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文] 郭董,你又错了!(论民主自由与投资)

楼主: ernie80168 (方方)   2014-11-18 08:58:39
郭董,你又错了!台湾愈是民主自由,愈能吸引外商投资
发表于关键评论网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92920/
注:刚出炉的打脸文,分享给大家。
正好在准备资格考,于是就把手边的书单拿来写一写。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于11月15日接受陈文茜访问时表示:
“若我是外商不会投资台湾”,台湾的各家媒体均以此
为题大幅报导。先不论郭董的公司到底还有多少比例的
经济活动是在台湾(例如组装iPhone工厂全都在中国)
、到底为台湾创造多少经济效应,也不论郭董的公司曾
发生过的一连串跳楼事件、名列血汗科技大厂之列,郭
董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台湾必须要赶快跟中国大陆签订服
贸和货贸,必须有一个强政府,立法院和民意对经贸谈
判的监督会把投资者吓跑。
郭董说:“民主发展不是最重要,强政府才是最重要,
强政府是指政府有强大的执行力以及法治,而且顺序要
摆对,民主要摆在最后。”
笔者曾经针对郭董鄙视民主政治的发言,整理了一些政
治学研究成果来告诉大家为什么郭董错了(“民主不能
当饭吃”?郭董,你错了!),本文再来整理政治学的
研究告诉我们的事:什么因素影响国外直接投资(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立法机构
对经贸谈判有什么影响呢?
影响国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政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民主政体能够吸引较多的外商
前来投资,原因在于民主政治当中的公民权利、政治权
利,以及对政府权力的限制,才能够保障法治(rule
of law)实行,如此才能够保障个人的财产权、减少
被国家随意乱征收的风险、提供稳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
,然后才能吸引更多人放心地前来投资(Goldsmith,
1995、Nieman and Thies, forthcoming、
Li & Resnick 2003、Jensen 2003)。
因此,在绝大多数研究中,学者发现民主国家相较于威
权国家而言,更能够提升国外直接投资,而且民主程度
与FDI呈现正比关系。
Jensen(2003)检视了1970到1997年之间114个国
家的表现,发现民主指标(Polity III 数据库,把
国家从民主到非民主由10分到-10分打分数)与国外直
接投资(占GDP的比例)成正比,也就是说,一个国家
的民主自由程度愈高,吸引到的投资愈多。
Li and Resnick(2003)的研究大致上也得到同样
的结论,他们采用的数据库含盖1982到1995年间的53
个开发中国家,研究结果也显示民主指标(Polity IV
数据库)与国外投资的净流入量是显著正相关(see
also Choi 2009)。
Asiedu and Lien(2011)指出,只要一个国家的经
济活动不是集中在天然矿产、石油输出等容易被大财团
垄断的产业,民主程度(Freedom House自由之家资
料库)与国外直接投资(占GDP的比例)成正比。他们
的样本数含盖1982-2007年间的112个发展中国家。
Busse and Hefeker(2007)的文章很适合为这段
作结。他们用1984到2003年间的国家样本,整理出最
能够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因素:政府稳定程度、没有内
乱或族群冲突、民主程度(公民政治权利)、法治程度
。我们可以说,“民主自由程度愈高,愈能够吸引国外
投资”基本上是学界一个广为接受的共识。
不过,在民主与国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当中,目前仍
然有一个争论:民主程度对大型跨国公司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的投资
意愿影响为何?Li and Resnick(2003)指出,有
些跨国公司较喜欢到威权国家去投资,因为这样才能规
避民主程序下的各种法治程序,在愈缺乏民主法治的地
方,愈有走后门、靠关系、靠特许权而垄断市场的机会。
Busse(2004)发现,在1970至1980年代间,大型跨
国公司特别喜欢投资那些威权国家,而威权国家也常常
利用这些大型公司的投资当作一种压榨人民的方式。这
个研究与Asiedu and Lien(2011)的研究可以互
相呼应,因为那些被人权团体与NGO所指责的大型公司,
多半是掌握能源开采与出口的石油公司。在Busse论文
中被提到的例子有:Unocal石油公司在缅甸;壳牌石油
公司在尼日利亚,以及BP石油公司在哥伦比亚的各种行
为。Busse同时指出,1990年代以降,这样的现象仍然
存在,但是较少出现。
说到这边就要来“反观”一下郭董大声疾呼的许多想法,
包括台湾太过民主、民主不能当饭吃、我们需要一个强力
政府、立法院及民间团体不要再扯后腿、民主要放在最后
顺位之类的言论,以及动不动就威胁“不要逼我离开”、
“不再投资台湾”、“强力扩展中国市场”的种种发言,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郭董领导的鸿海,比较接近哪种类型
的大型跨国公司呢?
威权政体与国外直接投资
民主的程度与国外直接投资成正比,这似已被学者们广为
接受。最新的研究议程是讨论什么因素影响威权政体的
FDI多寡。
我们可以发现,就算在威权国家当中,也不是让统治者拥
有无上的权力、一个超级“强大”的政府(依照郭董的思
维,应该就是政府官员可以决定一切),就可以吸引投资
。研究结果显示,正好相反。
Gehlbach and Keefer(2012)的研究指出,在威权
国家当中,如果统治者的权力愈受到节制,愈能够吸引国
外投资。独裁者权力受节制的来源包括:制度化的政党政
治(而非一人说的算),存在领导者更替的相关规则,以
及竞争性高的选举。其背后的因果机制是,当独裁者受到
节制的时候,就愈不能恣意妄为,当他要乱来的时候,会
有其他人利用那些集体决策机制来制衡独裁者,这样一来
统治的成果会比较好,治理的效能会提高,政权较稳定,
投资较能获得保障,因此就能吸引到外商投资。
立法机关的参与
政治人物最常告诉我们,谈判要讲究效率、机密,所以总
是拒绝公布资讯,或是不想要做评估报告就要大家相信一
个对外谈判是利大于弊。事实上,政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的也是完全相反。在对外关系当中,像是“监督条例”这
类的东西,以及国会与民意制度化的参与,都是“人民当
政府后盾”最好的机制(institution)。
Lisa Martin(2000)的研究最能代表这个论点。在一
个正常的民主国家,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本来就是互相监
督制衡的关系。让立法机关参与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行
政机关才会有动机去考量民意,去想办法谈出一个涵盖最
大多数人利益的条约出来,并且去对其结果负责。如果没
有国会的监督、授权、参与,则一来人民不知道行政机关
到底是谈了什么,一来行政机关也没有动机去把条约谈到
最好,对于经贸条约所带来的冲击也不用去认真处理。
政府常说,你要相信我们、我们都很爱台湾。问题在于,
口说无凭,而“制度化的参与管道”是一个政府与人民之
间的可信承诺机制(credible commitment),因为
它提供了有用的资讯:一方面告诉政府官员人民的偏好为
何,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用这个机制来向人民保证一定会达
成大家的利益,而非随口说说。
在国会的制度化参与之下,对外条约的谈判不只对国内有
承诺,更会具有国际上的可信度(credibility),因
为对方知道你来跟我谈是经过民意认证的,不会随意凭领
导人一句话就修改,而且谈好之后还必须经过国会批准,
如果在谈判过程中两边乱谈一通、或者随意被人占了便宜
,回去肯定是会被国会给拒绝批准、被民意反弹。因此,
只有在具备可信机制的状况下,才能谈出对双方(尤其是
具有行政立法制度化参与的一方)最好的条约。
Martin的书中举了丹麦的例子告诉大家他们怎么谈条约。
而我们政府最喜欢拿来比较的韩国,他们谈FTA就是这样谈
的:“先研究、再沟通,最后才立法,然后才授权谈判代表
上谈判桌。”于是,韩国和中国的FTA谈了十年,最近才完
成谈判,谈完也不是立刻就要大家接受,还要送到国会审议
和批准。韩国跟中国大陆谈经贸条约,并没有像我们政府这
样,没有研究(从头到尾就只有一份中经院的报告,其他国
安报告失业冲击产业调整一概没有),流于形式的赶场公听
会(而且只能听不能改意见),不用授权(目前也没有法律
可以授权),谈好之后就要大家接受“反正就是Z>B”
“签下去就对了”。
郭董和许多政府官员其实都搞错了,人民是政府的后盾,不是
敌人。制度化的参与(当然也是更高程度的民主),才是让国
家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国会的监督对行政机关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再拿另一篇有趣的
研究来讨论。我们都会认为像是对外军事行动必须要保持机密
、不能公布资讯。事实上,学者指出,没有什么“国防布”这
种东西。
Colaresi(2012)的研究采用MID数据库(Militarized
Interstate Dispute),从1970年起算共包括449起的国
际双边冲突。他发现,当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愈高、监督机制
愈完善(定义:新闻自由程度高,国会拥有对国安法案与政策
的监督权,存在政府资讯揭露的法案),与他国发生纷争时,
取得优势(也就是赢得战争)的机率更高、在战争当中发挥的
战力(伤敌总数)会更强。
结论
民主与自由程度愈高的国家,愈能够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这是
政治学研究中一个接受度很高的结论。而立法机关的实质参与
、制度化参与,更是让谈判结果最佳化的关键。我们可以思考
的是,在台湾,破坏民主与法治的人到底是谁呢?我在前一篇
谈〈民主不能当饭吃?〉的文章当中随意列举了几项:
当法律无法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而以依法行政之名进行征收、迫迁;
当行政首长可以用违法监听的方式打击政敌、监控社会;
当立法委员无视朝野共识及会议程序共用30秒就通过审查重大法案;
当立法委员面对罢免的声音还强硬以诽谤官司告发学生、并且不断调高罢免门槛;
当行政体系的官员大声指导司法单位、针对少数人做预防性羁押和严惩社运人士;
当政府官员强力护航大财团及宗教团体的违建,不理会环评和法院判决的结果;
当最该帮劳工讲话的劳动部编列了几千万元来告关厂工人,争讨
被无良大老板所积欠的薪资和退休金,然后事后总统还得意的说帮劳工打赢了诉讼……
在这些罄竹难书的种种事情之下,我们还要去怪台湾“太民主”
吗?还是要去怪这些破坏民主法治的人呢?外商不投资台湾,真
的是因为我们不投资中国?真的是因为我们的立法院拖延监督条
例的审查?
郭董说,“台湾因反中恐中、反商仇富,使得经济议题都无法理
性决策”、“没有思考我们养了多少人、缴了多少税”。对啊我
真的很好奇,鸿海到底缴了多少税给台湾?跟台湾的银行贷款多
少钱?(随意列一笔,“群创”的纾困案就借了上千亿元)投资
了多少钱到中国?请公布出来啊!我们前阵子才知道像顶新这样
子的大企业竟然逃了一大堆营业税不缴,不知道台湾最大的企业
鸿海缴了多少?
前年(2012)大家在讨论证券交易所得税(证所税)议题的时
候,财政部长刘忆如举郭董为例,他一年卖鸿海股票可以赚10亿
,但只缴348万元证交税,然后还跳出来反对课征证所税(即使
课征证所税,他也只要缴7千万元,税率7%,跟最低级距的综合
所得税差不多,这样子超低的证所税都可以跳出来反对)。
郭董说“强大的政府和法治是吸引投资的关键”。但是,以他对
民主政治的鄙视态度来看,他对“法治”的理解恐怕是“以法而
治”(rule by law)而非法治(rule of law)。虽然民主
与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唯有民主国家才会有健全的“法治”啊!
再说,法治的主要内涵是政府作为必须依照法律规范,是拿来规
范政府公权力的,不是拿来限制人民的。郭董,你真的完全搞错
了,真正能吸引投资的因素就是民主政治所确立的法治(rule of law),
而不是让政府很强大、不受限制的“以法而治”(rule by law)。
政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依照你说的,把民主放在最后顺位
,那台湾就真的要糟糕了。
台湾人要好好思考的应该是:我们还要继续把那些急着跑到威权
国家去投资、整天嫌弃民主政治、压榨劳工的大老板们的话奉为
圭臬吗?
延伸阅读
吴俊德,“依”法而治还是“以”法而治?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http://whogovernstw.org/category/jundehwu/
David Chiou,我们要法治!…咦我们说的是同一件事吗?
http://whogovernstw.org/2014/09/09/davidchiou1/
陈方隅,“民主不能当饭吃”?郭董,你错了!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40218/
参考文献
Asiedu, Elizabeth, and Donald Lien. 2011. "Democracy,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84.1: 99-111.
Busse, Matthias and Carsten Hefeker. 2007. "Political
Risk,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3(2): 397–415.
Busse, Matthias. 2004.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repression of political rights and civil liberti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Kyklos 57(1): 45-65.
Choi, Seung-Whan. 2009. "The Effects of Outliers on
Regression Analysis: Regime Type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Quarterly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4(2): 153–165.
Colaresi, Michael. 2012. "A boom with review: How
retrospective oversight increases the foreign policy
ability of democraci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56(3): 671-689.
Gehlbach, Scott, and Philip Keefer. 2012. "Private
Investment an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Collective
Action in Autocracies: Ruling Parties and Legislatures."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74(2): 621–635.
Goldsmith, Arthur A. 1995. “Democracy,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32(2): 157–174.
Jensen, Nathan M. 2003.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Political regimes and
inflow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57(3): 587-616.
Li, Quan, and Adam Resnick. 2003. "Reversal of
Fortune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flow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57(1): 175–211.
Martin, Lisa. 2000. Democratic Commitments: Legislatures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ieman, M. David and Cameron G. Thies. Forthcoming.
"Democracy, Property Righ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作者: noneed2argue (ha)   2014-11-18 12:31:00
作者: Cityfrighten (中二鲁叔)   2014-11-18 14:54: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