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atpooh (i live in 100 aker wood)
2016-02-20 21:17:23身为精神科专业人员,长期照顾门诊及住院病人,经常会遇到病人和家属
想选择适当的康复之家居住,但因每个康家的条件及环境不一样,所以如何挑选
适合的康家,经常是我和病人家属讨论的重点。在这里做一些经验分享,希望
可以抛砖引玉,大家可以一起讨论。
我就先从人数、环境及性质来说。
(1)人数:
基本上,大约以49人作为分界,49人以下为小型康家,50人以上为中大型康家。
因为政策上的转变,现在基本上100床以上的康家已经很少了,卫服部比较鼓励
49床以下的小型康家设立,why?
因为康家基本上是回到社会的中继站,中大型康家比较难脱离医院
机构化的巢臼;而小型康家比较能够营造一个温馨家庭的感觉。所以基本上,我比
较会建议选择小型康家,基本上北部的小型康家较多,而中南部的小型康家比例较
低,须小心慎选。个人接触过一些大型康家的从业人员,确实是比较机构化的思维,
会这样是因为要照顾的人数太多,机构化的管理较为有效方便,但如此做对于病人
个别化的照顾会较无法兼顾。
(2)环境:
分为内部及外部来说明
内部环境:
1.是否干净整洁?
2.空间大小
基本上卫服部规定康家的住民,一人至少要有十平方公尺的使用空间,在空间的
应用上基本上当然能够宽敞舒适为优,而且最好有户外的活动空间。
3.卫浴设备
这点主要是看是否为套房?大部分的康家基本上是雅房,也就是浴室厕所和房间是分
开的,使用上较为不便。因此选择上希望能有套房为佳。
外部环境:
希望能够清幽为主,毕竟大部分的病友都怕吵,需要安静的环境来休养,这样的康家
大部分是在郊区或乡下。当然有部份的病友希望能够有好的生活机能,这样就会优先
考虑在市区的康家。
(3)性质:
这里主要指的是是否为医院附设,北部的大多为私人康家,而中南部的康家,
医院附设的比例较高。基本人我比较会建议选择私人康家,也就是非医院附设的康家。
因为医院附设的康家,里面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医院的人来轮调,所以在管理上还是以
机构化的思维为主,康家也经常被视为慢性病房的延伸。但康家的目的就是希望病人
可以脱离机构,适应社会,在这点上,小型私人康家做得较为成功,和社区的连结也
较为紧密。
目前只想到上述几点,之后有机会再补充。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也可以站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