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C之音节目探讨少子化与退休年金问题

楼主: scriptyuan (献给寂寞的人)   2015-07-06 11:05:34
前元智大学校长,现任清华大学讲座教授彭宗平,最近在IC之音开了广播节目
《台湾的明天‧明天的台湾》,探讨影响台湾国家竞争力和社会民生息息相关
的议题。最近彭教授与前政大法学院院长郭明政教授,在节目中分析了台湾的
退休年金制度。以下有讨论的全文……
简单地说,郭教授提出三大法宝,大都已经明列在台湾的劳保制度中(但不是
全无问题,例如立法院所增列55岁提前退休制,已造成危机,应有所对策)。
但是军公教退抚目前的改革更是愈改愈糟,让军公教未来的年金陷入破产危机。
郭教授认为,必须以接近1000万人参加的劳保制度为基准,进行均一改革,而
且监督制度不能走偏,才能保障整体年金财务的健全。
全文有点长,但实在值得一读,在此和政策板的各位朋友分享。如果您想看看
少子化浪潮下,台湾还面临哪些大问题,可参考下面网页,最近也进行到总结
了……
http://www.ic975.com/Main/Program.php?id=174
===============
退休年金财务危机?有解!<上>
引言:
主持人彭宗平教授(以下简称彭):
  欢迎收听《台湾的明天‧明天的台湾》,我是彭宗平。我们这一季要讨论
的议题是少子化,先从台湾人口变迁的趋势,及政府对少子化的因应政策谈起。
前两个礼拜我们邀请了台大社会系的薛承泰教授,跟大家分析台湾人口变化的
趋势,以及对家庭与社会变迁的影响,他也说明了政府对生育和养育幼儿的鼓
励和福利措施,希望未来能够维持一个合理的人口结构。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
少子化跟高龄化,是台湾人口结构同时发生的两个重大改变,这也是世界各国
都面临的问题。可是台湾发生的速度更快,面临的挑战也更多,为了因应少子
化跟高龄化社会同时来临,未来我们的退休制度,包括退休金或年金都势必要
做相对的因应,否则社会运作的秩序很难维持下去。所以我们今天特别邀请到
对退休、年金制度很有见解与经验的政大法律系郭明政教授,跟大家分享他的
看法,郭教授您好。
1. 今天的希腊‧明天的台湾?
来宾郭明政教授(以下简称郭):您好,大家好。
彭:郭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法学博士,他曾经担任政大法学院院长,研究
的专长是社会法、社会政策与社会立法、社会安全制度等等。多年来,他持续
参与政府各项社会政策的拟定跟立法,积极推动福利国家的理念,更是劳保年
金与国民年金的重要推手。他对世界各国的福利政策、年金制度、退休制度等
等了解甚深,又有实际参与政府政策拟定与立法的经验,面对少子化跟高龄化
的冲击,邀请他来节目跟大家分享,检讨未来台湾退休跟年金制度如何因应,
实在是我们的荣幸。
  郭教授,谈到台湾少子化跟高龄化的趋势,会造成退休人口跟工作人口的
比例改变,就是退休人口比例上升,工作人口比例下降,这样的趋势对退休制
度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郭:影响当然是相当地大。如果我们没有面对问题去改革的话,我们会面对非
常大的困难,甚至灾难。在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今天的阿根廷‧明天
的台湾》……
彭:我们这个节目是《台湾的明天‧明天的台湾》。
郭:是,所以说如果处理不当,会发生灾难。阿根廷那时候就是因为个人帐户
导致整个国家经济崩解,关于个人帐户的问题未来我们还会谈到。目前在欧洲,
我们又看到希腊,他们是因为公务人员的待遇太好,退休制度也太优厚,造成
国家的财政危机。所以如果我要再写的话,或许我要写一篇《今天的希腊‧明
天的台湾》。
彭:所以他们的公务人员……
郭:把希腊给搞垮了。
彭:财政搞垮了。
郭:因此我们要小心。但是我们很期待,未来一定要让制度变好,而不是就随
它去了。所以我们希望未来达到的目标是:《今天的瑞士,明天的台湾》。我
们有这个条件,有这个可能,但是我们必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2. 德国经验的启示
彭:对。我知道您是留学德国,对德国社会了解的比一般人多很多,特别是德
国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很多年轻人都不见了,他们的工作人口其实是很缺乏
的,而且留了一些老弱、高年龄的人。所以德国曾经面临少子化的问题,青年
人口流失的问题更严重,可是他们应付得很好。事实上现在全世界很多先进的
国家,都已经经历过了少子化跟高龄化同时发生的情境,其实他们都已经处理
过,而且看到一些成效。这些东西可以引进台湾,作为未来改进的一些思考吗?
郭:当然可以。最近我在台湾一直听到一种声音说,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全世
界最严峻的,别的国家没有发生过。其实天塌下来,有比我们高的人顶着,这
些问题在欧美国家都已经发生过了。
彭:是。
郭:尤其德国的问题最为严重。我常常说德国真的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但
是德国有些地方真的也是很坏,例如他们喜欢打仗,喜欢欺负人,这个不好。
  所以德国也受到很大的惩罚,第一次世界大战死掉非常多的人,战后劳动
力都不见了,剩下的就是老弱妇孺,受到非常大的挑战。过不了多久,又打第
二次世界大战,一样是青壮年的人死了很多,剩下的不是老的,就是弱的,像
是小孩等,所以事实上这些问题都“曾经”发生过。各位或许不知道,1990年
德国因为两德统一,来了一大堆东德的穷亲戚;当欧盟合并的时候,又来了南
边一大堆的穷邻居。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德国该负担的,他们对欧洲应该多负点
责任,对过去所做不好的事情做一点补偿。
  回头看这些东德的穷亲戚,其中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人口老化的问题。东
德在当时是全世界出生率最低的国家,应该是东德人面对共产体制而不想生;
东德人口老化已经相当严重,但接下来还有一个大问题,我们国内可能知道,
但是没有很清楚地了解:就是东德的劳工没有办法适应西德这边的高科技,例
如电脑化等等的现代科技。有些人已经50几岁了,你再给他们转业教育,等他
们学好已经太慢了。
所以,由西德主导统一了以后,德国就决定让很多东德的劳工可以提前退
休。这不得了啊!这又是人为创造了更多的“老年人口”啊!而这些人都可以
享有德国年金制度的福利。
  那财务的问题怎么办呢?我们知道这些问题,最后都逐一、慢慢地被解决
了。面对这么大的困境、这么大的挑战,他们都可以做得到,我们就应该好好
客观地去观察,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一种所谓实验式的实际运作。
3. 年金制度财务健全的三大策略
  那他们怎么做呢?三大法宝,第一,提升保费。
彭:提升保费。
郭:没有办法,必须要一直提升保费。在德国有一个死亡线deadline,就是不
能超过20%,曾经在1997到1999年间超过,现在又拉回来了。现在的费率已下降
到18.7%。
彭:您说20%指的是?
郭:保费的比例,他们希望绝对不要超过个人薪水的20%。超过20%实在是太高
了,对工作世代是太大的负担。但在这个范围以内,提升保费是必须的。这是
第一招。
彭:是。
郭:第二招,是延后退休年龄。早期德国的退休年龄是,你只要工作满180个
月,换句话说满十五年,就被定义为常态性的劳工,不是只做五年十年的那种;
只要是常态性的劳工,男性在62岁可以退休,女性在60岁可以退休。所以并不
是65岁,实际上往往是60、62岁就退了。
  但是当人类的寿命延长,德国人马上检讨说:不对啊!这个60、62岁退休
的制度,是因为以前平均年龄75岁的时候,才规定60、62岁退休。现在60岁的
人平均年龄都已经到85岁了。台湾也一样,台湾60岁的人的平均寿命,事实上
超过83岁,如果是公教人员的话更高,平均至少86岁。既然年龄改变,制度当
然要改变,所以德国就快速地延后退休年龄。首先,把这些提前在60、62岁退
休的制度,逐步取消,先改到大家都是65岁才能够退。接着还要朝67迈进,现
在已经到了65岁又4个月。当然所谓的“65岁多才能够退”,不表示德国人一定
要一直工作到65岁以上,他们63岁可以退休,62岁也可以退。此时,他们可以
领减额年金,或到届满法定年龄时(如目前的65岁4个月)才开始领年金。
彭:也就是延迟请领退休年金。
郭:这是第二招。
彭:对。
郭:第三招,就是降低给付。因为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负担,不能只提升年轻人
的保费,要求他们负担,老年人也要共同负担,所以德国确实降低了给付。过
去45年,退休劳工可以拿到67.5%的所得替代率,现在已经降到50%以下了;换
句话说,就是降低给付大约20%,在必要的时候,这还是必须采取的一个对策。
这三招一起下来,事实上目前德国的年金财务是没问题的,我已经讲了,最明
显的证据就是他们的保费已经可以往下调了。
彭:是,不过据我了解,除了德国这样做之外,很多国家也都是这样做的,就
是提高保费,延长退休年限,以及降低给付。降低给付的意思,就是说老年人
自己要有自付额,是不是这样的概念?
郭:概念上,的确是老年人自己也要负担,他们对维持整体年金制度的财务稳
定,是有责任的。不过降低给付的实际做法是,原来如果说一名劳工工作40年,
所得替代率可能到60%的话,以后做40年的所得替代率可能降到50%,就是不能
再领这么高了。举例来说,过去工作40年,每个月可以领到3万块,降低以后就
变成两万多了。
彭:就是所得替代率降低的意思。
郭:对。
4. 延长退休年限的理论与实务:高龄人口定义应与时俱进
彭:另外一个问题,大家可能知道所谓的高龄化社会,在台湾,65岁以上的高
龄人口达到7%,是在民国82年;在民国100年的时候我们有11%,在民国114年预
估会有20%的高龄人口。当高龄人口超过20%的时候就叫做超高龄的社会,这预
估在民国114年发生。
  此外,在民国100年,我们超过65岁以上的人口,以及低于14岁以下的人口,
就是老幼人口,跟15岁到64岁的工作人口,两者的比例是3.5比10,但到了民国
120年,会是5.8比10,也就是10个人要养5.8个人,两个人要养超过一个人,这
样的情况是相当险峻的。
面对这个社会变迁的趋势,刚才郭教授跟我们分享德国怎么样解决,怎么
样修改退休制度来因应。那么,郭教授是否可以跟我们检讨一下,台湾怎么样
因应未来这种改变呢?
郭:首先我必须要指出一个盲点,大家一直说联合国对老年人的定义是65岁,
其实这个定义是可以检讨的。过去人类的平均寿命,从出生的小孩起算到死亡
是68岁,现在变成76岁,已经增加了接近10岁了。难道老年人的定义不需要改
变,还是65岁吗?一直用65岁,事实上是一个很不科学的说法。
彭:对我这种人也不公平。
郭:65岁有一个意义,是说如果你的制度不改变的话,如果你不去改革你的制
度,如果不去做新的立法,你会碰到这个问题。
彭:是,不过据我的了解,联合国现在对所谓中年、壮年、老年的年龄,也开
始有新的定义。
郭:是的,我们不能一直抓住65岁不放。我讲过一句话,人口没有老化,甚且
年轻化,这是我在大陆一个主题演讲所讲的,大家可以想想。目前因为大家的
营养、医疗的进步,使得我们工作的“可期待性”事实上是被提高了。反过来
讲,工作对体力的需求性,相对是减少的。过去我们当矿工,拿十字镐跑到地
底700公尺,慢慢的现在已经开始改用机器人。
彭:对。
郭:劳工可以在外面操作,而且可能越老,操作得越好,因为他对地下的情况
最了解。所以有些事情不能过度的忧虑。何况在未来的10年、20年,我们要有
一个心理准备,台湾差不多再过10年,根据我们的劳保制度,退休年龄将提升
到65岁。
彭:目前是几岁?
郭:目前是60岁。但是劳保新制2009年开始实施的时候,就已经订定了,到
2019年,退休年龄就会变成61岁,之后每两年延长一岁,我们用18年的时间把
它延到65岁。我常常讲,这方面的制度我们都已经做到了,当初立法的规划提
出来退休年龄要逐渐延后,我们的行政单位和立法院,毕竟是办到了。虽然我
们骂立法院常常打架,他们还是把这个法律给订出来了。
  我们只花18年,延长退休年龄五年,可以说是世界奇迹。在美国,要花30
年的时间才可以延长两年;在德国,要花一二十年的时间,才可以从原来的65
延到67岁。我必须说,如果我们延长到65岁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准备延到66、
67,别人都这样做了。我们社会要有这样的能力,包括所有的年轻人、中年人
跟老年人,大家要有这样的共识,这是一个社会的工程。
  但是有一件事情,我们目前做的并不差哦,当我们延到65岁的时候,我们
的“延后退休年龄”是70岁,因为我们设计了一套机制,劳工每延后一年退休
可以增加4%的给付,延后五年可以增加20%的给付,目前上限是20%,再延长不
会再增加。到时候我们要去看看,实际观察,届时说不定很多人觉得自己身强
体壮,干脆多工作五年,一方面增加五年的年资,一方面又增加20%的给付,
何乐而不为?说不定到时候不需要立法,很多人都已经用66、67岁作为退休的
年龄了,这就是我们具有前瞻性的社会工程。
5. 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具体实现!
  当然,如果讲到台湾的改革,最重要的事情是,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劳工的
保险。跟全世界一样,美国的social security OASDI(按:即社会安全法案通
过后,逐步建立的“美国社会保险老年年金制度”)最主要就是劳工的保险;
德国的社会年金,主体也是劳工。台湾因为工业化,整个社会最需要保障,而
且最大量的人口也是劳工。台湾的劳工保险过去有800多万人投保,事实上从劳
保年金实施之后,我们得到非常多人民的信赖,目前已经超过此数。很多人过
去是职业工会的,他们都迅速回流,现在已经接近1000万人投保了。所以劳保
年金的实施,可说受到人民非常大的期待跟信赖。
彭:你有重要的贡献。
郭:希望这个贡献是对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精神继续去观察。
彭:是。
郭:面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劳保,不是军公教退抚,不是什
么劳退,而是劳保本身,它是最核心的制度所在。对于劳保这个最核心的制度,
我们做了很多的改革,除了刚刚提到的,我们用18年的时间,把退休年龄从60
延长到65岁之外,大家不要忘了,台湾劳保刚开始的时候,只能请领一次退休
金,而且是45岁、50岁就可以领走。这一笔钱不算多,如果财务规划得不好,
晚年的生活是很堪虑的。
  但过了那个阶段之后,新制开始实施,我们让劳工可以选择领年金,希望
逐步变成全面领年金,可以领到过世为止,晚年生活比较有保障。不过,开始
领年金的年龄却提高到60岁,让财务负担减轻,我们事实上是做了很大的因应。
除此之外,我们的保费当然是不够的。德国是将近20%,现在是19%左右,美国
是12.4%,那我们过去只有6.5%,那不够。所以在实施年金的那一天,我们的保
费从6.5%提升到7.5%,以后“逐年提升”,我们将用20年的时间提升到13%,这
个也是不得了的大工程。
  而我们的社会接受了!不但行政系统接受,立法系统也接受了,社会上对
这个制度的反应,似乎也是正面的。我在电视上看到访问一般人民,问他们说:
今年过了年,保费又提升了,你接受不接受?回答的人说:如果取之于民,用
之于民,我当然可以接受。所以这个社会在学习之中。现在这个制度已经实施
六年了,到了2027年,保费就可以到达13%,13%就比美国现在的12.4%还要高了。
彭:所以这是很了不起的立法成就。
郭:从来没有一个立法,是做这种长达13年、20年的规划。像保费的部分,目
前已经落实了。
彭:是。
郭:而且社会上应该也接受了。这一点我们对社会不能有太多批评,或者总是
觉得大家不懂,就不沟通、不说明,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在学习。台湾从来就没
有劳保年金,德国在1889年就有了,美国在1935年就有了,我们在1950年虽然
也创办了劳工保险,但那个劳工保险对老年、对残废、对死亡的给付,都是只
有一次给付。年金这个事情,一直要到2008年才完成立法,2009年才开始实施
所谓的劳保年金。
彭:是。
郭:有了劳保年金之后,我们才可以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而且老有
所终。只因为一个年金制度,就可以让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可说把华人社会几千年来的理想,藉著一个法律,就实施了一大半。
彭:所以,这点对军公教的退休制度,是不是也有相当大的启发?
郭:当然。在德国任何的年金改革里面,军公教跟劳工一定要同步改革,他们
宣称这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必须共同承担。
彭:好,非常感谢郭教授今天到我们节目来分享,特别是德国因应少子化跟高
龄化,对退休制度改革的情形,以及台湾在过去几年实施劳保年金,包括立法
跟执行的情形。下个礼拜还要邀请郭教授继续来探讨,台湾未来因应少子化跟
高龄化社会来临,各行各业的退休制度,如何进行必要的调整。
==============
退休年金财务危机?有解!<下>
1. 少子化造成的年金破产危机,是否有解?
彭:台湾的少子化导致未来缴保费的人减少,会造成年金制度的破产危机吗?
郭:简单地回答,如果不改革,当然是危机。寿命延长,退休的年龄当然也需
要等比例地延长,我想这个是一个很基础的观念。
彭:所以退休年龄延长,就等于我们的工作人口可以延后减少?
郭:对,等于增加了就业人口。
彭:不过即使延长退休年龄,我们现在有所谓的人口红利,将来就没有了;前
一阵子行政院毛院长也提到,未来台湾每一年的工作人口会减少18万,十年会
减少180万。可见工作人口的减少是必然的,也就是缴保费的人一定会逐渐减少。
退休制度如果没有做因应的改革的话,事实上还是很难撑得下去的。您怎么看
这件事情?
郭:会有危机的前提是不改革,但是我们已经在改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
们的退休年龄马上就要延到65岁了。
彭:这是劳工保险的情形。
郭:对。65岁有两个意义,第一、劳工65岁才可以开始领年金;第二、我们也
期待他们工作到65岁。虽然劳工没有工作到65岁,62岁也可以退休,但是制度
会鼓励大家继续工作到65岁,这样一来一往就会差很多,让工作人口减少的问
题大幅改善。很多人真的都没注意到这件事情,包括我们的保费在提升,很多
人也没注意到。
彭:不知不觉地提升。
郭:所以这是第一个方案,我们的退休年龄会延后,世界上不只德国这样采行,
美国采行得比德国还更早。如果这个方法不够,我再提出一个新的主意,叫
“部份退休制”,德国现在也采行了,但是谁比德国还早采行呢?是日本。日
本真是厉害,不但模仿别人的制度,而且自己发明,把它做得更好。
  日本人认为,老年人一定要突然退休吗?今天还在工作,马上明天就退休
了、不工作了?这样连健康都会出问题的。所以要从我们的传统,古老的智慧
中寻找答案。从来在传统的社会,都一定是逐步地退休,逐步地减少工作。我
们可以让50岁的人一个礼拜工作五天,60岁的人可以工作四天,65岁的人工作
三天,70岁的人再工作两天,75岁以上还工作一天。
  而且要有一个新的观念,人生不是50年只做一个工作,人生可以20年换一
个工作;或者说,人生可以到了60岁以后,换另外一个工作。你是竹科的工程
师,你很喜欢种花,种花本来要人力,将来公司里的种花就请你负责了。或者
你是工程师,以后转过来当培训的讲师,你可以带领新的年轻人,人生是要这
样子过的。
彭:也就是要有转换跑道的观念。
郭:所以我们的人力问题、工作人口减少的问题,天塌下来有比我们高的人会
顶,这些制度的改革,很多工业国家都已经采行了,我们不必过度忧虑。
2. 关于劳保、国民年金、与军公教退抚的分析
彭:但是劳保、国民年金、军公教退抚这些领域,其实面对不同的状况,您是
不是可以稍微分析?
郭:上个礼拜我特别提到,在德国任何的改革,一定要均一改革,同时改革。
但是在台湾,我们差别太大了!我们现在国民年金是65岁请领,劳保是60岁
请领,正在逐步延长。但我们军公教退休抚恤却不一样,现在公务人员退休
年龄已经稍微提升了,改为所谓的85制(按:退休年龄加上工作年资满85,
可以退休,例如满30年年资,可于55岁退休),但是教师的部份,事实上还
是工作满25年就能退休。在这种情形之下,的确是很不一致,有人50岁退休
就能领年金,有人60岁可以领,有人要到65岁才能够领。
在平均余命只有60余岁的年代,退休时间或只有10年,意思是从退休到
过世或只有10年,总不能说现在的人寿命延长了,还是不准改制度,退休时
间就变成20年、30年,而且每个月还是领很多,造成财务危机,不但让自己
未来可能领不到,甚至影响国家的财政。
  这件事情在台湾已经发生了,很多学校的老师50岁就可以领年金。现在
50岁的人平均寿命是多少,大家知道吗?60岁的军公教人员平均寿命是86岁,
50岁的人会低一点,因为有的人可能在50几岁就过世了,把平均值稍微拉低,
但50岁退休的人,平均寿命也将近85岁,所以要领35年的年金。
  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一律向劳工保险看齐。劳工
保险是约1000万人口的主要制度,它是火车头。我确信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
各行各业都会朝劳工保险65岁才能够领退休金的制度发展。
彭:对,确实现在在军公教体制里面,已经衍生出很多后遗症。特别是有些
比较年轻的公务员或者老师,他们从20几岁工作,到50岁退休,就开始领退
休金,就是所谓的月退。而且这个月退根据种种的算法,如果再加上18%的优
惠存款等等,有些人退休以后,所得替代率超过100%。而且如果是50岁退休
的话,就开始每个月一直领。刚才您提到他们平均寿命可以到80几岁,可以
领30几年,但是回头看,他们的工作年资其实只有20几年,所以让大家觉得,
这个制度是有其问题存在。当然要去动它也不太容易,但是明显地看到这个
问题,必须做适度的修改。像您刚刚提到国外的军公教人员,还是必须等到
65岁左右,就是正式的退休法定年龄之后,才可以开始请领。
郭:对,而且要把年资保留下来,让所有人可以不受限制地转业。我一直跟
考试院讲这个观念,到现在他们还是不太能够听得进去。事实上这个制度的
大改变,我们在劳保已经做到了,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的坚持跟主张。在过去,
我们的劳保制度,如果你在50岁,也就是还不能请领的时候,你就离开台湾
到大陆发展了,你的老年给付就被没收了;或者你到国外去,也是一样被没
收。只有一种人,就是从劳工转公务人员的才可以保留年资,这是一个特别
规定;其他的人,如果在没有达到年资可以请领老年给付之前,就中止劳保
的话,年资都会被没收掉。
彭:这是过去的情形。
郭:对,现在改革已经完成,就是我强调的“期待保障”。当时我一直坚持,
而这个坚持也实现了。现在参加劳保的人可以先离开劳保,转到国民年金,
等到65岁的时候,国民年金的部份可能一个月领5000块,劳工保险的部份可
能领15000块,加起来就是20000块,这就是我们新的改革。
  既然这个可以改革,军公教退抚也可以改,让我们的小学老师、大学教
授,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你在45岁的时候,也可以到竹科工作啊;48岁的
时候也可以到国外工作,不需要被绑住。纵使到国外工作,如果你符合国民
年金的话,你还可以继续投保国民年金,等到退休的时候两个加起来一起领。
彭:经过您这样分析,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为什么在军公教这个区
块,这么不容易改革呢?
郭:我们的问题在于,整体社会对这个问题没有去关心、没有去注意,所以
我们要付出代价。
彭:是不是这个问题已经被泛政治化了?
郭:我希望这个问题我们能够很科学地面对,而不是泛政治化,这是作为一
个专业学术工作者的期待。很希望这方面的讨论,不要变成了政治、族群的
对立,甚至彼此的仇恨,事实上,可以客观地来解决问题。
3. 对军公教退抚财务危机的建议
彭:因应台湾未来的少子化跟高龄化的趋势,台湾的退休制度必须做适当的
改变。包括军公教的退抚制度,也要做适当的调整,郭教授您能不能继续跟
我们深入的说明?
郭:如前所述,劳保已经有了相当的广泛而且深远的改革,以及对应的政策。
但是军公教的退抚,以及公保,却仍然少有改革。
  首先我们必须说明,台湾的军公教可以说是多层的保障,又有退抚,又
有公保,事实上还有附加的18%,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见解。在德国是单一退
抚制,公务员的退抚就相当于劳工的年金保险,在美国过去原来也是退抚,
但是在1980年代就把退抚废掉了,所有的公务人员全部都加入劳工的社会保
险。当然在公务人员加入之后,如同企业有一个附加的企业年金,美国政府
也提供一个附加的年金,但数量是相对有限的,这是美国的改革。
  但是台湾现在还是多层的保障,这是不对的,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件
事情,前面也提到了,我们的军公教人员退休年龄非常的低,可能是50岁,
而且给付非常的优厚,所得替代率可能高达100%。很多人都说,最近政府不
是已经改革了18%优惠存款的制度,让所得替代率最高只有95%吗?但是您可
知道,所谓95%所得替代率的限制,事实上可以被突破的。举例来说,某个公
务人员可能因为这个限制,有100万现金不能放在18%,但他这100万现金如果
去买了一个叫趸缴年金的话,可能就等于增加10%的收入,结果95%加10%,还
是105%。
  因此以我们目前的情况,有很多人事实上所得替代率是100%。不要说100%
了,80%以上就已经匪夷所思了,而且退休年龄居然那么低。在工业国家,社
会福利制度是为了帮助投入工业的劳工,因为他们离乡背井,他们必须靠薪
水为生。但是我们误解了年金制度,我们把年金制度变成公务人员所谓“特
别的利益”,我想值得检讨。
  事实上过去问题已经重重。大家一定会说不是已经改革了吗?我们要知
道,竟然越改越糟糕,而且这个不是我说的,前任的考试院长关中也出来道
歉过,说制度越改越糟糕,越改越优厚,是他担任铨叙部部长的时候做出来
的。我想大家应该不健忘,而且这也不是我不礼貌的引述,因为他后来才发
现1995年以后公务人员的年资,虽然没有18%优惠存款,但是所得替代率竟然
从本俸的90%,改为最高达到本俸的140%,不得了啊!如果有人的本俸占总薪
资60%的话,所得替代率就超过80%了,单单这一笔就超过80%了,这还了得?
所以说是越改越糟糕。
  最近,自从前两年的年金争议之后,军公教方面到目前唯一的改革,通
过立法的竟然只是公保,公教保险。公教保险本来是为了建立私立学校教职
员的年金,我想这个是应该要去做的。但是,却夹带着公立学校教职员,以
及公务人员的年金也一并“改革”,目前白纸黑字写在那里,说最高可以到
本俸两倍的80%,就是160%。所以目前的“改革”,竟然是要让所有退休者可
能人人都有100%的所得替代率,我想这件事不是只有执政党可能要被骂,其
他任何反对党好像也没有意见。只能说到目前为止,改革真的是越改越糟糕
了。我们的政府绝对没有能力去承担这么庞大的债务,这是我们所面对的一
个大的困境。
彭:所以依您看,假如军公教退抚也向劳工的劳保制度看齐的话,这个问题
很自然地就可以解决了。
郭:非常幸运,现在我们不要学日本,不必学德国,也不必学美国了,只要
军公教的部份,在总所得替代率上面、退休年龄上面,一律向台湾的劳工看
齐就好。
彭:就是逐渐地提高保费,延长退休年龄,跟降低给付。
郭:对。
彭:朝这三个主轴来走的话,就可以保护我们下一代的年轻人,让他们可以
负担得起。
郭:改革是渐进的,我们只担心没有看到改革。像劳保的改革也是渐进的,
退休年龄慢慢地提升,保费慢慢地增加。同样的,如果军公教要改革的话,
保费不一定要增加,但是退休年龄一定要延后,给付也要逐渐地下降。纵
使在未来五年,我们可能负担还沉重,那就认赔杀出吧。但是一定要让我
们看到五年、十年之后,会有一个新时代来临,而在这个新的时代,让我
们的退休者,包括军公教人员都一样得到保障,整体的财务可以健全,让
我们的社会可以负担得起。
4. 少子化冲击下,劳保年金制度的明天
彭: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上次您提到劳保这个区块,最高的保费是到13%,
万一我们的工作人口持续下降,13%会不会还不足以应付我们社会的持续发
展?
郭:这是有可能的。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目前保费是12.4%,他们做得到,而
且还有大量的节余款。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因为美国最近是一个人
口还在逐渐增加的国家,20年前还是2亿3000万,现在已经破3亿了。所以
关于保费的比例,有时候每个国家、每个社会有不一样的情况,我们要列
入考虑。例如德国,事实上是要到约19%才可以负担整体的支出。所以我们
先提升到13%,事实上,不是不存在问题。我建议,如果参考德国的方式的
话,就不要定13%了,德国的做法是“量出为入”,每年去看他们的支出,
然后决定下一年度要不要升保费或降保费,他们提升保费跟调降保费的规
则,是订在国家的法律里面的。
彭:就是采行浮动保费的方式。
郭:对,他们最低的准备金是0.2个月,只有低于0.2个月,也就是准备金
低于6天,才可以提升保费。社会保险是一个量出为入、随收随付的制度,
不需要累积高额的准备金,这个不只在学理上面有绝对坚强的论据,在实
践上面,德国也有超过100年实际的经验了。
彭:这个是我们未来可以考虑学习的方向。
郭:对。
彭:所以您刚才提到这种浮动的保费,有点类似浮动汇率,或是像我们的
油价浮动调整,这样的弹性,可以让我们未来的社会比较永续的发展。
郭:对。事实上,有人说准备金不够,所以要提升保费,这个立论是不存
在的。只有当期随收随付已经发现了短缺,我们才需要随时去修改费率,
我们称之为“代间契约”generation contract。从这个“代间契约”的观
念出发来讨论,很多人就会认为,是不是用“个人帐户”会比较好?所谓
个人帐户,就是我们劳工退休金条例所规定,由政府所强制提拨6%薪资的
个人帐户,事实上它是一个强制的储蓄,每年、每个月不停地提拨,最后
你只能把所储蓄的钱领回来,当然加上可能的利息,或者是获利。不过这
个钱将来有多少的购买力是不保证的。
其实不论在学理、或实践上面,没有一个进步的工业国家是用强制性
的个人帐户来解决人口老化的问题,因为个人帐户只会增加国家的总负债。
而且对于劳工本身,个人帐户也没有办法解决物价上涨、币值下降,也就
是通货膨胀的问题,所以它对个人保障只有很少的贡献。
彭:可是我们现在这个制度是这个样子。
郭:对。我们误解了,我们误解了。世界银行曾经力推个人帐户的制度,
不过世界银行力推这个制度之后,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史帝格力兹、莫
地格理安尼,都对这个制度发起极为严厉的批判,他们认为这个制度对个
人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浪费国家社会庞大的资源,只会图利这些基金的
管理人。那您就知道为什么国内还是有人很乐意推动这个制度,因为他们
就是基金的管理人。
不过,回到13%的保费,未来如果不够怎么办?这边有一个实际的解决
方案,如果将来劳保的保费不够的话,我们其实有一个美丽的错误,就是
目前强迫劳工一定要提拨6%的个人帐户。
彭:是。
郭:我们可以思考,把个人帐户逐年地转换,例如一年把1%移到劳保来,
两年移2%,六年就把6%都移过来了。劳工个人实际拿到的并没有减少,
一块钱都没有减少,因为等于把强迫储蓄的钱,拿去支付社会保险,支
付社会保险是为了公共利益,应该大家都去支持。如果这样做的话,我
们未来还有6%的预备款。
彭:作为缓冲的预备金。
郭:就是预备金,这样就能把保费从13%升到19%。如此一来,现在我就
不必对个人帐户那么严厉地批判了,那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表示我们将
来还有6%可以慢慢移过来。
另外,或许很多人说,世界各国都有个人帐户,美国也有。其实那
是自愿性的,台湾现在的劳工也可以做,事实上每个企业都可以提拨15%
的退休准备金,可以免税的。即使现在个人帐户已经强制提拨了6%,劳
工还是可以自愿提拨9%,仍然属于免税的范围。
在这一部份,我们期望企业可以额外做一些企业年金的规划。在瑞
士,这称为职业年金,就是Occupational pension。希望今天的瑞士是
明天的台湾,我们也可以把社会保险做得很好,军公教劳工大家都一体
适用,在企业的员工可以有附加的职业年金,军公教人员当然也可以类
似企业年金,有一个附加的年金,我想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彭:非常高兴邀请到郭教授,跟我们探讨台湾未来因应少子化跟高龄化
社会来临,退休制度如何做适当的因应跟调整。郭教授提出了非常详细
丰富的见解,供一般大众了解,也可以提供政府单位,未来在政策调整
跟立法方面,作为重要的参考。
补充资料:劳保修法扩大给付范围,且违反“延后退休”精神,无视
于长期的财务危机,将把台湾带向破产!
郭明政/政治大学法学院教授
报载劳保遗属给付将扩及未受被保险人扶养之兄弟姊妹。如果此一修
法计画属实,那将是国家的灾难。果真如此,劳动部可更名为违宪部,
劳动部长也将是不折不扣的违宪部长。何以如此,其理由如下:
第一、此一修法将扩大劳保的财务负担,而使得劳保遭逢财务危机。
劳动部一再宣称,劳工保险因未有从充足准备金因有破产之虞,乃属
危言耸听。社会年金保险财务系“量出为入”,而不需大量准备金。
虽然如此,仍应力求当期收支平衡。随着年金支出日益扩大,近期内,
极可能需要动用既有结余。劳工保险年金实施时,已有逐年提升保费
以及延后退休年龄之设计,然而立法院却另行增加提前退休之制度,
使得被保险人可在年满五十五岁时开始请领年金,因而增加劳保年金
财务问题。就此,劳动部应严肃以对,并提出修法对策。然而,劳动
部显然未予重视,反而挖一个财务大洞,令人无法理解。
第二,此一修法计画,是完全无视宪法以及大法官会议解释的违宪行
为。在劳保年金实施以前,遗属给付被视为遗产,而有类似继承法之
规定。惟此一规定,在民国九十一年大法官会议五四九号中,被认定
为不符合社会保险之本旨与目的,而为违宪之宣告。据此,劳保年金
之遗属给付,遂有“受其扶养之孙子女或受其扶养之兄弟姊妹”之限
制。宪法为国家之根本大法,大法官又是宪法的守护者,因此大法官
会议之解释,各政府机关无不受其约束。大法官做成五四九号之后,
至少在劳保年金立法之时,有所回应。虽然如此,现行法显然并未完
全贯彻大法官之要求,亦即举凡父母、祖父母,仍不问是否有扶养之
事实,皆可领取。
就现行法,有意见者,当经由司法程序,最后声请大法官会议解释,
请求大法官改变其立场。至于劳动部,则没有不遵行大法官会议解释
的任何空间。既不遵行,不只劳动部长及其有关人员应由监察院纠举
或弹劾,目前的修法也应立即纠正。否则,劳动部将变成违宪部,劳
动部长将变成违宪部长。
第三,此一修法计画,是与社会安全制度背道而驰的修法。
宪法第一五五条社会保险之规定,乃是社会保险的宪法授权。针对此
一授权,大法官会议复明确要求:社会保险立法务必符合社会保险的
本旨与目的,而不能有所逾越。逾越者,即属违宪之立法而无效。准
此,大法官会议指明:遗属给付性质上系所得替代,用以避免遗属生
活无依,故应以遗属需受扶养为基础。按社会保险所保障者,与其说
是劳工等被保险人,毋宁说是每一份薪资应有的社会功能。基此,劳
工保险遗属给付,当扩及同居共财且具有扶养事实之家属,岂是更行
扩大其遗产属性。基于同一理由,任何以基金不足为由,而欲调涨保
费者,亦有违宪之问题。
劳动部的修法,禁不起以上检验。劳动部无视宪法以及大法官会议,
前所未有。政府部会带头违宪,甚且刻意违宪,不只是院际的严重冲
突,也意味着:这个国家正快速崩解。
作者: jiangxw (Goodman)   2015-07-06 14:20:00
too lon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