到旧文。
写完那篇后,我陆续有在这几年收到版友们的信,询问手写准备方式,
回头看才发现,糟糕,旧文的确没什么提到作文。
最近比较有时间,再加上前阵子接触的实习也跟文字编辑有关,
因此趁校庆抽空提笔补了这篇,就当作前篇的系列文吧。
#当年成绩与写作转变背景
我重考那年成绩为国文作文 21 分&英文作文 17 分,很幸运总分都有超过顶标。
不过在我还是高中生准备应届考大学时,觉得作文真的很烦,
每次模拟考时写完选择题后,总是无言面对空白的稿子,不知写什么。
而且不知道到底是谁开始先传的谣言,说作文一定得要词藻华丽呀、狂用修辞呀、
引经据典呀、正能量多呀什么的。 反正我当时信了。
结果根本没用,学校老师还是常常大笔一挥。
直到重考那年我很认真去翻历届的大考佳作选文,全彩印下来一篇一篇看后,
才发现,我完全被骗了啊。
#观摩佳作,理解游戏规则
选文中,当然还是有那种充满“谁谁谁曾说什么什么”的套版文,
但还是有许多平铺直叙、让我眼睛为之一亮的文章。
例如有年学测题目是“漂流木的独白”,有一篇是以女子和男孩道别的角度书写,
里面没有用到任何难字。那片漂流木在被冲走时,细心描绘身边的风景与心中的男孩,
读起来仿佛是个青春年华的少女写给伴侣的告别信。
情感真诚,蛮浪漫的。(原文: https://goo.gl/9MgiDi )
而近期的指考“我终生奉行的一个字”,有一篇是写“独”,
我读到的时候也很惊讶,作者用踽踽独行的狼形容自己冷对世间一切,
同样没有任何生字,同样没有古人乱入,甚至有点中二,作诗、画图什么的都来了。
虽然很欠揍,但撇开个人喜好,不可否认读起来就是顺顺的。
(原文: https://goo.gl/hMutjZ )
那时我就有一种哇靠原来这样也可以的感觉。
同时我也发现,批改老师才不管你的选材正不正能量,
不管你有没有舞文弄墨,不管你有没有搬哪位古人出来,
他们知道我们就是一群学生,会尊重我们这年纪该有的生命经验。
他们更看重的是文章结构稳不稳、行文流不流畅。
再讲得直白一点,其实就是:
判断我们有没有能力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就这样而已。
后来我再回头看那些我高中时曾写过觉得很猛,但分数不知为何很低的作文,
才发现跟这些范文比起来,我根本没把话说清楚。
那些低分文章就像是一具具穿着华丽衣裳、浓妆艳抹的尸体,没有生命。
我常常没头没尾东蹦出某句很狂的譬喻、西跳出某个古人说了什么,
内容却永远前言不对后语,好像一篇文章里同时有一堆人七嘴八舌,却没有一个主声音。
#设一条线,逼自己不要乱跑
找到自己的弱点后,我在练作文时便有了很大的差别。
首先,我会根据题目设定好主轴,随时注意自己还在不在主轴内。
只要乖乖待在主轴里,至少就不会有七嘴八舌的情形发生。
例如,我若在作文内写到重考这个生命历程,我就专心说好一条线,
“在考场失利 -> 过著不甘心生活 -> 受名校启发 -> 投身重考 -> 等待展翅飞翔”
我告诉自己,不要再跳来跳去,我手写我口了。想办法练好在结构下说清楚一件事就好。
先做到这件事,再去想架构本身是否能设计得更有巧思。
尽管现实中还有很多理由,包含因为看完某部电影的启蒙、
因为想与自己的好友同校、想证明自己等等,
但这些都偏离主轴,跑出我设下的线,我就会在写作当下割舍掉。
这些材料在线型的架构里已经太挤,成了七嘴八舌的杂音,再特殊也不要。
这是在考作文,而不是凑字数大赛。
写作的布局野心当然要有,但不能大到什么都想写。
毕竟这是一个 40 分钟内得完成的文字表演,其实没有多少时间让你放太多爆点。
否则用了一堆笔墨铺梗却发现文章已经甩得太远时,实在难以另外生出三千字收回来。
同样的,上面提到那两篇佳作选文中,
那片漂流木,就是专心去向男孩道别。不扯环境污染、人类大浩劫;
那匹独行的狼,就是专心谈自己的孤独。不扯苏轼、陈子昂。
他们都做对了一件事情:专心说清楚“一”件事。
有了这个认知后,我发现我之后写出来的作文字数虽然不多,但文章开始有核心了。
仿佛是一个活生生的小宝宝,至少先有一个清楚的心跳声发出来。
宝宝的手跟脚也许都还很脆弱,但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不要有其他杂音。
接下来如何发展宝宝的手脚,就是考验“行文”。
#行文,就是一直解释前面一句话,讲完了就换段
要让文章流畅,就是一直想,我写下这句话后,我下一句怎么解释它,解释它,
时时问自己,说得够清楚了吗?人家读到这真的懂你这段想说的重点了吗?
若解释完了,再思考是否再开辟另一条支线辅助说明,或是换下一段。
适时用“因此”、“然而”、“另一方面”这些角度去想,
不是指文章都一定得疯狂硬塞这些词;而是随时从这些点刺激自己的脑袋,
让自己清楚文章的逻辑目前走到哪里了,行文与段落自然就会出来。
此外,我发现我很常沈浸在句与句之间深思熟虑、千回百转的浪漫旅途,
结果写出来的内容都很破碎。
如果两句话之间落笔的时差太大,不仅浪费了宝贵时间,
而且可能写出来的句子牛头不对马嘴,最后在自己的文字里迷路。
因此,若改用段落的角度去宏观整篇文,在落笔时任细节自然流泻铺张,
才是比较稳当的应对技巧。字斟字酌当然很重要,但应该留在私下练习时。
英文手写也是同样的道理。它对内容的要求标准更宽松,考的只是通顺的文意表达。
只要前后每句都有逻辑,扣住题目顺顺讲完一件事,段落分明,用词精准,分数就会稳。
话接不下去时,however, likewise, usually, on the other hand 同样是你的武器。
历届范文的写作原则也都是如此。
记得有一年谈的是运动,其中有篇写排球,我那时读到就觉得很舒服,
用词亲切,转折也很流畅。(原文:https://goo.gl/6Kvznp)
这就是一种前后呼应,环环相扣的最佳范例。其实不需用到什么难字。
而且我每次在读范文,都会从第一句话开始看,盖住后面的句子。
每看完一句,就会想接下来是我的话会怎么写,然后再把手拿开,
结果通常都会发现他们的行文更紧密,或是更有创意。原来从这个角度切进去更棒。
////////////////
以上是比较偏心法的分享。最后来谈我的实践方式。
还记得我搞懂以上的事情后,还是很苦恼:
“好,原则我懂了。但万一考试碰到题目,脑袋还是一片空白该怎么办?”
是的,我也不是什么随手就能挥洒千万字的大文豪,也蛮担心自己上场开天窗。
我针对这个问题查了许多资料,有次曾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个暗黑法,
大意是他背下某篇的中国高考优秀选文之类的,然后碰上该年题目,
刚好可以用那篇去改,最后似乎拿到不错的分数。
我自己是觉得风险太大,运气成份太重,而且用别人的文怎么样听起来都蛮不妥的。
但这倒是给我一个灵感:背自己的文章。
熟记自己的文就完全没问题了。至少自己的东西写得无愧。
但要用自己的文章,总要先想办法写出好的内容吧?
我的做法是摊开历届题目,挑了两个我觉得格局够大的题型来练,
分别是:“我终身奉行的一个字”以及“偶像”。
前者是因为这可以好好省思我的人生观是什么,
后者则是可以练到我该怎么好好说一个别人的故事。
(你也可以选近年的题目。“举重若轻”或“关于经验的 N 种思考”也都很有想像空间)
我从题目中试了许多材料,最后我养出了好几只有心跳的小宝宝。
这支宝宝军团集结了我的生命精彩片段,包含我崇拜的英雄、社团历练、重要友人等。
一开始还很发散。我努力收敛他们,把他们的格局定下来。
例如,
谈到偶像,我选的是杨过。我会避免如流水帐介绍他,而是专心练好如何体现他的西狂;
谈到社团,我会避免扯各种风花雪月,而是挑出学琴的历程,专心刻画封闭和弦的困境。
透过这样一次次改自己的文,把手中的材料打磨到精致,并找老师帮忙批改;
同时也多多尝试新题目,检视自己的行文布局在这过程中是否有进步,
是我在准备考试期间很重要的练习方式。
最后当我准备上考场时,我笔下的宝宝群已成长为巨人。
我甚至不用真的背下来。只要当我没灵感,随手拈来,他们都会跑出来为我冲锋陷阵。
就算最后没用上也没关系,他们也都帮助我洗练了文笔,并更认识了自己一点。
另一方面,我在练英文作文时,更看重每一句话是否有更好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动词。
英文最怕的是找不到精准的词汇撑住句子,而动词通常很关键。
例如滑手机用 swipe、phub
让座用 yield
沉迷用 be addicted to
掉钱用 lost、drop
这些都是我在写历届时曾出现的题目。我当下第一时间都想不到最精准的字。
或者是上面那篇排球的内文,作者把 score 当作动词,
相较于我可能只会写 get,都是更漂亮,值得学下的用法。
所以后来我会特别注意这些简单但实用的单字,记在笔记上,
搭配句型、词组,在各种情境下时时练习到得心应手。
#总结
写作在我漫长的重考生涯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当时自己终于搞懂作文后,惊觉原来写作其实还蛮有趣的。
我养成习惯,认真对待碰到的每篇命题作文,尽情将自己一部分的生命放在文字内。
不论是抒情还是论说题,讲自己的故事永远最动听,讲自己的立场永远最有个性。
计时写过一遍后,继续回头慢慢修改到臻于圆满的过程,都会有一些收获。
近期听说今年指考之后会将手写独立出来,107 年到 109 年暂时变成一年一试。
而且命题方向会从知性与情意同时着手,看起来蛮有挑战性的。
尽管未来手写题目会更活,但作文回归本质,一直是很单纯的科目,
就是考你话说不说得清楚。
期望这篇文的一些经验多少能帮助到各位。
最后以学测作文《走过》拿到满分的王丽雯曾写过的话,分享给大家:
“你原本只想说一点点或觉得没什么好写,
却在不知不觉间,发现还有很多可以说、可以想的。
试着多给一点刺激,找出自己写作的方式、喜好与优缺点。
再因需要与见解,作更有目标与系统的延伸。
用心写的东西一定不会无聊。”
作者: aime5520 (沿海地帶)   2017-05-19 20:56:00
作者: ray130340 (a65478555)   2017-05-19 21:44:00
推 最近也很迷惘
作者: ax741s852 (Cleo)   2017-05-19 21:46:00
推推
作者: Briskwind   2017-05-19 22:13:00
作者: johnny1300 (阿嘎)   2017-05-19 22:51:00
赞赞
作者: Wshiyan (怪盗基德)   2017-05-19 23:25:00
太推了!!!!!
作者: Alex0102   2017-05-19 23:45:00
作者: popo861228 (一块两毛五)   2017-05-19 23:51:00
作者: qwe1233569 (hello)   2017-05-20 00:32:00
作者: imager1230 (Dan1230)   2017-05-20 01:18:00
作者: WasHenryTsen (WasHenry0101)   2017-05-20 02:57:00
作者: arthurwechat (toolman)   2017-05-20 04:11:00
作者: ghostturtle   2017-05-20 13:13:00
这篇猛!
作者: snoozeglight (light)   2017-05-20 17:37:00
重考不考虑跳离文组??
作者: josefina (麦)   2017-05-20 18:43:00
推 很受用
作者: chercyt2081 (脑包鹰逃之妖妖)   2017-05-20 18:54:00
谢谢T_T
作者: sk90040 (Yeh)   2017-05-20 19:59:00
好文 !!
作者: Minyuebts (李珉玥)   2017-05-21 16:50:00
作者: smdf (我依然相信)   2017-05-21 21:24:00
作者: yuting12 (短短)   2017-05-22 21:33:00
大推
作者: sea017 (svjetlo)   2017-05-25 17:05:00
作者: s870630 (myangle)   2017-05-25 20:59:00
作者: evens31083 (evens)   2017-06-28 23:30: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