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投书] 超额比序看志愿 恐让高分变低分

楼主: getwild (@@)   2014-06-08 10:34:05
※ 引述《juju6326 (教主)》之铭言:
: 离开国中已经很久的乡民们可能不太理解这个新制度,
: 就先来谈谈新一代‘免试入学’的机制吧。
: (只论基北区)
: 基北区,也就是基隆台北和新北,采用的是满分90比分制度,
: 分为三个部分,满分共90分:
: 一、多元学习表现 30分
: 二、国中教育会考成绩 30分
: 三、志愿序 30分
: 第一部分多元学习表现,在基北区可以不用多谈,
: 有心的家长和学生去拿个服务时数就能洗到30分。
: 第二部分教育会考成绩,共测验国文、英文、数学、自然、社会五个科目
: 测验结果分为A.精熟、B.基础、C.待加强三级
: A=6分、B=4分、C=2分
: 如果王小明在五个科目中拿到一个A四个B,
: 这部分可得 6*1 + 4*4 = 22分。
: 会考的概念和基测稍有不同,我认为是‘题目稍难、算分从宽’
: 不知道有多少人写过这第一届的国中会考题目?
: 我自己写过数学和自然,
: 本人有持续接触国中教育,数学有三题第一次写不出来,
: 题目比基测难不只一点。
: 但算分却是从宽,
: 以自然为例,共54题,错8题以内可拿A,答对0-18才会拿C,
: 答对19题以上就有B,就算全部用猜的期望值也会对14题吧,
: 也就是,在这种算分制度下,基北区大部分学生都会拿到B。
: 实际统计资料显示,每科拿B的总人数都在50%-60%,符合推论。
: 第三部分志愿序,也就是这次基北区争议的部分,满分30分,
: 在超额比序时,被该生填在第一志愿的学校可拿积分30分,
: 第二志愿积分29分,第三志愿28分,以此类推。
: 举例来说,假设王小明在多元学习项目拿到满分30分、会考总分22分,
: 填志愿时,第一志愿:建国中学,超额比序总分是30+22+30=82分 (一定不会上)
: 第二志愿:板桥高中,超额比序总分是30+22+29=81分
: .......
: 前面有版友提到,原本预定是要用抽签的,后来因争议才改成这种志愿序比分制度。
: 简单说是希望学生考量特色高中和就近入学,在意愿较高的高中超额比序占有优势,
: 而非单纯按照学校历年成绩高低一路填下去。
: 事实上,我个人相对欣赏这种会考积分偏低且搭配志愿序的比序方式。
: 在这种制度下,
: 会考成绩4B1A和5B在积分上也只差两分,只不过是第一到第三志愿的差距,
: 也就是拿5B的小华,若把海山高中填在第一志愿,
: 会赢过4B1A但把海山填在第四志愿的小明,结果是小明不能上海山,小华上了。
: 除了建北附中等明显突出的前几志愿,以前在中段的学校排名会因志愿序陷入混沌,
: 理论上,学生不会再因为成渊高中PR90比海山高中PR89高一点就去选填成渊。
: (很可能成渊没上、第二志愿的海山也没上,不如把海山填第一个上的机率高)
: 也不用再为了会考成绩拼死拼活的每科都要念,就为了争一两分。
: (除了明显突出的学生外,自然错20题或者30题都是拿B,积分4分
: 虽然还有+号的差异,但基北区超额比序很少比到+号,大部分在作文就会决胜负)
: 而想上建中北一的学生多半有共识要去拼特招。
: (北一‘免试入学’约200个名额,特色招生694个名额)
: 若以‘消灭明星高中’来看,
: 我认为这个制度会让最好的学生自己去特色招生竞争,
: 相对没那么喜欢或没那么擅长念书的国中生,就不用为了那一两分拼命苦读了。
: (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发展别的专长吧......)
: 各位知道原本不打算公布级距和人数吗?
: 最后还是公布了,因为天龙国抗议Orz
: 希望教育部顶住,不要输给天龙国家长扭曲的竞争心态,
: 就减少学生念书压力来说,我认为会考比分制度比基测好一点。
: 虽然说还是很畸形,进步终归是进步啦,
: 这个制度实施几年后,不是前几志愿的高中排名就会陷入混沌,
: 各高中开始要发展其他特色吸引学生,不然就是离家近的学生优先就读,也没什么不好。
: 最后再来看看这篇评论:
老实说,在实务现场,不太认同你的观点,因为旧联考时代,总分数为700分,
你能进哪间学校,看你的分数就可以推算,进入基测时代,制度也变革很多次,以末代
基测而言,总分为412分,你的pr值是多少,大致上可以推算自己可以选填哪间学校?
但会考的超额比序积分,各个县市都不太相,以桃连区为例,满分只有100分,
如果选对志愿,其中多元表现与适性辅导几乎都可以拿到满分(35+35=70分)
所以会影响落点的只有会考表现(30分),这30分还只分11个级距。(因为你
就算5C也有10分,而且每科分数只有6、4、2分,没有0分)。
想想看,全区好几万人只分11个级距,每一个级距会有多少人呢??
因为问题大条了,所以又搞出个超额比序顺位,用三等第四标示、志愿序、作文分数
想把学生分数分个更细,但还是无法弥补先天上的失误,反而制造更多争议,比如说
这几天的热门新闻,能不能上建中北一女要看作文。
礼拜五发下成绩单,礼拜一志愿选填截止,各学校都遇到一个大问题,不知道怎么
跟学生作落点分析?学生跟家长大恐慌,因为入学管道分为免试入学跟特色招生,
本来每个级距内的学生数已经够多够难预测了,再加上第一志愿的免试的名额很少,
所以有第一志愿实力但免试无法上第一志愿的学生,一定会先选填第二志愿,
再放弃第一次免试考特招,拼看看能不能考上第一志愿,就算失常没考上,还有
第二次免试志愿选填一定可以上原先的学校。(因为第二次免试分发比第一次免
试分发好的机率非常大),所以那些人会影响到第二志愿的人,第二志愿的人又影响
到第三志愿,原本旧基测时代,你的实力可以挤上社区高中的,因为前面志愿的人
策略性的选填再放弃,你反而被挤出你理想的学校。
写得有点复杂,简单说,现在选填资讯严重不足,加上特色招生与免试入学并行,
并不是你觉得自己可以考上哪里?就把那间学校填为第一志愿,就可以解决的。
实务上,你连自己的分数可以上哪间学校都不知道,比你好的学生还会跟你抢社区
高中的免试名额再放弃去考特招,这问题跟前几年搞掉一个台北市教育局长的自办
基测一模一样,殷鉴不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