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lachek,
今天要来谈谈一项将随着《普天之下》资料片推广到全世界的功能——自然灾害,而它在中国的影响尤为特殊。
在评估中古时代统治者的成就时,我们往往考量的是:
他们如何精明地操弄重要派系彼此对立、如何在正确的时间与地点率领军队获得胜利;
换作《十字军之王》的术语,就是他们如何透过安排有能力的继承人与适当的婚姻来经营家族血脉。
但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他们在灾难降临时的应对方式。
当不可想像之事发生时,你是早有准备,还是措手不及?
你能否以王冠所要求的无私关怀照顾子民,抑或会有人趁势而起,展现自己的仁慈?
你能否屹立不摇,还是不得不耗尽所有积攒的善意,甚至出卖灵魂,才能恢复对领土的掌控?
这些,正是我们希望透过“自然灾害”这项功能,来挑战你展现的身为明君的能力。
![]()
众所周知,11 至 12 世纪间黄河泛滥,夺走了数十万人的性命,
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也削弱了宋朝筹措资金抵御女真与蒙古的能力。
而黄河并不满足于仅仅推动宋朝的覆亡
14 世纪,中国落入蒙古人之手,由元朝统治之时,黄河再次泛滥,引发了饥荒与叛乱,
最终催生了红巾军起义,以及随之而来的明朝崛起。
洪水与地震对中国造成的毁灭规模极为庞大,并且直接关联到百姓如何看待王朝是否仍配得上“天命”。
然而,灾难并不会有所偏颇——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人、任何地方。
莱茵河经常泛滥,令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诸侯与城镇疲于应付。
1138 年的阿勒颇大地震夺走了超过二十万人的生命,削弱了黎凡特的穆斯林诸国,短暂地成为十字军国家的一大助力
直到权力真空最终为努尔丁等领袖的崛起铺平道路,使其后来成为抵抗欧洲侵略者的核心人物。
在设计这项功能时,我们必须谨慎拿捏,确保自然灾害能够恰如其分地撼动一地的政治格局,同时又不会让玩家因为这种“身不由己”的事件而受到过度惩罚。
的确,自然灾害本质上是随机的,即便是最睿智的统治者——尤其在中古时代——也无法阻止地震或洪水的发生。
为了处理这一点,我们将设计重点放在自然灾害的“治理”层面——当灾难发生在你的领土之中时,你会如何应对?
为了说明这点,让我们一同进入一段开发人员自己的游戏体验。
时值 1081 年,“诡计者”哈里发马吉德统治着法蒂玛苏丹国。
在他年仅 34 岁时,其父早早死于喉咙轻微不适,于是在仓促下加冕登基。
若不是因为我与哈希姆酋长国的“仇教者”侯赛因及其无神信徒间持续不断的战争,
再加上这个开发测试版本里除错工具正疯狂跳出六百多条错误讯息,埃及这片土地可算得上风调雨顺。
![]()
尼罗河的泛滥向来被视为恩赐,然而今年却异常反常。
河水不断高涨,迟迟没有退去。
情况显然不对劲。
![]()
河水扩张,甚至超越了泛滥平原,吞没一切沿途之物。
我们心知肚明,但芸芸众生大多还浑然不觉(但也差不多了)。
自然灾害是一种“局势”,就像《草原大汗》中的“大草原”,以及《普天之下》中的“朝代循环”与“丝绸之路”。
(译注:原来丝路也是种局势啊,偷偷放个预告是吧)
局势包括参与角色、涉及地理及区域,并且会经历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带来各自的效果与修正。
我看到我们现在正处于灾害的“警告阶段”,目前尚无任何效果——但很快就会改变。
当最初的警示出现时,我们可以选择静观其变,或立即投入力量应对这场浩劫。
若灾害影响到宫廷,则还会多出一个“隔离”的选项
虽然这会在短期内引起巨大民怨,但比起与子民同亡,让统治者活下来坚持到灾难结束,总是更好一点……对吧?对吧?
![]()
不久之后,灾难进入了“冲击阶段”。
百姓如今终于明白自己正处于多么可怕的险境,而他们会怪罪谁呢?
当然是你啦!
当冲击到来时,你会失去正统性。
若你是一位根基稳固、政绩良好并获得百姓信任的统治者,通常损失的幅度还在可承受范围内。
但像我这样刚刚加冕,却迟迟打不赢“仇教者”的哈里发呢?那打击就相当沉重了。
值得注意的是,若你身为中国皇帝,这份正统性的损失将会大幅增加,因为百姓的安危与“天命”有着密切联系。
一场洪水或地震都可能被解读为执政王朝腐败的证据,若灾害正巧发生在“朝代循环”的动荡时期,那么冲击将更加严重。
![]()
许多人会死。
我的同母异父兄弟—穆阿迈尔王子便在其中。
好吧,至少王位宣称者少了一个。
![]()
受影响的不仅是百姓,大地本身也将遭殃。
但愿那个“仇教者”不会趁机落井下石……
![]()
你的伯爵领可能会受到灾害带来的各种不同冲击。
![]()
终于,最坏的情况过去了。
我们现在进入“复原阶段”,可以尝试重建失去的一切,并重拾百姓对你统治的信任。
但即便是这个阶段,也并非毫无代价。
每过一个月仍处于破败之中,你都会失去更多的正统性。
![]()
(图解:附图显示的是灾害局势面板,处于“复原阶段”。
所有受灾的统治者在局势解决前,每月都会额外损失 0.25 点正统性。
此外,在受灾地区内的总督职位在复原阶段撤销成本会降低,让擅长行政的统治者更容易整顿其总督班底,剔除累赘,并提拔更有潜力的人选。)
通往民心之路,自然是用黄金铺就的,越多越好。
但事情也不全是悲观的:
一旦这项大型工程完成,不仅能消除大部分(甚至全部)因灾害而承受的负面修正,还会依照你投入的贡献获得奖励。
此外,若灾害是洪水,受影响的省份还会因洪水留下的淤泥与水分而获得额外加成。
![]()
(图解:附图显示的是“洪水复原”大型工程,其中包含三项必须完成的投资,以及三项可选的投资。
每一项都需要消耗黄金,并会为参与工程的统治者提供若干潜在的效益或奖励。
若你拥有帝国国库,则可用其资金。)
每一个复原工程的花费都可能相当庞大,并且主要取决于受影响的伯爵领数量、它们的开发度,以及灾害的严重程度。
没有两场灾害的处理会完全相同,因此在开销有限的情况下,你或许得仔细考虑先从哪一部分着手。
举例来说,“排水工程”会在十年间大量占用你的军队,但只要一旦投入资金,就能立即获得永久的 +10 直属封臣好感。
不过,像正统性与学识经验这类的主要奖励,则要等到整个工程完成后才能获得。
另一方面,“救济灾民”能在立刻提供民众好感,但同时也会在整个复原期间增加税收负担。
部分项目属于“额外工程”,虽非完成工程的必要条件,但若你有能力承担,它们能带来更丰厚的奖励。
例如,“安置难民”需要你暂时割让一部分土地,直到工程完成前会降低大多数文化角色的直辖领上限,但作为回报,你将获得双倍的正统性与征召兵补员加成。
所有这些奖励与成本都会受到创新的影响——比方说,若你已研发出“战象”,便能更轻易地清理残骸。
但随着时间推移,开发度也随之提升,要是科技落后,后期时的灾后复原成本就会变得更加昂贵。
在 1066 年的起始剧本中,中国已掌握多项相关创新,能更有效地应对灾害;而其他地区则仍需要时间才能迎头赶上。
![]()
(图解:附图显示的是必要工程之一:“排水工程”。
在此案例中需要花费 300 金币,并会在施工期间带来 10 年的征召兵补员debuff,但同时也能提供一个封臣好感buff。
当整个工程完成后,统治者将获得正统性与学识生活方式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若出资角色并非独立统治者,他们依然能获益——总督会获得总督效能经验,若身处于采用功绩制的政权,角色则会获得功绩。)
如果你无力独自支付,或许能找到人帮忙?
自然灾害复原工程的专属接口能让你看见哪些人可能愿意分担部分费用,你也可以试着说服他们出资。
举例来说,我的封臣 希斯恩·艾德道拉酋长与我关系尚可,或许就愿意替我分担“排水工程”的花费,好让我能专心处理“房屋重建”……
![]()
(图解:附图显示两位封臣的名单,他们因有能力支付费用而被列为潜在的工程出资者。
其中一位可由玩家说服而愿意出资,另一位则拒绝参与。)
……只不过他要我付出的代价是给出一个强牵制,但也算值得。
至少他会在一段时间内承受 -75% 的征召兵补员率,要是他哪天真的起兵反叛我……
(译注:唔,给强牵制,然后交换封臣吃-75%征招兵的debuff,果然开发人员比玩家更心狠手辣)
![]()
(图解:角色互动画面中,玩家正在尝试说服封臣出资。
目前对方只愿意在玩家提供一个强牵制的情况下才会同意。
其他选项则包括:提供一个弱牵制,或是直接利用你针对他的牵制。)
(深呼吸)好极了。这办得到的,没问题。团队合作,梦想成真!
也许几年后,我能再说服一个富有的封臣替我分担最后的部分,毕竟这场与仇教者的战争实在耗尽了我……
或者,我可以设法对那位不肯配合的富有姪子捏造一个牵制。
当然,要是我能自己筹到这笔钱就更好了,毕竟我现在正急需这份正统性来彻底巩固我的统治……
![]()
(图解:附图显示的是“灾害复原”大型工程,
其中三项必须工程已有两项盖上了家族印玺,
剩余的一项则还需要 376 金币 才能完成。)
自然灾害将在地图上以两种方式呈现:
1.在灾害的中心会出现地图标记,并且在相当宽松的缩放等级下就能看到,即使在灾害发生于自己领地外也能一眼发现。
选取该标记会开启灾害的局势面板,并显示哪些伯爵领受到影响,其边界会被标示出来。
2.当你放大时,会套用地形特效着色,让你真正感受到灾害带来的毁灭性!
原本我应该在这里展示一张震撼的截图,不过它们目前正在进行地图图像升级后的最后调整,所以还得等你进入游戏后才能看到。
自然灾害显然不会理会疆域边界。
一场洪水会影响沿河的所有伯爵领,一场地震则可能横跨多个领地。
若单一场灾害波及多个领域,则会在每个领域各自启动一个复原工程。
你只需支付自己领域内省份的费用,但同样地,也只有这些省份能享受到你的投资成果。
一旦最后一个复原工程完成,灾害局势就会消失。
最后,我们来谈谈发生的频率——以及中国。
自然灾害属于罕见事件。
你可能打了一整局,数百年下来都不会真正遭遇一次。
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你的领地地形与游戏所处的区域。
历史上在本时期曾遭受地震或洪水的地区,其发生机率就更高。
一旦某个地区受灾,灾害的震央更可能落在适合该类灾害的地形上。
多山地区更容易发生地震,远离大河的省份则不会遭遇洪水。
然而国度越大,牵涉的地域越多,遭受灾害波及的风险就越高。
对于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度而言,必须应对灾害的可能性极高。
值得庆幸的是,皇帝拥有两种多数统治者没有的工具来应对:
1.帝国国库,可用来取代黄金支付大型工程;
2.以及众多总督,他们高昂的薪俸在王朝命运岌岌可危之际,确实更应该用来共体时艰,而不是拿来把自家住所扩建成豪宅。
随着灾害对正统性的影响日益加剧,
加上朝代循环不息,以及百姓普遍认为“天降灾异,示王朝将更替”,
自然灾害很可能成为压垮(或成就)一个中国王朝的关键。
我们希望你能享受这个展现仁政的机会;
而对于更狡诈的玩家来说,也许你能把这场动荡化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