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缆车不是回家的路-我是台湾黑熊,我家不卖!”讲座
日期:2014/7/11(五) 19:00 ~ 21:00
地点:好伴共同工作空间(台中市中区民族路35号)
主讲人:郭彦仁/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所研究助理
李璟泓/生态讲师
讲座内容:http://youtu.be/rDMWQ4iLYO4 001
http://youtu.be/60Amdwymy4g 002
讲座简述:
本篇主要是分享第一位讲师的内容,
另一位讲师还望有其他版友协助分享。
■自我介绍
一开始,主办单位请与会人士自我介绍。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先生谈到:
“如果轻而易举的就到那个地方,那么这样的体验,是有残缺的。”
内心os:
的确,少了跋涉的过程,看不见物种的变化,
无法透过心室与肺脏来感受山林的脉动,
那一跃而过的模糊面貌,真能称为体验吗?
■苦难三兄弟
讲师提到台湾目前的苦难三兄弟分别为:黑熊、石虎及水濑。
希望未来有学弟妹能投入有关水濑的研究。
■为什么要救黑熊?
因为救黑熊,就等于救了牠的栖息地,
救了牠的栖息地就等于救了和牠一同在栖息地生存的各个物种。
这么一来,就能维持正常的生态环境及食物链之运作。
目前世界上有八种熊,以台湾目前的环境来看,
预估可以承载6000~10000只的台湾黑熊。
台湾黑熊至少需要2000只才不会面临灭绝,
但现在学者专家估计现存台湾黑熊约200~600只。
主要原因不外于栖息地遭受破坏、非法狩猎等因素。
非法狩猎者设下多处陷井,造成很多黑熊断掌或死亡。
内心os:
黑熊的活动空间很广,雪缆开发后,
很容易影响到牠们的生存空间。
不能以人类的视角去看待野生动物,
并不是你划好了区域,牠就会只待在那儿,
也不代表那块区域就足够符合牠的生存条件。
如讲师所言,当甲地的植物欠收时,
牠自然会迁徙至乙地寻找食物。
■山羌小故事
如何辨认公山羌和母山羌?
在布农族的传说中,因为有一对老夫妇半夜要出门,
但夜深看不清楚路,所以就拿石头丢前方试看看,
刚好就丢中母山羌,因此母山羌额头是一片黑斑点。
公山羌没被丢中,所以是Y字型的斑点。
■猎人的留言
一位布农猎人曾说:
“如果山林里没有了熊,会觉得很孤单,仿佛森林没人住一样。”
■为什么要站出来呼吁保育黑熊?
“报告做得再多,paper做得再好,黑熊要是死掉了,就没意义了。”
内心os:
很喜欢这句话,不该让黑熊成为教科书上的文字,
而是让牠能和我们生存在同一块土地上,一起活着。
■种子
“一棵种子不死的精神。”
所以黑熊玩偶(黑宝)的头上有小绿叶,希望黑熊不会灭绝,
像种子一样能发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