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517000888-260115
2018年05月17日
李敖有位至交,也是他声称唯一没有骂过的人,他是我敬重的台湾“纸上风云
第一人”──高信疆先生。一九七六年,李敖第一次出狱,台湾还处在党禁报
禁的年代,但高信疆甘冒风险,极具胆识地在他主持的《中国时报》副刊上大
幅刊登他出狱后的第一篇长文《独白下的传统》引起轰动和巨大反响。
理想主义的高信疆一直认为文学要肩负推动社会的力量,文坛需要有激荡和论
战。他有深厚的祖国情怀,认同的是一个文化中国,超越任何党派之上,也是
位大中华民族主义者,所以他和李敖惺惺相惜。
九十年代末期,高信疆去北京主办《京萃周刊》,报上有“李敖专栏”,李敖
定时寄稿,还写了“高信疆到大陆序”给老朋友加油打气。信疆和我在北京每
每聊起这位朋友,虽然我们完全不能苟同李敖后期一些荒谬出格的言行,尤其
信疆还是他和胡茵梦的证婚人,但是不能否认他的确以自己的笔和言行,激荡
过无数年轻人思想的火花四射,从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末,持续影响了好几
代年轻人。
信疆二○○九年在台北驾鹤西归,第二年我和李敖在台北见面时,一个下午都
在谈这位挚友。我告诉李敖:“在大陆和信疆熟识的朋友知道你把信疆直接押
到医院诊治,尽管检查出来为时已晚,但节骨眼上能出钱出力地关照朋友,如
今在大陆文化圈中成为美谈!”当我问到信疆的身后事时,李敖告诉我,他资
助了所有的丧葬和墓地费用,但细节没有参与过问。他很坦白的说,无法忍受
高太太的宗教狂热,而信疆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我们慨叹不已!
大约是二○一三年罢,我住在郑淑敏家,她刚由台湾中视董事长职务上退休不
久,我们想结伴旅行。当她知道我要和李敖见面,就托付我转达给李敖非常重
要的讯息——积极在台湾提倡并推动安乐死。因为她相信凭李敖的影响力,如
果他站出来登高一呼,能有充分的力量和份量把这件事做成,造福一方。我一
向佩服淑敏的判断和决断力,所以跟李敖郑重其事的讨论了给安乐死立法的可
能性,告诉他此重任非他莫属!他也表示我们这个年纪,大家或早或晚都会面
对此类“人道”问题,也提醒我基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立法不易为。他也感到
此事刻不容缓,建议由他介绍陈文茜给我认识,可以联合淑敏一起行动。
我在台湾停留的时间如蜻蜓点水,很快又远飞,一直没有机会跟陈文茜女士认
识。如今淑敏搬来了华盛顿,李敖走了,想及私下这些有意义的话题,想做的
事如何可以付现?
李敖走了,媒体上对他褒贬不一,是非恩怨不绝于耳。我和他陆续交往超过半
世纪,知道他是个极其矛盾又复杂的人,可以是君子也可以是小人,是理想主
义者也同时是实用主义者,但他是个货真价实的“人”,永远活在个人价值正
确中。他表面上虽然完全是个快意人生的大男人,但内心里他实在是个严重缺
乏安全感的人,我想也许是少年时期在大陆战乱的颠沛流离,青年求学时期在
台湾的穷困潦倒,以及后来面临的牢狱之灾,这些纷扰导致成就了他的性格和
格局。
近年来老朋友们一个个相继远行,依依不舍之下总想记下点什么聊作缅怀。走
笔至此,突然想到高行健冷眼看人生的豁达态度,不妨在此节录下他在一九八七年
为我舞蹈诗歌剧《声声慢变奏》作的第五场“滚板”结尾,也许高行健的这段
词能恰如其分的说穿并概括了我所理解认同的人生谢幕!
从天明到黑夜
从黑夜到天明到黑夜到天明到黑夜
从春到秋
从冬到夏
从秋到冬到春到夏到黑夜到天明到黑夜
一切的一切的一的一切的一的一切的一切的天明的夜的
冬的春的夜的夏的
一切的天明的一切的夜的一切的一切
全都用过了
消费了
结算了
了结了
报废了
处理了
清扫了
没有了。
这就是现实人生中谁也逃避不了的生老病死,但愿李敖跟尘世间作别时,能心无
牵挂、心甘情愿的了了!
2018年春,清明
(本连载完结)
(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