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保存语言是很困难的事情
就算全面将国语淘汰掉
变成闽南语为强势语言
仍然无法让其他语言有足够的诱因保留
让父母家长愿意从小教起
到外面找工作,还是要使用强势语
所以目前政府提供诱因
如客委会的公职人员需要通过客语认证
或是原委会公职人员需要通过族语认证
是有其意义的
要不就是形成语言飞岛
方言或母语只在一定的区域中使用
但根据现实状态
这些飞岛居民语言多也是双栖甚至三栖
就台湾的状况来讲
过去客家人势力不如闽南人
大部分的客家人其实都会闽语
现在的话,更加上了国语
目前我是没有看过哪国有刻意培养语言飞岛
大部分都是自然形成的
现在如果政府要把苗栗桃园透过公权力的力量
增加客语在当地的影响力
说真的我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毕竟没前例可循
比较常见的是当地人语言很强势
逼迫政府政令宣传必须要用他们的语言
不过就算真的要推广方言或母语
但不管怎么说各方言或母语中也有所谓强势语存在
譬如台湾客家话可能以四县与海陆腔为多数
如果看客语频道的话
我的主观观感,四县用的还是比海陆多(也因为实际使用人数最多)
其他还有大埔、饶平、诏安、永定、长乐等等
如果要挑一种客家话来当教学之用
必然要有统一的声韵调、语词以及文法才能教学
绝无可能性揉合上述7种客语特性
即便融合,那也不是客家人口中的母语了
那要选择谁?
一般状况应该是会挑最多人使用的四县话吧
那么在四县话成为强势语,又为公家定于一尊时
请问海陆、大埔、饶平、诏安、永定、长乐等弱势语是否就消亡了?
难道他们就不值得保留吗?
难道他们就不是非四县的客家人祖先留下的母语吗?
所以比较公平的方法只有都教囉?
但要都教就必须要面临课本的繁复
师资的缺乏
以及缺乏实用性,导致没有诱因让学童练习
结果长乐的客家人要跟其他客家人讲话还是要用四县
要跟闽南人讲话,还是要用闽南语
要跟多数的台湾人说话还是要用国语
我认为这是我们谈到语言文化保留上最为难的地方
坦白说
怎么样作都会被骂
但不作又是坐视文化消亡
比较持平的作法
最多还是尽量提供诱因(大考加分/公职资格/公职升迁)
用烧钱的方式尽量提供师资以及免费资源
最少最少让有兴趣的人都有简单的方式轻易取得资源
譬如现在有客语词典网站,里面还有各腔各调的语音功能
就非常的棒
不过难免还是有部分人的母语会被时代的洪流淘汰~~
其实政府还可以作一件事情
中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编地方志
如省志或县志的刊物
除了介绍风土人情之外
一般都会有语言的章节
是请语言学方言学专业人士编写
蒐集语料,分不同的年龄层
介绍当地各种语言,及其流变
甚至语言相互接触后产生的变化
重点是这些语料
实质上的保留了一代人的语言状况
方志更新
语言志就就更新
后代人要研究,譬如某地的客语
透过这些语料
就不难发现整体的演变状况
但很不幸的
台湾各县方志都没有预算逐年更新
有些县市即便有方志
也不见得有语言志在其中
结果就是
我们在讲母语的保留很重要
但最基本最基本官方语料留存与更新都没有作到
其实请一个语言学家在台湾一地进行调查花不了几个钱的
几万块,了不起几十万就打发得掉
全台满打满算绝对花不到一亿新台币
且每隔十年再调查一次就好了,也不用太密集
但对不起,就是没这个预算
只能让这些教授学者自己去找补助金,申请研究计划来作
但这些资料就是他们自己的
实际上并没有公开,交流度自然也就没有很高
再说一次
我们在讲母语的保留很重要,但最基本最基本官方语料留存与更新都没有作到
这到底是什么鬼?
我也不太清楚
讲回头
如果你现在很担心自己的母语消亡
最直接能作的就是
多生孩子
然后跟你的孩子讲母语
并且交代他"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
客家话几千年就是靠这句话传承下来的
没有这根文化与认同的蕊在
其实政府在怎么烧钱都是杯水车薪,效益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