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转录] 林蔚昀/我们必须说出自己的名字──从波

楼主: vikk33 (陈V)   2020-10-09 13:51:57
※ [本文转录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VVKyvLF ]
作者: vikk33 (vikk33) 看板: HatePolitics
标题: [转录] 林蔚昀/我们必须说出自己的名字──从波
时间: Wed Oct 7 13:16:39 2020
1.转录标题︰
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请写名称
林蔚昀/我们必须说出自己的名字──从波兰学者《台湾例外论》的矛盾谈起
1.转录网址︰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Ez6Arv
2.转录来源︰
※超过一行请缩址,若为 他板文章可免填※
reporter
3.转录内容︰
※请完整转载原文 请勿修改内文与编排※
可能因为台湾在国际社会地位边缘,当台湾人发现有外国人认识台湾、喜欢台湾就会受宠
若惊,如果看到外国人挺台湾或为台湾发声,那简直会一整个高兴到飞上天,一时之间网
路上会充满各种感谢贴文。但是,外国人真的有这么了解台湾、挺台湾吗?他们了解、挺
的台湾和台湾人认知的台湾是否有落差?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挺台湾?这是个很有趣
、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住过波兰11年,我对“波兰人如何看台湾”一直很感兴趣。多数台湾人会认为,波兰既然
反共,又和台湾一样有受压迫的历史,波兰人应该会同理、同情台湾人的处境,支持台湾
,反对中国。但据我观察,情况远比这复杂。有些来过台湾、住在台湾、有台湾朋友的波
兰人,确实在情感上会比较亲近台湾、了解台湾、支持台湾,但情感上的喜欢是否能化为
实质上的支持?这有待观察。而大多数的波兰人,有些根本不知道台湾在哪里,或对台湾
认识不深,何来同理?有些波兰人会知道中国和台湾的不同,也会知道台湾和中国的历史
背景,但会把台湾想成“一个好的、自由的、民主的、保有传统中国文化的中国”,而台
湾人是“住在台湾的中国人”──这样想的汉学家和政府官员也不在少数。
共产时代的波兰,政治上与台湾彼此对立而没有官方交流,波兰学生能到台湾留学是1990
年代以后的事(很多人并不是为了台湾而去台湾,而是把台湾当成另一个可以学中文的窗
口)。多数波兰学者(包括汉学家、国际关系学家、政治学家)看台湾的方式大致上不脱
这几个刻板印象:中华民国、中华文化、儒家。即使自认亲台、喜欢台湾的学者,也很难
跳出这些刻板印象,只有少数人能真正把台湾当台湾看待,肯定台湾的独特性和主体性。
《台湾例外论》里“被例外”的台湾
今年3月,我发现了一本波兰学者们写的关于台湾的英文论文集,叫做《台湾例外论》(
Taiwan's Exeptionalism,2019出版)。因为这本书和我感兴趣、关心的波兰及台湾有关
,所以拜托朋友从波兰买了寄到台湾来(不过,这本书从10月开始也可以在Amazon和哥伦
比亚大学网站上买到电子书了)。
原本以为这本书可以告诉我波兰学者如何看待台湾现况,会有许多精辟的分析,但是读了
之后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书中的许多学者并不理解今日的台湾,依然把台湾放在中国的
框架下看。
比如,玛丽亚.斯科沃多夫斯卡─居里大学(Maria Curie-Skdowska University)的
退休法学教授安东诺维奇(Lech Antonowicz)主张,中国是个分裂的国家(divided
state),台湾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而是大中国的一部分(part of the larger
Chinese state),同时也是一个“独特实体”(unique entity)。他认为,由于中国的
“分裂”状态并不正常,而且可能不会继续维持下去,必须以国际法的角度思考它可能产
生的变化。在他眼中,有两种和平的方法可以调整中国的国际法地位,一个是让台湾接受
一国两制,变成像香港一样,但有更高的自主性;一个是成为第二个中国,之后再去谈统
一。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若能实现这项目标,其他国家就更能接受台湾是一个成熟的国
家,并更愿意与其建立外交关系。只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际社会眼中合法继承中国的
政权不使用否决权,台湾在进入联合国等各种国际组织时遇到的大部分阻碍就会因此消失
”(注)
另一方面,本书编者之一,同一所大学的国际关系系副教授艾佳妲(Agata W. Ziek)
则认为,台湾在南海有一个独特的地位。虽然和中国一样,台湾主张拥有南海诸岛的主权
,但比起中国的强硬、不肯对话,台湾愿意用多边协商、共同合作的方式和平解决,艾佳
妲觉得,台湾政府的态度,让台湾有机会成为南海负责的持份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区域和事佬(peacemaker)以及区域合作的领袖(leader in regional
cooperation)(注)。
然而,要让台湾成为南海的和事佬和区域合作的领袖,台湾的主权独立是必要的。如果变
成像安东诺维奇说的那样,要怎么完成这个任务?艾佳妲肯定蔡英文的外交政策,但本书
另一位编者,亚捷隆大学(Jagiellonian University)中东及远东研究所副教授艾娃.
特罗伊娜(Ewa Trojnar)则认为,蔡英文于2016年当选总统,这让台湾进入外交黑暗期
,因为民进党的台独倾向,让中国又开始在国际上孤立台湾。如果我们回去看特罗伊娜
2015年写的《台湾──发展的难题》(TAJWAN Dylematy Rozwoju),会发现她在书中高
度肯定国民党政府实事求是、愿意和中国对话的方针,并认为这样的政策会为台湾争取到
国际空间(在中国的默许下),最小化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这样也符合美国的利益。(
注)
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在特罗伊娜眼中变成和平对话、争取国际空间──对现在的许多台
湾人来说,这种想法有些不可思议,但它是国民党处理台湾和中国关系的方针,也是《台
湾例外论》中许多论文的基调。在这种框架下,主权成了一个禁忌的、必须小心避开的话
题。
本书第三位编者、现任教于淡江大学全球政治经济学系的安娜.卢达科丝卡(Anna
Rudakowska)在文章中,分析了波兰媒体如何呈现台湾,并且认为台湾应该多多宣传民主
、经济发展、环保、高水准的生活/教育、国际援助这类没争议性、为人广泛接受的议题
,这样可以赢得支持,但在提起任何和主权相关(包括提及岛屿的独立性和国际地位)的
议题时“要非常小心,因为台湾无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竞争合法性。”
书中也有谈到台湾的公民运动。华沙经济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克里斯多弗.科泽沃斯
基(Krzysztof Kozwski)认为:“台湾公民社会并不符合西方民主国家的标准,反而
带着更多后威权时代民主政权的对抗性特质,是台湾人回应日本占领与之后戒严时代的副
产物。”他认为,今天太阳花已经成了过去式,“除了暂时挡下ECFA,这场运动如今几乎
找不到任何确实影响。”(注)
然而,太阳花运动改变了台湾一整代人对台湾认同及政治参与的看法,像是许多人以前对
政治冷感,但因为太阳花开始参与社会运动,以及让许多台湾人开始对台湾历史(包括政
治历史)感兴趣,这些,科泽沃斯基都没有看到,或这议题不在他关心的范围内。
仔细研读过《台湾例外论》关于台湾政治的论述后,我还是看不出,出版这本书对台湾有
什么好处。除了想法很旧,波兰学者们引用、参考用的许多资料也很旧,而且很多都是外
国作者的论述,台湾本土作者的论述很少,就算有,也多是英文文献。另外,虽然《台湾
例外论》收录了一篇政治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吴得源的论文,但吴教授的论文谈了许
多台湾的民主人权价值,最后却抛出一个问题:“一个可永续的民主国家是否终究需要具
备主权国家地位,才能维护发展至今的民主体制与价值,并确保能够持续实践、扩展、深
化这些价值呢?”但我想不少人和我一样,相信台湾至今仍能发展民主、人权,就是因为
它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整体来说,《台湾例外论》无法让人真正了解台湾、看见台湾,反而会让人从中国的角度
看台湾,把台湾矮化、弱化、边缘化,不会把台湾看成主权独立的国家,而是看成一个畸
形的存在,一个“国际社会的例外实体”(exceptional entity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f states)。在今天,它无法描述、评论、反映当下的台湾现实以及多数台
湾人的认同。
这不禁令人怀疑,为何台湾政府要支持这样的学者、这样的机构做这样的研究、出版这样
的论文集──《台湾例外论》的出版由中东和远东研究所的台湾研究中心(Taiwan
Studies Centre)赞助,而台湾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在亚捷隆大学设立的机构──让这本可
能会误导台湾形象、伤害台湾国际地位的书在全球流通?
其他波兰学者眼中的台湾──另一个民主的中国?
《台湾例外论》的论点代表波兰学界的主流意见吗?其他的波兰学者是怎么看台湾的?因
为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我去做了一些研究,发现许多老一辈和中生代波兰学者对台湾的观
念不是和《台湾例外论》一样偏颇,就是一面倒地偏向中国视角。
波兰汉学界元老、华沙社会人文大学(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亚洲研究系的教授石施道(Krzysztof Gawlikowski)于2015年底台湾总统大选前,在
一场图书馆讲座“太平洋的中国台湾”(Chiki Tajwan na basenie Pacyfiku)上,
引用《易经》和《三国演义》,说分裂的中国(台湾和中国人民共和国)必须统一才能带
来和谐,否则会陷入混乱。早在2000年,石施道就认为和平统一是必然的事,只是时间早
晚和形式上的问题罢了,他甚至预测,和平统一会在10年到20年内发生。(注)
曾经当过外交官,同时也是华沙大学(University of Warsaw)欧洲研究中心副教授的高
山仁(Bogdan Góralczyk)在2019年的一个访谈中说:“对北京政府来说,没有比统一
全中国更‘神圣’的任务了。在香港(1997)和澳门(1999)之后,接下来就轮到台湾了
。这是为了达成中国人所说的‘中华民族复兴’。这就是为何中国在处理香港问题上如此
克制,毕竟,如果中国动用了军队镇压前殖民地的抗争活动,之后要怎么和台湾和平统一
呢?”而在2017年的另一篇访谈中,他则说得更直白:“首先,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
民族复兴需要和平统一台湾。没有统一,复兴无从谈起,先是香港回归,然后是澳门回归
再来就是台湾了。”
有些波兰学者倾向把台湾看成一个好的、传统的、民主的中国,对他们来说台湾是优良中
华文化的保存地,但他们对台湾本身的文化并没有很深刻的了解。亚捷隆东方研究院汉学
系的系主任蔡素明(Ewa Zajdler)很喜欢台湾,但她喜欢的是台湾的中华文化。当我试
图告诉她,台湾不只有中华文化,也有日本文化、美国文化、原住民文化和新住民文化,
她说:“是啊,但中华文化还是主流。”
当台湾普遍被大部分波兰学者认为是“另一个中国”、“一个好的中国”、“一个民主的
中国”,而台湾人被视为“住在台湾的中国人”,台湾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就不被看到、被
消失。似乎,在这些亲中/亲华学者心目中,台湾人认为自己是谁、想要有什么样的未来
并不重要,因为台湾的存在就是为了“维系东亚/南海和平稳定”、“让中国民主化”、
成就“中华民族复兴”、“保存优良、传统的中华文化”。甚至,连台湾文学都被看成是
一个对照组。
被放在中国阴影下的台湾文学
波兰文版《复眼人》和《地下铁》的译者,同时也是亚捷隆东方研究院汉学系副教授的倪
可贤(Katarzyna Sarek)于2020年,在一个谈论中国文学翻译的Podcast中说:“台湾文
学是一种可能性,它让我们看到,中国文学可能会长什么样,如果中国作家想写什么就可
以写什么。”她也说和中国文学比起来,台湾文学比较“叛逆”(niegrzeczna),碰触
到更多议题(比如同志议题),希望台湾文学可以多多在波兰出版,这样波兰读者就可以
认识到,“不是只有创伤和文化大革命,平凡普通的生活也很值得写、值得阅读。”听到
她这么讲,真的忍不住想问:到底,为什么台湾文学要去背负“中国文学的另一个可能性
”这个使命?再说,中国文学和台湾文学根本不一样啊!
不幸,抱持以上想法的不只是倪可贤,还有老牌出版社国家出版社(Patwowy
Instytut Wydawniczy, PIW)的编辑伯哲佐丝卡(Elieta Brzozowska)。后者曾在一
个访谈中如此谈论台湾文学:“比较这两条文学路线(台湾和中国)──毕竟它们是从同
样的古典背景衍生出来的──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因为它会让我们看到,中国大陆的
文学如果没有经历过几十年共产党对艺术自由的全面压迫,会演变成什么样。”(注)在
这样的既定印象下,台湾文学没有以自己的样貌被看见的可能。PIW计画在今年12月出一
本台湾文学选集,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会选什么作品,又会如何论述台湾文学?
台湾人不是没有经历过创伤。台湾曾被荷兰、日本、中国统治,经历过二二八、白色恐怖
,现在依然被中国打压,不被国际承认。台湾人如果能(暂时)过著平凡普通、自由民主
的生活,那也是流血流汗争取得来的,而且可能一不小心就会失去、或是被人粗暴地毁灭
、抢走。台湾人要求的不多,就只是过著平凡、普通、正常的生活,被国际社会以一个正
常国家看待,拥有正常国家拥有的权利。然而,台湾一直被特殊化、被例外化,被说:你
不可以、没资格、不合法、这不是你的、你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在众多波兰学者匪夷所思的言论中,最惊人的是国家科学出版社(Patwowe
Wydawnictwo Naukowe, PWN)百科全书对台湾的定义:“东亚国家,领土包括台湾岛和21
个离岛及澎湖群岛,位于把台湾和中国分隔开来的台湾海峡,形式上是中国的一省,但事
实上独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外。”
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国家同时是另一个国家的一省?百科说的“中国”到底是哪一个中国?
这段解释完美展现出许多波兰学者对台看法的矛盾,和波兰历史学家艾娃.索斯卡(Ewa
Solska)所说的“Facebook、Google、Amazon在中国可用,但只有在台湾”有得拼。(注

“Taiwan Can Help”之后
波兰的情况可能只是一个例子,或许也有其他国家的学界看台湾的方式也很过时、很偏颇
。台湾人必须注意国外学界、政界、媒体界的变化,看到有学者从事台湾研究、出版社出
版台湾文学作品,不要仅只于开心“台湾被看见了”,而是要仔细观察研究他们出版什么
、翻译品质好不好、如何论述、他们的论述对台湾是有利还是有害,他们看见的台湾是什
么样的台湾。
另外,我们也必须积极宣传台湾,告诉外国人台湾真正的样貌,以及台湾人如何理解自己
和自己的土地。光是用台湾的美好吸引外国人的注意,让他们喜欢台湾是不够的。很多来
过或住在台湾的外国人(包括波兰人)都喜欢台湾,喜欢台湾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民
主人权,觉得在台湾生活很好、很方便、很有效率、很安全(不过对台湾的交通会有所抱
怨),并且觉得台湾人很友善、很亲切。然而,这个喜欢,能否转化为政治上的实质支持
?在台湾被军事、政治手段威胁时,这个喜欢能否转化为为台湾努力、捍卫台湾,而非台
湾好的时候就待在台湾,台湾有难(被中共攻打、并吞)时就脚底抹油、以求自保?
这个问题很残酷,但台湾人应该要问自己,也该用它来检视每个说自己“喜欢台湾”的外
国人。这并不是说,听到有外国人喜欢台湾,就要去逼问:“那你会为台湾做什么?”而
是,台湾人不用一听到“喜欢台湾”就立刻一头热把心交出去,可以多等待、观察,看看
对方是否值得我们的友谊和付出,并且也要想想,自己能拿什么和别人交换,去换取别人
的支持。
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或多个真正能够有力地代表台湾,让大家一看就印象深刻的东西。“
Taiwan can help”在防疫期间可以引人注意,但疫情过后我们还要一直“Taiwan can
help”吗?疫情过后,台湾要以什么方式参与国际社会?如果台湾到时依然可以帮忙,是
要帮什么地方?帮谁?而我们希望别人帮我们什么?这些都应该仔细、实际地思考。
台湾可以宣传自己的什么地方?有很多,除了台湾人常会想到的美食文化,台湾还有许多
值得推广的议题如经济发展、医疗科技、民主人权、同志平权、台语文复兴运动、旅游山
水、女性议题、原住民传统领域和环境保育及文物保存的结合、新住民和台湾社会的互动
更重要的是,要能形成一套能呈现台湾主体性的论述,让看的人清楚知道,台湾是个
独立的国家,为何要对台湾感兴趣,和台湾合作有什么好处。这样的论述一定要有英文(
若能有更多种外语更好),才能让外国学者更新他们脑中的台湾形象,否则,我们就会落
入前面提到的波兰学界的困境:一直用国民党的眼光、两蒋时代的眼光、中国的眼光,不
然就是西方人对东方虚无缥缈的想像在看台湾──不只看台湾的文化,也包括看台湾的政
治。
向世界说自己的名字,而非仰赖别人喉舌
如何有效输出台湾文化,也是必须深入思考的。波兰国家影音资料馆(Narodowy
Instytut Audiowizualny)为了推广波兰电影,设了一个网站NINATEKA(
www.ninateka.pl),在上面放了7,000笔影音资料(纪录片、动画、剧情片、剧场纪录雃h都是经典),都可以免费观看。台湾是不是也可以做这样一个网站(但记得要上外
语字幕,NINATEKA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外语字幕)?甚至,我们也可以做外语的文化资料
库(先做英文,若行有余力有更多外语更好),把值得造访的文化网站连结都放上去(当
然这些网站也要有外语版),这样外国人要找资料时会更方便。
成立外语线上文化数据库,不只让国内外对台湾有兴趣的外国人更容易接触、了解、亲近
台湾文化,同时也让国外想要介绍台湾文化的台湾人(留学生、外籍配偶、华语老师)有
更丰富的资源去推广台湾文化。不然,一直要自己买书、买DVD借外国朋友看,老实说是
很烧钱的。其实,我们已经有许多线上文化数据库了,如文化银行、老屋颜、故事、CCC
创作集缺的是将它们外语化。
如果外语文化数据库可以做得起来,我们还可以做外语线上博物馆、外语线上新闻/评论
/深度报导数据库(而且这些东西量要多、要即时)、外语台湾历史数据库、外语电视台
(要能在国外收看!)、给台湾年轻人的文化外交工作坊我们必须尽可能地为自己发
声,不要仅只于等待、感谢别人为我们发声,因为你不知道别人发声的目的,以及他们的
发声是真的为你发声,还是夺去你的声音。
我们必须说出自己的名字,而不是等别人来为我们命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存在,
并赢得认同/尊重。
4.附注、心得、想法︰
直到
大屠杀来临的那一天
大洪水袭击的那一天
那个被叫做china的广褒大陆走入历史
这些悲剧中能解除
作者: ainosei (全部都是爱的错)   2019-10-07 14:17:00
感谢分享。至少有个波兰人斯坦很台派...
作者: bertkuan (GRE)   2019-10-07 15:25:00
我们国家的名字叫中华民国
作者: hikki430 (自决建国救台湾)   2020-10-28 22:11:00
中华民国=Republic of China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