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本篇文章为版友 tigertanktwo大 就同标题回文做出的回应,内容提及了
日本时代与中华民国在台湾,台湾人在政府中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对比;台湾人
在日本时代的教育情况;甘蔗收购价太低的问题,在后来蓬莱米品种出现后,
众多台湾农民弃甘蔗改种蓬莱米倾销日本,除了造成日本政府提政策限制
台米出口日本之外,也在“米糖相克”的因素下,造成糖厂必须提高甘蔗收购价
鼓励农民改植甘蔗;台湾人在日本时代与中华民国在台湾初期的言论自由比较,
以杨逵为例;日本时代与中华民国在台湾初期的工业生产水准比较等,文末也提供
一些文献当中的数字记录,值得一看。
本文也是台湾在日本时代与中华民国在台湾相关比较,感谢 tigertanktwo大的
分享,也提供给对本议题有兴趣的版友参考。
※ [本文转录自 Gossiping 看板 #1PtUAmCM ]
作者: tigertanktwo (tigertanktwo) 看板: Gossiping
标题: Re: [新闻] S HOTEL财务压力重 大S忧郁抱儿放空直击
时间: Wed Oct 11 17:21:49 2017
※ 引述《mitsurogi (kyo)》之铭言:
> 笑死人,抓着马英九和蔡正元这种鸡毛当令箭讲种性制度,如果照你的标准,日本时期根
> 本万恶不赦吧,台湾人不准唸财政法相关学门,连国小教育都要分学校,国民党还没这样
> 搞咧。台湾谚语:第一憨,种甘蔗给会社磅也说明那个时代日本人对台湾的种种不公平,
> 只是在绿吱眼中都视而不见。
你们喜欢拿“加工过”的日治时代来当垫背,没关系,我们也喜欢比较“真实的”
日治时代与华窃时代
1945年日治时代台湾人公务员总表↓
https://i.imgur.com/ABKbsUQ.jpg
1945年后“华窃时代”,台湾人在政府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降低↓
https://i.imgur.com/XtcZpcd.jpg
https://i.imgur.com/pi7NsQy.jpg
台湾人从来没有被不准念什么学科,你要念财政法可以到日本本土去念,
然后医科在当时和现在一样都是高收入菁英,一堆培训出来的台湾医师都跑到日本内地
去不回来
国小教育那个是按照“日文标准”来区分,懂日文的就是和日本小朋已再一起,
日文差的就只能先分开教
至于甘蔗收购价太低的部分,虽说大部分都是日资企业,但台资糖厂一样是惯老板
比如二林的农民抗争事件就是板桥林家的糖厂收购价太低
http://i.imgur.com/SpR14En.jpg
后来则是蓬莱米在“日本专家”的改进下出现,打垮日本米并大量倾销日本
(日本战前的稻米自给率,根据1938年日本媒体做的评估是99.6%)
http://i.imgur.com/LcDiCYo.jpg
(换言之这是台湾倾销日本,而非日本需要)
http://i.imgur.com/mJVevZv.jpg
(日本政府甚至谋溢出台“减反案”来限制台米出口日本,国民党那些难民们几十年来
“诈欺”我们说这是日本压榨台湾把米糖都运走,其实是台湾倾销并赚取大量外汇)
在此一背景下,因为“米糖相克”,所以种甘蔗的收购价也大幅提高了,
反而是惯老板们必须回头来构思如何让农民留下来种甘蔗,而非去种倾销日本的蓬莱米。
然后比较一下“华窃时代”和日治时代谁比较“严刑峻法”
杨逵,台湾作家,出身家贫,体弱多病,被欺负,考中学失败,重考台南一中结果又辍学
。他跑去日本考上日本大学文学艺能科夜间部,变成觉醒青年,一边读书一边跑劳工、政
治运动
然后他又跑回来台湾搞“台湾农民组合”,变成日本总督府的头痛人物,他总共被捕 10
次,总共加起来被日治时代“传说中”的“无敌严酷严刑峻法”关了昏天暗地的“45”天
。
1947 年疑似因为他的作家身分被中华民国莫名判死刑,1949 年他帮朋友写一篇鼓励和平
的文章被“转贴”去中国上海大公报,被中国民国判处非常人道轻微的 12 年徒刑,并发
放至中华民国超级人道又舒服的绿岛。228 之后 Native Taiwanese 作家纷纷
噤声,不再创作,于是我们看到的作家都是 Mainlander,然后中华民国人开始编造
Mainlander 优越论和 Native Taiwanese 劣等论 (史实是翻转的且翻转的非常难堪)。
可见日“据”时代有多黑暗,中华民国又多仁慈。
1948 年工业生产水准仅达 1941 年的 59%,若以固定价格计算国民总生产,1955 年才达
到“日治时代”1936 年的水准;承上,若计算的是“人均”国民总生产,则 1960 年还
比“日治时代”1936 年“少”32%。
一点从各学术论文上保留下来的数据笔记:
1950~1960 年的 11 年间,“米糖出口经济”累计出口金额达 10 亿美元,占同一期间累
计出口总金额的 68﹒9%; 占同一期间累计进口总金额的 44﹒4%;占同一期间累计政府
外汇进口 (扣除美援进口及其他进口) 总金额的 79﹒3%。(这米糖出口经济,是日本人
帮台湾人建立的。这就是中华民国发展经济的功力,他们还跟我们说日治时代台湾很烂)
台湾的工业在过去四十年间 (日治时代) 增至 1,600 倍,等于主要生产品总价格的 50%
左右,占整体产业的首位。
台湾农业的耕地则增加 30%,1 甲地平均年产增至 4 倍,农业总生产增为 12 倍,稻米
产量除了足供岛内消费外,每年尚有 40%可输出给日本 (最高输出量达 80 万吨)。对外
贸易扩充了 33 倍,每年的出超达 25%至 30%。财政方面 (总督府财政),增至 36 倍,
每年的财政盈余达 20%至 30%。
日治时代前↓ 根据张汉裕教授的描述:
日人占领当初,台湾交通情形很坏。除清时刘铭传巡抚等所建树的基隆、新竹间的铁
路千口南部若干制糖业者私设之牛车路而外,几乎没有足道的交通存在。
城镇与其附近数十个村庄及这些村庄彼此之间,是有田畦一般的小径,也许可以叫做
里道;然城镇之间却看不见县道或国道。
当然也没有车辆交通,旅客不是徒步便要坐轿,货物则肩挑背负,而难以运至远方,
结果南北四百多公里,东西最广一百二十多公里的小岛,形成地方分割的情形;即只有以
小城镇为中心的村落社会。政治和商业关系几以这些狭隘的范围为限。
较远的地方如南部和北部的直接交通,不如经由厦门、福州等海路联络方便。﹒﹒﹒
此外,台湾奔湍激流甚多而没有桥梁,故一遇有雨季,各地即陷于孤立。这宛然是欧洲中
古时期的情形,各地的物资很难有无互通,物价各地相差甚大,从而产业不振,经济不发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