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转录] 刘仲敬-当中华帝国遭遇民族国家

楼主: madaniel (大孩子的小童话)   2016-03-20 02:24:10
好文,不过稍稍做些许补充
祈能以本人浅薄之言抛砖引玉
各位在各自专业领域都可能遇过这样的问题
就是外语的概念与翻译为中文的概念有差异
最著名的是Dragon翻议为龙
但西方的Dragon不管形象,象征的意义
都显然与中国的龙天差地别
这会造成认知上的误解
国家,帝国等西方观念其实也是一样
我们看着古代有国家一词
但很少意识到现代国家
不同于中华文化圈自古指称为天朝,
中原的这块地区
中华文化里其实是缺乏近代国家观念的。
中华文化里有国这词,
但跟西方的国家其实意义的不尽相同,
也不同于西方的帝国一词
在此为避免混淆,
中国古代的概念在本文中我暂称为天朝
历史上天朝长期为东亚地区最主要的国家
文化强势,经济发达,
国力时常为东亚第一
军事上时有对手,甚至数次为外族统治
但军事外的方面长期为此区独强
直到近代日本崛起挑战
所以自古这区域没有什么现代对于国家的概念
西方的国家概念里各国当然地位有差距
但本质与东亚天朝藩属概念不同
天朝习惯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习惯了四夷来服各方朝贡
这表示什么?
现代国家基本上是对等的
即使国力差距大
在形式上国与国还是对等的
但东亚天朝不是
这区域长期以来的天朝观,
其实不同于近代国家的意涵。
我们常会觉得现今PRC张扬霸道
但PRC却整天指控别国霸道,
自己为受害者
尤其不容东亚,东南亚各国挑战
可以由此解释
现今PRC还残留天朝观念
(其实台湾也是)
所以四方“地位低微”的前藩属与之有领土纠纷
甚至还指控PRC,简直无法容忍
而周围各国以现代国家的观念
认为中国只是国力较强的国家
一开始概念的不同就会充满摩擦
这当然不是指中国领导人是不懂现代国际秩序的白痴
而是..无论中国,还是台湾
其实骨子里没走出天朝概念
这在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
比如我们对于东亚地区,
除中国以外的史地没有任何重视
以逻辑上而言
东北亚日韩,及东南亚各国皆为邻国
以经贸,以外交各方面考量
教育国民对于邻国有初步了解非常重要
但我们只教中国
我们台湾史地教育对于此部分一片空白
东亚教了中国,印度带过,然后直奔欧洲史地
学术圈也是差不多的状况,为什么?
因为天朝观念让自承中华文化继承者
的PRC与ROC自认天朝
天朝是不需要去多了解藩属
教育如此,导致各方面都是如此
我们尤其会有意无意的
认为东南亚各国比我们劣等
对国力或许更差的拉丁美洲各国
却没有这样的劣等印象
这是为什么现在中国与邻近国家
常无法保持良好关系
除利益冲突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为中国某程度上,其实残留着天朝观
在这个面向,
个人不认为他们是个正常的国家
也不是一个西方词汇的帝国可以指称
因为西方的帝国
也没有东亚天朝这样的强势性及唯一性
因为西方各主要帝国都有长期以来的
旗鼓相当帝国对手
如罗马与波斯
法兰西与神圣罗马帝国与波兰王国与土耳其帝国
所以天朝神话的问题
对今日中国过多的自尊心
过高的国际姿态
也占了不小的因素
疑惑或不满于今日中国许多强硬外交表现的朋友
或许可以将天朝概念纳入思考的一环
所以个人先在此加上述文字
于原文在讨论当中华帝国遭遇民族国家之前
稍加讨论讨论当”中原天朝遭遇中华帝国“
※ 引述《tcpic (麻雀)》之铭言:
: 【转录来源】
: http://goo.gl/sIVL7N 腾讯网
: 【文章标题】
: 当中华帝国遭遇民族国家
: 【完整内文】
: [ 摘要 ]只有在大清皇帝跟十八省的儒家士大夫交涉的时候,它才表现出一个通俗历史读
: 物中经常谈论的封闭保守、绝对排外、绝对天朝高于一切的倾向。 但是大清还有其他的
: 面目。
: 作者:刘仲敬本文系作者在2016年1月15日,经济观察报·书评十大好书颁奖典礼上所作
: 的主题演讲
: 历史想像形成的过程和它的形成方法,在各方面都非常像我们的人类记忆形成的方式。
: 我说“历史想像”而不是“历史事实”,不是说想像跟事实是两件对立的东西,而是说想
: 像是人认识事实唯一的方法,正如记忆是构建生活的唯一方法。 但是,构建记忆和构建
: 历史都不是完整的和公正的记录,而是一种有选择的想像。 之所以是有选择的想像,就
: 是说,在这个想像构建的过程中间,删除比积累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你首先要把生活中
: 存在的各种繁杂的事情删去一大部分;然后在你记忆中保留的那一小部分当中,你才能够
: 建立因果性和相关性;围绕着这个因果性和相关性,你才能使你的生活具有意义;在你使
: 你自己的生活具有意义以后,你才能形成你的个性。 个性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 历
: 史形成的过程与此相似。 只有在极少数的情况下,才会存在材料缺乏、需要补充漏洞的
: 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删除妨碍意义体系形成的多余的材料。
: 任何生理学家都会告诉你,你所看到的世界不是你的眼睛形成的,而是你的大脑形成的。
: 假如一个婴儿在小的时候,在视力形成的关键时刻,你始终蒙住他的眼睛,然后等他长
: 大了以后再摘掉他的眼罩的话,尽管他的眼睛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他看不见这个世界,
: 他看到的世界是一连串的色彩和线条,但是他的大脑不知道怎样把这些色彩和线条组合成
: 为有意义的图案。 例如,你现在可以看到我的头,你马上就会说,这个头是一个人的脑
: 袋;但他看到的就是在人头所在的位置上有各式各样的色彩,他没有办法把它们整合起来
: 。 那你就要问一下,为什么你能把它们整合起来? 也就是说,你为什么不说我的头发跟
: 房顶上的吊灯是同一个物体的不同组成部分、而我的脚又跟脚下的地毯是同一个物体的不
: 同组成部分,你一定要说我的头发和我的脚是同一个物体、而头发跟吊灯不是一个物体、
: 脚跟地毯也不是一个物体?
: 这个答案,外界和客观事实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你之所以一定要把它们整合起来,是因为
: 在你的大脑中,人比物体重要。 在凡是有可能形成人体图像的地方,你总会运用你的大
: 脑,尽可能把信息整合到你大脑中已经存在的那个人体图像当中。 不仅在我这个人存在
: 的情况下你会看到我这个人,有许多人在看到根本没有人的地方,例如火星表面的地貌图
: ,他就会看出,那些地貌图上有一个很像人脸的结构,于是就想像到是不是外星人留下的
: 。 这就是天文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公案。 当然那不是外星人留下的,只是那个地貌图案
: 有点像人脸。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人的大脑先天的就倾向于把任何有点像人的结构从
: 周围的环境中抽提出来,把这些线条集合起来,使它尽可能的像人。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
: 人在他自己的内部体系中间,把人看得比环境重,所以他尽可能的,只要是能够构建成人
: 的东西,他就把它构建成人。
: 历史体系也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如果你认为国家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单位的话,那么你就
: 会在纷繁和众多的历史线索中间,把接近于这个结构的所有材料都尽可能的提取到这个结
: 构上面去。 即使是在本来没有这个结构、只是略微有点相像的地方,也尽可能用这个结
: 构套上去。 也只有用这种方法,你才能够比较省力的了解历史线索。 像中华帝国和西方
: 对立这个概念,其实就是用类似的方法,用类似火星上拼凑出人脸的方法拼凑出来的。
: 因为严格来说,“中华帝国”没有存在过,它只是晚清的改良派,像梁启超这种人,为了
: 改变大清的结构而发明出来的概念。 而大清帝国呢,它本身也不能说是中华。 把它作为
: 一个封闭的帝国、跟先进的开放的西方世界体系对立的这个结构,不是历史真实发生的线
: 索,而是后来的人,为了使后来建构中华民族的努力合理化,然后重新修改历史线索所制
: 造出来的一种想像体系。
: 但这种想像体系不大好。 不大好的地方不是因为它是想像——因为所有的历史体系都是
: 想像,你即使换一种叙事,它同样也是想像——而是因为这种粗糙的方式解释不了许多异
: 常重要的问题。 就好像是你不可能用菜刀去做眼科手术一样,不是说菜刀不好,而是菜
: 刀适合于别的场合,你在涉及眼科手术这样既重要又精细的场合上,你需要有一把很小很
: 精密的小刀。
: 我们要看为什么这个体系是不适合的,首先,大清并不像我们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
: 跟开放的西方不同的封闭体系。 大清在什么时候显示出貌似封闭保守的形象? 只有在大
: 清皇帝跟十八省的儒家士大夫交涉的时候,它才表现出一个通俗历史读物中经常谈论的封
: 闭保守、绝对排外、绝对天朝高于一切的倾向。 但是大清还有其他的面目。 它在面对俄
: 罗斯或者它称为察罕汗、面对蒙古人和科尔沁人、面对中亚各部族、面对穆斯林首领的时
: 候,它表现出一种异常灵活的身份。 他在西藏喇嘛、在中亚的穆斯林伯克、在俄罗斯察
: 罕汗和各部族首领之间,不断地交换自己的身份。 它把这些实体当作不同的实体,用各
: 种巧妙的外交努力来跟它们做交涉。 如果大清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绝对的封闭排外,
: 那么第一,《尼布楚条约》是不可能签署的;第二,就在据说是大清由于封闭排外而在
: 1860年战争中遭到惨重损失的同时,它也在运用西方的资源,在维持它对内亚的统治。
: 这个两重面相是怎么来的呢? 就是因为大清本身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国家。 我们现在理
: 解的国家就是所谓民族国家,是一个均质化的实体;而大清是一个帝国体系。 什么是帝国
: 体系? 用最简洁的方式说就是,帝国体系是一个多元的、依靠差异性来维持的多国体系。
: 而民族国家呢,它的最核心架构就是,它是一个均质化的、单一的体系。 单一和多元的差
: 异才是它们最大的差别
: 大清不会说,它对帝国各部分采取同样的手段。 它对十八省表现得封闭和保守,是因为大
: 清作为内亚征服者,对十八省实行征服者的权力、实行片面统治的结果。 这种片面统治要
: 求它表现出僵硬的、至高无上的唯一存在。 但它在内亚各部落之间,就表现得像一个灵活
: 的外交家。 有科尔沁部落这样的接近于盟友的存在,有外蒙古和其他部落那样的介于附庸
: 和盟友之间的存在,还有其他的各种异常复杂的实体,大清绝没有要求自己在它们面前表示
: 出排他性的至高无上。 帝国没有单一的和不可分割的主权,它有多层次的不同性质的权力
: ,这些不同性质的权力构成一个类似生态系统的复杂丛体。 也正是因为这种多元性,它才
: 能够统治广土的众民。 如果要坚持一元化统治的话,那么它能够统治的人口和地域就会非
: 常有限。
: 第二点更重要的就是,大清和欧洲国家的区别并不是在东方的封闭帝国和西方的民族国家之
: 间产生的。 多元性的、没有明确最高主权、包含着众多独立政治实体的这种帝国体系,在
: 十九世纪以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在东亚还是在欧洲,或者任何地方,都是世界认同的
: 主流。 即使在西方,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单一均质的民族国家,也是一个刚刚萌芽的概念,
: 在西方也是绝对少数。 后来发生的历史进程,并不是西方的民族国家把它的模式推广到了
: 东亚或者是征服到了东亚,而是产生于西欧一小撮地方的民族国家体系,以波浪式的方式向
: 包括东亚在内的全世界扩张。 东亚因为距离相对较远,所以接触的时间相对较晚。 这个过
: 程比较接近于,你在池塘的水面上投下一颗石子,这就是最新的民族国家观念,然后激起的
: 波纹一波一波的、由内向外的扩张。
: 东亚是一个比较外圈的地方,但是内圈,尽管时间上先接触,感受到的冲击也是一样的。
: 大清帝国在这方面面临着的解构和重组的过程,跟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没有本质上的差
: 别,跟西班牙帝国也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如果你说奥斯曼跟大清一样,可以算是东方,俄
: 罗斯帝国也可以算半东方,那么西班牙帝国,毫无疑问,它是西方的一部分。 它作为西方
: 的资格,比起英格兰或者荷兰来说,不但不是更晚,而且还是更早。 但是它的结构也同样
: 是帝国。 当民族国家的观念首先冲击到西班牙帝国的时候,它面临的问题,跟后来许多人
: 认为是单单属于大清面临的问题,实际上是一模一样的。
: 我们要明白民族国家是什么概念。 在前现代世界上,普遍的观念认为,具有自治能力的团
: 体,只能在非常小的范围内实施。 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这么看。 小国可以是自由的,但是
: 大国祇能是君主国,超级大国祇能是专制国家。 什么是自治政体呢? 那么他们想到的是什
: 么呢,就是荷兰或者威尼斯或者汉萨同盟那种城市国家,或者像古代的雅典、斯巴达或者罗
: 马。 当人们谈到自由和自治政体,他们想像的就是这样的小团体,几千人几万人,不应该
: 更多了。 几千人、顶多是几万人的雅典公民或者罗马公民,他们之间自然是高度同质化的
: 。 高度同质化的实体才能够维持有效的自治。 如果地域太广阔、人口太多,那么它的异质
: 性因素就会增加得太多。 如果彼此之间缺乏同质性的团体,他们没有办法作为一个共同体
: 来实施自治。 民族国家是历史上第一次尝试,把像法兰西这样广土众民的大国,变成一个
: 像威尼斯或者是雅典那样的城邦一样的自治国家,要把它变成一个具有自治能力的实体,把
: 它想像成为一个共同体。
: 最初的时候,“爱国”这个词是怎么产生出来的? 我们照英国诗人和著名保守党德莱顿的
: 说法,他说,什么叫做爱国者,爱国者就是一个企图运用法律来制衡国王的人。 那么爱国
: 者的对立面对谁呢? 他是一个保王党或者宫廷党,他就是一个认为不应该用法律来制衡国
: 王的人。 同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共和党和爱国者是同一个组织,法兰西共和国的支持
: 者,他们不说他们是共和党,他们说他们是法兰西的爱国者。 爱国者的对立面是谁呢? 是
: 保王党或者君主派,他们认为君主是高于一切的,法兰西不是建立在法兰西共同体之上的,
: 而是建立在法兰西国王以及其臣民的保护和效忠关系之上。 这种关系是属于个人关系,而
: 不是虚拟。 个人关系具体、实实在在,而不是虚拟和想像的。
: 如果你想让自治的观念存在,按照当时的话语,例如按照西班牙美洲独立之父西蒙·玻利瓦
: 尔的话来说,他们的历史任务是什么呢,他说,我的历史任务是这样的,我要用理性的启蒙
: 和自由的进步,在讲西班牙语的美洲居民当中塑造民族。 请注意他这句话的意思,运用“
: 理性”、“进步”、“自由”、“启蒙”这些抽象的观念,在本来同样讲西班牙语的居
: 民当中塑造出不同民族。 在那以前,西班牙美洲是没有民族的。
: 西班牙帝国是怎样解体,或者美洲独立战争是怎么发生的? 后来人把它当成美洲独立战争
: ,其实这也是用后来的框架去重复解释。 当时发生的事情是,西班牙的开明人士企图把西
: 班牙改成英国和法国那样的立宪政体。 也就是说,在以前,波旁家族的国王实行绝对君主
: 制,也就是说国王通过他的大臣和官僚制度,治理所有的国土;然后以后呢,要它改成一个
: 虚君政体,君主不掌握实际统治、由议会来统治的自由的君主国。
: 但是议会一旦产生,就产生出了很多问题。 议会的席位,从西班牙帝国的各个部分产生的
: 代表,应该怎么分配呢? 当时的术语是,半岛人如何如何,美洲人如何如何。 所谓半岛人
: 就是伊比利亚半岛,美洲人就是西班牙美洲,这两者在当时都是地理名词,就跟我们现在说
: 江南人和江北人一样。 哪些部分应该是作为一个单独的选区产生议员,应该怎样产生议员
: ,立刻暴露了西班牙统治内部的同质性是很难建立的。 在国王掌握大权的情况下,同质性
: 是根本没有必要的,异质的各种居民都可以通过个人效忠的方式效忠西班牙国王,因此他的
: 统治是不成问题的。 这就好像蒙古的酋长和穆斯林的伯克和苏州的士大夫同样都可以效忠
: 于大清皇帝一样,尽管他们的统治方式截然不同,这是无关紧要的。 但是如果他们要组成
: 一个议会的话,这个问题就会非常重要了。
: 最主要的冲突甚至还不是在伊比利亚半岛人和美洲人之间,而是在半岛和半岛内部、美洲和
: 美洲内部。 因为一旦政体重新构建的过程从抽象的“进步”、“自由”之类的理念进入到
: 具体操作环节,那么问题就要出现了。 像巴斯克那种封建色彩极其浓厚的地方,和加利西
: 亚怎么可能用同样的方法产生议会呢? 在美洲内部,拉普拉塔的西班牙语居民认为,我们
: 几乎完全是白人,我们差不多绝大部分人口都拥有自己的独立农场,我们的社会结构从哪方
: 面讲都不比美国要差劲,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财产、有自己的体面和尊严的农场主,完
: 全可以像华盛顿将军一样支持自我统治。 而同时你再看一看上秘鲁和下秘鲁,那儿的人口
: 绝大部分是黄种的印第安人,他们继承了印加帝国的统治结构,由西班牙派来的副王或总督
: 通过官吏实行武断统治。 他们不可能像我们这些独立农场主一样自己管理自己。 如果我们
: 跟他们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治的话,这对我们是极其不公正的。
: 同样的理由也出现在现在的巴拿马和哥斯达黎加以及墨西哥城附近的地方。 墨西哥城是什
: 么呢,是天主教会的教区所在地,他们的穷人依靠教会的保护。 而中美地区则是西班牙开
: 明派和自由派的一个重要大本营,即使在马德里和巴黎,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 他们是非
: 常不高兴接受墨西哥的副王统治。 这一系列问题,用技术性手段来描述,就是说是,各个
: 小的精英团体虽然能够在本团体内部实现共识,但他们没有办法达成更大范围的共识。 于
: 是西班牙帝国经历了三波解体。
: 第一波解体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所谓独立战争。 这个独立战争产生了第
: 一次民族发明。 例如拉普拉塔联合省把自己发明成为阿根廷,乌拉圭东岸地区把自己发明
: 成为乌拉圭民族。 你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拉普拉塔联合省是什么意思? 它就是一个地
: 理名词,因为阿根廷的领土位于拉普拉塔河一带,所以这些地方的居民就自己成立了拉普拉
: 塔联合省。 乌拉圭在什么地方? 它的位置就在乌拉圭河东岸,在大西洋跟乌拉圭河之间,
: 于是它就变成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一旦这样的政治实体建立以后,它的精英就会围绕这个
: 政治实体给自己发明神话。 例如所谓乌拉圭的三十三人战争,其实就是人数并不比同盟会
: 员更多的一小撮冒险家渡过乌拉圭河,在那里赶走了当地的地方官,然后在这里宣布成立自
: 己的共和国。 时间长了以后,围绕着建国神话就会形成新的认同。 这是第一波的解体。
: 第一波的解体来自于地理和种族的因素比较多,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白人人种和独立农场主占
: 优势的地方,跟那些印第安人占主导地位的地方,很难在同一政体当中生存。
: 第二波的解体则发生在土豪和土豪之间。 主要是财政盈余地区和财政不盈余地区在支付独
: 立战争老战士的薪水和征税问题上发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要理解这一点,你就可以设想
: 一下民国初年的情况,广东的财政是一直有余的,陕西的财政是一直不足的,如果袁世凯或
: 者其他什么人想要让广东人出钱去养四川人,或者是让上海租界的资本家出钱去给张学良的
: 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和东北军长期得不到这笔钱,最终激起了西安事变。 美洲发生的
: 事情与此非常相似。 财政比较盈余的地区,例如像智利这样的地区,跟玻利维亚这样财政
: 上长期亏损的地区始终合不来。 委内瑞拉根据同样的理由也跟哥伦比亚合不来。 于是发生
: 了第二波解体。
: 第三波解体出在政党和政党之间。 即使在这样解体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哥伦比亚共和国或
: 者是墨西哥这样的国家,它们的内部仍然存在着自由派和保守派的重大分歧:自由派是开明
: 的、有教养的富人的自由主义;保守派呢,则是穷困潦倒、只有依靠教会保护的虔诚的天主
: 教徒。 两者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了像巴拿马这样的自由地区和哥斯达黎加这样自由派占优
: 势的地区,在选举失败以后不愿意接受在选举中胜利的保守派的统治,而是决定通过发动内
: 战的方式来重新夺回他们的统治权。 内战的结果是,保守派和自由派谁也打不倒谁,然后
: 保守派控制的国家和自由派控制的国家各自依靠各自的外援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 巴拿马
: 过去是大哥伦比亚共和国的自由派地区,最后跟保守派地区分别建立了两个国家。 而独立
: 于西班牙的墨西哥则分裂为北方的庞大的天主教墨西哥和南方比较自由派的中美联邦。 中
: 美联邦又在事后的冲突中分裂成为我们现在知道的中美五国。 只有到精英团体已经小到、
: 同质化到共识达成、不再有困难的情况下,这个国家重组的过程才能完成。
: 从技术上讲,边界划分在哪里主要取决于这几个因素:第一就是,形成未来国家认同的这个
: 精英团体,他们在以前西班牙还存在的这个历史时期,内部有没有强烈的有机性联系;第二
: 就是他们所在的地区在经济上能不能够达成一个有效的循环;第三就是他们所在的地区在他
: 们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国际形势对他们构建共同体是不是相当有利。 如果有利的话,那
: 就会形成乌拉圭东岸共和国这样的实体;如果不利的话,那就会形成里奥格兰德这样的流产
: 实体。 里奥格兰德,如果有人还记得它,那就是因为加里波第和大仲马的缘故,他们都曾
: 经到美洲去援助这些地方的独立。 在当时欧洲的自由派人士看来,这种行为像拜伦援助希
: 腊独立一样,理想主义、浪漫而高尚,把遭受压迫的自由斗士从保守的天主教徒和暴君的统
: 治中拯救出来。 这样做也许会成功也许会失败。 一般来说,最后的结果就是,对应我刚才
: 说的这三波过程中间,随着政治立场的差别重新形成新的共同体。
: 在没有立宪、不存在自治需要的情况下,一切可以不考虑;如果要自治的话,那么原先在广
: 土众民的帝国就已经存在的各种多元性很强的团体,必然会产生出各自不同的精英,原有的
: 帝国用区别对待和以夷制夷的手段维持的和平就很难维持了。 例如像蒙古这样的地方,它
: 在大清帝国过去的体系中,它比十八省所占的位置更为优越,它很难容许在一个新的国会政
: 治中,它由于人口和经济方面的劣势,变成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少数。 这个问题即使在美
: 国也是同样存在的。 像罗德岛这样的小州,就极端恐惧弗吉尼亚这样的大州会压迫它。 而
: 罗德岛和弗吉尼亚,其实他们都是讲英语的居民,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之间,差别也是非常
: 之小的,他们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而美国,北美十三州在它刚成立的时候还是一个很小
: 的区域。
: 这个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你企图用自治团体的统治来代替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契约关系所
: 带出的必要的副产物。 建立自治团体所需要的门槛条件,比起消极和被动的统治是要高得
: 多的。 直截了当的说就是,不是所有人都有同等能力和资格进行自治的。 你如果一定要让
: 北美十三州跟西班牙美洲建立一个共和国,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打内战。 即使是弗吉尼亚这
: 样的南方州和马萨诸塞这样的北方州,还不是要因为奴隶制的问题打一仗。 如果西班牙美
: 洲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共同体的话,那么它不可避免的根据上述理由重新打内战,陷入无
: 法控制的冲突之中。
: 要解决这个冲突,你只有两种办法:要么你一定要维持它统一的话,那么你需要以新的名义
: 重建专制统治,这个专制统治必须足够强大,能够同时压住所有的共同体的反抗,把他们的
: 权力全都剥夺,按照托克维尔所谓的那种平等奴役的方式把他们整合起来;如果你一定要让
: 他们维持自治的话,那么其中自治能力最强的那一部分肯定会像马萨诸塞州一样,抢先成立
: 自己的政体,而那些自制能力不强、习惯于专制统治的地区,例如像秘鲁这样的地区,在这
: 个环境中间是加不进去的。 你能够想像大英帝国同时实现民主么? 那么英国首相是不是该
: 由甘地来担任? 孟加拉语是不是应该变成大英帝国的国语? 那么爱尔兰天主教徒是不是作
: 为一个少数民族,应该在大英帝国的统一高考中间享受优惠待遇? 因为他们学的是孟加拉
: 语,所以对他们是一种外语,所以应该给他们在高考中加120分? 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 如果英国和印度都要做民主国家,那么它们只有分别建国。 如果你要让他们统一起来,那
: 么,要么是由大英帝国对印度帝国实行专制统治,要么是由其他的统治集团同时对英国和印
: 度实行专制,除此之外你其实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 从这一点考虑,你就可以把我刚才描绘的那种波浪式扩张的过程中间,从“东方和西方”、
: “开放和封闭”的简单化的框架中解放出来。 它等于是一种企图把欧洲已经出现的近代性
: 的自治社会推广到全世界的一种企图,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它通过制造历史神话,
: 运用历史神话来支持已经建好的自治政体,使这些自治政体变得更稳固了。 但是在建立自
: 治政体和自由社会的基础尚不稳固的情况下,以人为的方式建立神话,跟当地的社会和各方
: 面的发展条件不相匹配的话,那么这样的神话反而会变成它自己的枷锁。 运用这样的神话
: 人为制造出来的统治,非但不能有助于当地社会向自治方向发展,反而会给它背上沉重的、
: 无法解脱的负担。 这个张力大到一定程度上,维持这种神话的压力本身就会构成破坏地方
: 自治体自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
: 心得 第一段意义同于 所有的阅读都是误读 或是说书本只有被阅读的时候才算完成..
: 有一部分是中国未来可能的走线 依照其地理与社会结构 各自裂解成不同认同的国家
: 或是政治体
: 最后的结论可以在 孙文的民族主义以及 现在的中国被困在自己塑造的国族神话中
: 无法认同疆独藏独 或是香港自治的情况得到应证:这些地方只会越来越棘手 而无法处置
作者: geordie (Geordie)   2016-03-20 08:51:00
台湾(X,ROC(O
作者: tcpic (麻雀)   2016-03-20 10:46:00
推分析 对东南亚 台湾似乎也是自居高位 鄙视对方居多..
作者: Miule (Miule)   2016-03-20 11:00:00
我想中国不懂平等这种感觉,就和你说的相通吧
作者: youtien (恒萃工坊)   2016-03-20 11:54:00
我高中时明明东南亚地理都有教,哪有一笔带过毫不重视?
楼主: madaniel (大孩子的小童话)   2016-03-20 12:04:00
我高中时真的几乎都没教,现在教材改善了?@@?好的,等等修个文现在是东南亚地理有教,历史没有吗?,@@?
作者: TheRock (就是这样)   2016-03-20 12:39:00
是中华民国的史地教育,不是台湾的史地教育。会只教中国是因为对中华民国来说中国史地是“本国”史地。当然教。想强化台湾对周遭国家史地的了解?落实同心圆史地观吧 XD而要降低“中国”的异常比重,先建立真正的台湾国吧。:P
楼主: madaniel (大孩子的小童话)   2016-03-20 13:05:00
不需要等那么久吧~下一版课纲就可以讨论了
作者: TheRock (就是这样)   2016-03-20 15:29:00
你不可能在一个自认是中国的国家把中国从神坛请下来。若不是自认为中国,怎会从夏商周开始钜细靡遗地教?除非破除“建构中国为国家认同”的教学目标,否则教育就是会这个德性。但中华民国的本质、根源就是中国,又将如何建立中国之外的国家认同?要建构以台湾为中心的国家认同,推动的这个国家自己必须是台湾才行。中华民国办不到的。
作者: tcpic (麻雀)   2016-03-20 16:59:00
我觉得是这样啦 这是一个自我认同与自我完成的问题当某个学生被教育为 你是中国人 中国人是这样的帮他建立好根基以后 他就会自己往那个方向发展有点像是 为了建构中华民族 所以产生中华民国产生了中华民国以后 又强化了中华民族 一个自循环..
作者: eric7385 (eric7385)   2016-03-21 09:54:00
好文,相当同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