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恩 2014年09月13日
风传媒 新世代观点
http://bit.ly/1s0CbZG
作者这篇文章使用“议题战场”的概念来分析历次的选战。文章中指出,选战的议题操作
或反操作可以有效的影响投票结果。类似的概念也可以在吕秋远的这篇文章
http://ppt.cc/lXIs 当中看到。
在政治学的议题投票理论[1]及实证资料中,一场选战的主轴重大议题顶多为一至二个(全
世界各国选战平均的议题数约1.7个),而民众会根据他对这一两个议题的偏好,投给立场
跟自己相同的候选人。在这种情况下,选举通常有利执政党,因为执政党上次选赢就代表
先站在多数人那里,而且执政党还具有行政资源及内线、更具有控制媒体上议题走向的能
力。
那么挑战者要怎么做呢?挑战者可以试着站在多数人那、并把执政者推走说他才是少数,
但这点并不容易,因为这样在政策上与现任者就差异很小,而执政者已经在做该政策了。
另一种方式是,挑战者可以尽全力新开出一条重大主轴议题,让选民在衡量自己跟各阵营
候选人的立场位置时重新计算,这样就可能把原本站在执政者那边的选民因新议题的考量
而拉到挑战者这里。
当挑战者企图开出一条新议题时,现任者要怎么迎战呢?现任者可以选择跟挑战者站在新
议题上选择完全相同的立场,这样该议题对民众就失去区辩能力;又或者,现任者可以全
力攻击挑战者,压制挑战者提出新议题的可能。当新议题没有效果,支线清理完毕,挑战
者就必需被迫回到主战场的重大议题,最后被原本就站在多数那边的现任者一举击溃,这
就是‘回到主线战术’。
在各家学术民调中,台湾民众一直以来认为的国内重大议题就是经济及两岸政策,而民众
平均而言认为国民党做的比较好。因为国民党还有戒严时期执政的经济成长历史作为加持
,虽然现在已经在历史上出现各种面向的检讨,其它政党在此议题上短期很难取得优势。
于是,在2000及2004陈水扁挑战国民党时,提出了‘清廉’以及‘台湾人v.s.中国人’作
为新议题主轴,拉开了民众对政治的想像空间不再只是经济,国民党一时无法跟进该议题
也无法删除他,于是民进党争取到了非常多的选票。但这议题随着陈水扁执政晚期的弊案
爆卦(即使现在已有一些被判无罪),而让民进党无法再有效利用此议题;而在台湾认同上
,国民党08年开始在全部的宣传及文案上都主打自己也是台湾人[2],试图消弭该议题的影
响,该议题在2012仍有效果,但两大党间已有重叠[3],而台大教授洪永泰也预测了2016
后国民党也会推出台湾人总统[4],该议题的效果就更小了。
2008马谢对决,谢提出了入联公投议题,该议题原本希望将马英九染红、使国民党在两岸
议题上被推向少数,但马阵营提出返联公投,成功的让民众认为两者差异不大,并透过国
民党内部的逐日民调验证这种议题策略的有效性(在这篇贴身观察2008总统选举的博士论
文里有深入描写[4]),把议题拉回主战场的经济议题,透过推出一中市场来成功稳住胜选
。
2012年马蔡对决,蔡提出了公平正义的新轴线,但实际落实到各种经济社福政策上时,马
政府立刻都端出类似的政策主张[5]来消除其差异,而把这可能新开的议题支线给淡化,拉
回主线的两岸议题。而在两岸议题上,马阵营提出了九二共识作为描述现况及多数人的看
法,重申自己才是站在多数人的那一方,把蔡给推离多数人。在最后一段时期,各党内部
民调多已经显示了民意已趋于稳定,马也成功连任。
在2014七合一大选中,各方皆聚焦在台北市长选举,泛绿推出了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出战
国民党连胜文。推出柯文哲的一大优点,即在于他特殊的个人背景有办法再开出新的议题
主轴来影响台北市民的投票选择。而事实上他也正这么做:无论是全民参与、素人对权贵
、反对世袭,这些新议题都进入公测阶段。更重要的是,柯文哲作为医生,有许多相关的
社福、医疗、食品及生死议题上,他是一定具有议题掌控权的,连阵营难以置喙,而这优
势他至今并未充份运用。
但在面对这些可能的支线议题挑战,国民党已经开始接招与淡化,例如在各政策议题名称
上的相似(虽然连阵营质疑柯抄袭[6],但假如两者全部政见都雷同,对挑战者的柯阵营才
是不利);面对柯可能靠个人优势提出的新议题轴线,国民党阵营也已经开始质疑柯不会装
叶克膜、柯也是权贵、柯做假帐。这些质疑可能产生的效果,就是让柯信用降低,难以再
透过自身优势拉出新的议题轴线。
假如剩下几十天内柯阵营提不出新的议题,当支线战场清理完毕后,则两军势必要回到主
战场的经济及两岸议题上。面对有与习主席握过手的连胜文,加上拥有大量黑箱秘密谈判
结果[7]的国民党阵营,柯阵营有办法抵抗国民党再一次的主线战术吗?
注释
[1] 中间选民理论:选民都只会将他手中的选票投给所提政见与自己的政策偏好最接近的
候选人(即单峰偏好 "single-peaked preference"),并没有双峰偏好("double-
peaked preference")的情形;为了获得更多的票数,候选人所提出的政见必须更往
中间靠拢。如果双方候选人为了胜选,皆采用将政见向中间靠拢的策略,在激烈的竞
争下,会使得双方所提出的政见最后都座落于选民政策偏好图的中点之上,双方所提
的政见并不会有任何的差异,而使得双方所获得的票数都会一样多。
http://ppt.cc/ph33
[2] 当台湾认同超过60%,代表什么?(王宏恩July 25, 2014 菜市场政治学)
http://ppt.cc/3Qia
[3] 2012年总统选举中的台湾认同(郑夙芬 2013.04 政大选举研究中心)
http://ppt.cc/6XSQ
[4] 民调权威洪永泰:2016操作省籍无效(风传媒 2014/0529 http://bit.ly/1q3Vn14)
[5] 竞选策略动态模型:以2008年总统选举候选人马英九为例(2010范凌嘉)
http://ppt.cc/Mvif
[6] 2012 年台湾总统选举:选战过程与决定性因素。本文是小笠原欣幸、佐藤幸人主编
《马英九连任:2012 年台湾总统选举之结果与其影响》(日文题目‘马英九再选─
2012 年台湾総统选挙の结果とその影响’,IDE-JETRO 亚洲经济研究院,2012 年
5 月)第二章(27-44页)的中文翻译。http://ppt.cc/cAF8
[7] 【新闻e论坛】民团聚经济部 要求停止货贸谈判 http://ppt.cc/MK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