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与葡萄牙的贸易竞争
加上潜在性周围小国变为其保护国的风险
台湾与葡萄牙恶化成宿敌关系
然而 外交科技落后1级 与军事科技落后2级的状态
却让台湾人感受到相当沉重的压力
于是对于政党轮替的不安
就成了执政党用以打击对手的口号
不负众望的 连任的总统避免了政策空转而大幅提高效能
但贵族共和8年一次的轮替失效
亦对共和传统造成不小的伤害(-20)
另一方面 为了追赶军事科技
台湾也开启了防守理念(Defensive) 与进攻理念(Offensive)
并将国家重点放在军事研究上
利用每个理念-2%军事科技费用的效果来提高研究效率
再配合偷师葡萄牙科技的-10%研发
十多年后 科技终于能够并驾齐驱
而随着殖民地的增加与科技进展
台湾国也能够支持约40支部队与70艘舰船了
(嗯...虽然其中一半是海盗...)
抓住一次葡萄牙对摩洛哥(Morocco)发动侵略战争的机会
台湾国亦同时向葡萄牙宣战
目标是要拿下 苏门答腊岛 南端的三块殖民地
毕竟这次是 地头蛇 对 双头长颈龙 的作战
相同的科技条件下
葡萄牙零星的驻军(约5k)根本无法抵挡台湾大军的压境
转眼间三块殖民地就落入台湾国的掌控
然战争分数却只不过得到区区8分
远远不足割地和谈的条件
然而 尚未探索未知区域的台湾
亦不可能靠占领获得更多的分数了
陷入僵局 总统也开始思考这次的军事行动是不是太过莽撞
虽然认定葡萄牙的盟友 英国 与 西班牙
不太可能出兵到这遥远的东南亚
但那12万的联盟总兵力与110艘的舰船
仍旧是令人忐忑不安
正当思索著该不该派遣探险家前往印度建立新航线时
各地突然紧急军情回报
马尼拉 高雄 特尔纳特等地同时受到敌军围城
尽管最大股的敌军也不过才1万2千
但围城状态却很快由负值转正
这才惊觉所有殖民地成长的省分
从来就没有过对其防御堡垒做强化
上次对大明海军的完全封锁
反而变成陆上防御的致命盲点
深怕守军支持不住
总统连忙指挥还留守在苏门答腊岛战区的驻军赶回国内支援
就在这支载运著2万人部队的舰船准备进港时
迎面竟然出现西班牙的远洋舰队
惊慌之下 指挥系统还没统一双方就开始驳火交战了
我方阵容是9艘卡拉克帆船与20艘槽型船(flute)
而西班牙则是5艘卡拉克帆船 3艘战桨船(war galley)与14艘槽型船
单论帐面火力我方仍是占优
但最致命的问题是我方槽型船载满陆军啊
根本经不起硬碰硬的消耗战
紧急之下 快讯通报还在北京抢钱的第一舰队赶回协同作战
而西班牙不愧是久经海战的洗礼
指挥舰队的二星提督很快就组好防卫阵型
尽管火力弱势 仍利用优秀的舰队运动回避砲火
更靠单点砲击给予台湾舰队致命伤害
为了全力阻止西班牙砲轰运输船队
台湾的卡拉克帆船甚至不惜用船体硬扛砲击
然而 由于缺乏统一的指挥
台湾的各舰船只能像散沙一般独立作战
双方分庭抗礼的作战了十多天
火速回程的第一舰队仍是没有赶上
虽然火力略胜一筹的台湾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但代价是 成功上岸的部队只剩下8千
有1万2千人还没有见到敌军就这样葬身海底..
而西班牙这只远洋舰队则永远成为了历史名词
台湾这死里逃生的部队
反而更坚定了他们的作战意志
矢言要替未能上岸的同僚们报仇雪恨
会合了新训的8千人
这一万六千人的部队迅速打垮了围城的西班牙部队
台湾不接受这支部队的投降
就这样在马尼拉埋葬了这一万两千的异乡人
而这个血腥的战场亦有了别名"红色海岸"
经过这次的教训
台湾国把第一舰队重新收归国编
肩负起巡防境内海域的重责大任
新建立的运输船队运载着主力部队
很快就击溃了所有伺机围城的敌军
这场战争持续了15年
英国人自始至终并未派遣过部队
西班牙自从红色海岸战役之后也选择置身事外
葡萄牙陷入双头战争使得国内厌战情绪高涨
最终不得不与台湾国坐下来协商议和
而台湾在战争分数很有限的情况下 只能割下巨港(Palembang)
与原先将葡萄牙赶离麻六甲的目标相差甚远
也没有办法令葡萄牙释出保护国
如此的惨胜 台湾在麻六甲并没有取得什么利益
总统对于这次的军事行动 对民众承认了失败
而此时 台湾内部的矛盾开始激化
战时动员戡乱的条款 令总统共续任了三次
如今共和国的传统掉到仅存40
使得国内抗议声浪不断
维稳费用亦变得非常高昂
而泉州似乎有国外势力的介入又开始蠢蠢欲动
现在 台湾国不再是先前默默无名的小型岛国
而是已然摇身一变成了东南亚的超级强权
然其动荡不安的内部冲突
与大明虎视眈眈的军事威胁
正是眼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