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连线的状况因为最新版本不稳定的关系而不大顺利,特别是最初一小时里面频频出
现各种OOS或者错误讯息,也因此房主必须不断地重开游戏和读档,因而减缓了游戏的进行
速度。
连线状况不稳只是导致这一晚只进行了短短五年的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地
中海在这短短的五年中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役,这使得参与的两方必须时常按下暂停键
来进行协商谈判的动作。
1474年,刚从前几次包围网中复原的奥图曼土耳其大苏丹对威尼斯共和国宣战,英国与法
国则分别站在土耳其与威尼斯那边参与了这场战役。如果算上三年多后加入土耳其阵营、
突袭法国后方的卡斯提尔,那么环地中海的强权几乎都已经到齐了。
世人的目光自然全部都投注到地中海上头。
就身处于暴风边缘的波兰角度观察,这场战役本身可以大略分成四个阶段:
首先是土英联军占上风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土耳其轻易的击溃了威尼斯附庸拜占
庭与塞尔维亚的主力,并且横扫了整个巴尔干半岛。而土耳其与英国的联合混编舰队亦将
威尼斯的舰队给围困在威尼斯港口中,并连带将威尼斯的两万陆军主力给围困在岛上面动
弹不得。驰援威尼斯的法国大军,则被宣称严格中立而拒绝军通的奥地利给挡下,无法第
一时间增援北义与巴尔干。在发现没有其他国家愿意协助自己后,威尼斯总督发布了著名
的抗战到底宣言-似乎决定仿效当年的莫斯科大公打一场大卫国战争。
威尼斯的负隅顽抗出乎土耳其的预料。土耳其原先或许是想用闪电战术来逼降威尼斯、迫
使其放弃克里特岛。然而威尼斯拒不投降的当下,土耳其只得下令建造一支运输舰队以便
用来登陆威尼斯。战局于焉进入第二阶段。
在这场战役第二阶段的开头,威尼斯透过外交关系找到了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盟友:瑞典
。由于先前与莫斯科的缠斗,瑞典王国已经欠债两千元、濒临破产边缘,加以地理隔阂,
使得多数国家自然都没有料想到瑞典居然能在地中海大战中扮演任何举局轻重的角色。
尽管国债冲天,瑞典国王仍旧勉强保住了一支约二十几艘桨帆船的波罗的海舰队。而对威
尼斯总督来说,若能获得这批舰队的帮助,再加上法国与自身的海军实力,便有机会可以
一举突破土耳其对威尼斯港的封锁。威尼斯总督立刻遣使带了黄金去见瑞典国王,而需钱
孔急的瑞典国王自然立刻答应,派出舰队开始绕行西欧准备加入地中海战局。
不知何故,威尼斯这个拉拢瑞典舰队的计画仍旧走漏至土耳其苏丹的耳中。大吃一惊的土
耳其苏丹为了避免瑞典海军改变地中海平衡,立刻也派遣使者携带了更大量的黄金去见瑞
典国王,要求其收下黄金后退出这场战役。而瑞典国王呢,正如前述,需钱孔急。于是开
至伊比利半岛附近的瑞典舰队,又开始往老家折返。
据后来不知名的瑞典官员透露,在这场地中海大战中,什么事情都没有做的瑞典,光是靠
著这支炙手可热的海军就成功的赚进数百黄金-使得其能一口气偿还了超过1/3的国债。
当真是世事难料
![]()
成功劝退瑞典海军的苏丹,眼看胜券在握,仿佛威尼斯的投降似乎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然而苏丹却在此时犯下一个致命的失误:那就是土耳其并没有注意到其停泊在威尼斯港口
外的舰队正在缓缓承受着耗损,而随着战事的拖延,这些耗损也就逐渐加剧。
精明的威尼斯总督则将一切看在眼里,威尼斯总督算好时机,趁土耳其舰队因耗损而分崩
离析的那一刻出击。由于严重的耗损,土耳其的舰队在碰触到威尼斯海军的前一刻便已全
部沉没,仅剩下赶来驰援的英国舰队。
而在地中海,英国的大战舰并不是威尼斯桨帆船的对手。
![]()
威尼斯与法国的混编舰队成功地以极小的损失(莫约五六艘),一举将五十艘以上的土耳
其和英国联合舰队给送入地中海深处。因为一个疏忽而导致海权彻底失去的土耳其大苏丹
,自此便已明白这场战役难以求胜了。
然而土耳其的不幸并未因此结束
战局的第三阶段,是法国大军的驰援。即便奥地利方面拒绝给予法国军事通行权,法国仍
旧成功地从数个神罗AI国家手中拿到了军通,而其四万大军在绕行了半个神罗之后,终于
通过匈牙利抵达巴尔干半岛。
![]()
解除海上威胁的威尼斯佣兵团也随之杀出,开始配合法军将土耳其的大军往后推并夺回失
土。土耳其与威法联军在阿尔巴尼亚、南塞尔维亚与北希腊交战多次的结果已使其损失惨
重。法军的高士气证明了是个致命的决定因素。
绝望的土耳其苏丹开始积极游说奥地利与卡斯提尔投入战场,而后者则在这时候加入战局
,开始对南部法国进军。然而法军亦早有准备,已经在南法插了很多要塞。这使得卡斯提
尔必须先花上一两年的时间突破要塞防线才有可能与土军合流。
眼看着即便两面作战也似乎行有余力的威法联军逐渐占据上风,土耳其苏丹无奈之下只得
要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出面调停。战局于是进入最后一个阶段:谈判。
经过双方超过半小时以上的外交折冲,威法双方勉强在奥地利的施压下同意了土耳其阵营
的白和平请求。然而谁都知道这场战争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土耳
其担心法威联盟的过度强大-依旧存在。更有甚者,或许有更多的问题因为这场地中海大
战而被突显了。
---------------------------------------
那么没有直接卷进这场风暴的其余强权呢?
仍在殖民的葡萄牙对于这场地中海大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且在卡斯提尔参战后一度
有考虑是否跟进。然而最终葡萄牙仍在这场大战中选择了中立。
瑞典的状况大体正如前述,而除了靠着一支存在舰队而赚取大量黄金外,其也成功的取得
了波兰以外的金主。英格兰王国在这五年内取代波兰,成为瑞典最大的债权国。瑞典靠着
给予英国贸易力量的方式来从英国那边换取资金援助,以偿还贷款。这个成功的策略势必
能大幅加速瑞典偿还债务的速度。
北方之熊莫斯科有着比瑞典还要严重的债务问题,然而他却没有像瑞典一样的好运能去透
过这场战争大发战争财。眼看瑞典已经还完1/3的债务,依旧处在破产状态的莫斯科只能勉
强在波兰的帮助下击退了诺夫哥罗德的入侵、夺回了部分失土,并且与远在伊比利半岛的
卡斯提尔达成军事同盟的协议以防备游牧的趁虚而入。然而任谁都看得出来,莫斯科还有
很长一段的国力恢复期要走。
大概没有一个国家像奥地利这样,如此犹豫要不要投入这场地中海大战了。身为神圣罗马
帝国皇帝,威尼斯与法国的壮大毫无疑问对其来说是个如影随形的潜在威胁。在战局的最
后,奥地利大公一度似乎已经准备要加入土耳其阵营了。然而其最后仍是选择透过外交调
停的方式来发挥其影响力。至于个中权衡考量因素究竟为何,或许得等到奥方自己的资料
公布后才有一窥究竟的可能。
最后是处在暴风边缘的波兰。波兰在这五年内基本上作为不多,除了帮助瑞典与莫斯科平
乱和击退外敌之外,便是出兵瓦拉几亚。除此之外,波兰与奥地利大公和葡萄王国王一样
,在这场地中海大战中选择了维持中立的观望姿态。究竟波兰未来的外交政策会怎么走,
波兰自己也在犹豫着。
平心而论,这依旧是相当精彩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