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西会战
成功在巴西东北角及圣保罗附近建立两个防御阵地的土军开始向巴西内陆推进。依作战本部的作战想定,是以两支装甲集团军分别由南北两个方向向西,绕过丛林地形,展开钳形攻势,包围并歼灭夹在两个阵地中间的盟军主力。
巴西会战于是爆发。
会战中土军的装甲部队顺利的向西完成战术目标,共计合围了盟军约40余师,加以歼灭,成功打通并联结南北两大阵地。
巴西会战结束后,为了增派航空兵力,以及面对广大的南美战区,在缺乏后备兵源的情况下,作战本终于下达次一阶段的徴兵命令,宣布动员全国20%的成年男子入伍,并从本土调来21师的巴尔干集团军,及3个装甲师的土耳其共
在经过整理战线及重编作战序列后,整个南美战区土军的作战序列如下:
亚玛逊河流域战线:
中央集团军:计55师(山地、步兵师)
第二装甲集团军:12装甲师
空降部队:8空降师
土耳其共和卫队:3装甲师
阿根廷战线:
阿根廷战线:
阿根廷集团军:21师
第一装甲集团军:12装甲师
罗马人民志愿军:10步兵师
全部共计121师投入南美战区。
2、乌拉圭大回旋及阿根廷闪击战
1956年12月,土军首先向阿根廷方向战线发动攻势。土军第一装甲集团军集中兵力沿海岸线向乌拉圭首都方向突破,接着向西南方向回旋运动。
由于此时巴拉圭尚未参战,保持中立状态。防线被土军装甲师突破的盟军来不及向袋口逃逸,几次试图打穿包围网突破均未能成功。土军的乌拉圭大回旋作战合计包围了盟军南方主力约90余师,只能坐以待毙。
1957年1月,盟军陷于乌拉圭包围圈的兵力被土军击破,南方战线主力一空,在陷入绝望的情形下,57年1月巴西投降,紧接着2月,乌拉圭投降。
南线的盟军试图在阿根廷及乌拉圭重新建立防线,与南下的土军第一装甲集团军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展开混战,双方都在试图包围与反包围作战。而土军南线剩余兵力则在巴西乌拉圭方向清缴盟军残余部队。
4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附近的战役基本结束。土军装甲师快速的在阿根廷大草原向南及向智利方向展开运动战。
5月阿根廷投降,6月智利投降。至此,南美阿根廷战线的战役基本结束。
一切看似都很顺利的土军,原以为南美战区接下来仍会顺利进展,很快就会结束,没想到即将出现在眼前,却是地狱般的亚马逊河流之战。
3、南美空中大决战
前面曾说到,大西洋横断作战中,土耳其派遣了600架各式战机投入战场。其实这仅是南美空战的序曲。
整场南美空战,土耳其不计战损,一共编派了8000各式战机投入战场。击落盟军近20000架战机,战损近10000架战机,交换比约1:2。这还是南美空战尚未结束的情况。
南美空战可以说是土耳其与美帝在南美上空,国家整体实力的大对决。
在空中,双方拼的是消耗战。在地面,除了陆军争夺机场的控制权外,土耳其投入了大量的民间物力抢修基础建设和机场。
南美空战的特性是空域广大,而机场相较于欧洲战场较为有限。因此飞机的作战航程及对机场的控制掌握,就会大幅影响作战效率,并进而影响交换比。
这是土耳其虽然飞机数量上不及盟军,却能在交换比占上风的原因。
4、亚玛逊河流域战及安地斯山脉之战
对土耳其来说,亚玛逊河流域是前所未见的地狱。
除了要面对数量庞大的盟军(主要为美军)外,亚玛逊河流域的基础建设破烂,土军经常要在缺乏补给的情况下作战。更要面对数不尽的丛林地形,似乎永远走不出丛林。
除此之外,亚玛逊流域东西横向的水文特性,更让土军经常要在跨河作战的情况下面对盟军的防御工事。
在西边,则是南北纵走的安地斯山脉。盟军凭著这两大地利依托,对土军进行逐次抵抗,战局重新进入焦灼的阵地战,土军只能缓慢推进,决策高层对此逐渐不耐。
终于,为了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打穿亚玛逊河流域。1959年1月,在激进幕僚建议之下,土耳其于圭亚那朝盟军大兵力阵地,投下第一颗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