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转:港人看布袋戏 史艳文曾在亚视上映

楼主: ykkdc (ykk)   2022-06-18 08:24:46
转贴网址:
https://www.acoo.hk/oasis/%E3%80%90%E7%B4%85%E7%9C%BC%E3%80%91%EF%BC%9A%E4%B8%
80%E5%80%8B%E9%9C%B9%E9%9D%82%E6%99%82%E4%BB%A3%E7%9A%84%E5%AE%8C%E7%B5%90/
缩址:https://reurl.cc/2ZOZ69
【红眼】:一个霹雳时代的完结
撰文:红眼 17-06-2022
于台湾布袋戏地位显赫的“八音才子”黄文择因病辞世,无奈香港较少媒体关注,甚至很
多人都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但对于像我这种年轻时很喜欢布袋戏的香港观众,他的逝去
,其实就像黄夏蕙决定移民离开香港一样令人惋叹,也为一个逐渐淡去的时代划上句号。
台湾布袋戏曾于上世纪至千禧年间盛极一时,但在香港始终不普及,应该只有某部分八、
九十后看过。亚视于谷底晚年做了一个最成功的决定,就是购入台湾布袋戏经典《大儒侠
史艳文》(原名《云州大儒侠》)。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香港的电视台,也相信是最
后一次看到布袋戏。
《云州大儒侠》其实是黄文择父亲黄俊雄的成名作,堪称台湾布袋戏的镇岛之宝。早于
70 年代,黄俊雄继承其父黄海岱的衣钵,带领传统布袋戏剧团走向影像化,且将父亲所
改编的剧目《云州大儒侠》制成电视剧,结果红遍全台,还因为太受欢迎而在戒严时期被
禁播。不过,像我这一批新生代香港观众,看的其实是 2000 年的《云州大儒侠》千禧重
制版。将历史、武侠、玄幻、神怪集于一身,结合土炮的影视特技与传统人偶剧场,独特
的念白,华丽的服装,还有那无限广阅的神魔人江湖,最初在电视机看到,简直是眼界大
开。但好景不常,香港版《大儒侠史艳文》其后因为收视欠佳,节目播出时间屡遭改动,
被编排到一般学生不易看到电视的冷门时段,于是便由每日收看变成隔日、或者偶然才能
看到一集,最后更被腰斩或草草收结。
然而,说《史艳文》当年收视差及没观众缘,个人觉得肯定不是。在往后十多廿年,只要
是看过、或者对台湾布袋戏稍有认识的香港朋友,百分之一百都会记得亚视播过《史艳文
》,而且不乏爱好者,剧中角色虽多,恩怨情仇综横交错,但总能够如数家珍,而且话匣
子一打开便说到没完没了。至少对香港的布袋戏观众而言,它也曾经深入民心,影响力毋
庸置疑,在我心目中更是亚视的末代奇蹟。
再者,香港版《史艳文》是“半粤语”配音,比起台湾原版还多了一重“再创作”的成分
。剧中许多插科打诨的台语对白,当年为了贴近香港观众,都被改编成中英夹杂的粤语,
而且许多语境落差较大的内容,都改成本土时令笑话,作为外购配音剧,它又有一点本地
广播剧的原创味道。更奇特的是,角色插曲和片尾片头曲则沿用台语,即布袋戏歌后西卿
所唱的版本,保留了原本神髓。这其实是台湾传统戏剧一次非常破格的在地化实验,而且
,在千禧年间,港台两地关系不像今日那么亲近,于香港公营电视台的儿童节目时段,播
放一个半粤语半台语的节目,如今看来是难得一见的文化交流,甚至是很大胆的尝试。同
代很多朋友第一次接触台语歌,大都来自五月天或者伍佰,但像我一样看过布袋戏的话,
就应该是西卿(苦海女神龙)与黄妃(非常女)。只可惜这方面的讨论历来不多,亚视亦
似乎看不到它背后的文化价值,就此盖棺易主。
后来让我真正进入台语的布袋戏世界,其一是台湾漫画大师郑问曾经跟黄玉郎旗下的玉皇
朝合作,而他选定的作品就是改编自台湾布袋戏的《大霹雳》(可见当时布袋戏已是台湾
最红的版权商品),其二是在部份屋邨商场买到一些盗版的霹雳布袋戏剧集。由黄俊雄两
子黄强华(原名黄文章)与黄文择所创办的霹雳布袋戏,算是《史艳文》的精神续作。要
知道台湾布袋戏从制作、操偶、配音以至献唱主题曲都是“家庭作业”,从黄海岱、黄俊
雄到黄文择等人,父业子承三代经营,但黄氏家族本身都有许多问题,譬如黄俊雄与歌后
西卿再婚,前妻所生的黄文择和黄文耀本为孖生兄弟,因避祎而将黄文耀过继给伯父黄俊
卿,种种因由,都造成后来各人自立门户,从同源血亲变成同业竞争的关系。黄氏的三代
情仇,跟他们制作的史诗式布袋戏一样好几天都说不完,网上倒有很多专业分析,我就不
班门弄斧了。总括而言,黄氏后来分为金光(黄俊雄)、霹雳(黄强华与黄文择)和天宇
(黄文耀)三家,一般香港观众最先接触到的是金光新版《史艳文》,但千禧年过后,其
实台湾布袋戏以青出于蓝的霹雳为首,也算是在数码媒体年代发展得最成功的一脉。霹雳
台柱清香白莲素还真亦因而成为台湾布袋戏的代表人物。当然,素还真的真身——八音才
子黄文择归功不少,亦是整个霹雳武侠世界的灵魂。所谓八音才子,就是一人分别声演多
名角色,又称单口配音,是土炮自家制作的标志,这个传统还一直延续到前几年黄文择因
病无法胜任大量配音工作为止。
进入数码年代,布袋戏有意跳出传统电视框架,积极发展多媒体周边业务,最记得是推出
过一款 RPG 电脑游戏。坦白说,游戏本身不算出色,但对了解霹雳布袋戏众多角色关系
,算是入门速成班。只可惜那年家里只有一座“文书处理”电脑,机能不好,而游戏系统
亦不完善,结果玩到中途就会在特定情节自动弹出,重玩了几遍都看不到最后结局。正如
亚视的《大儒侠史艳文》被调走及腰斩,郑问的《大霹雳》只连载了短短一年,便因为销
量和合作关系欠佳而草草收笔,都是命途多舛,无疾而终。
跟喜欢过台湾布袋戏没太大关系,然而,后来我是真的去了台湾读了几年书。虽然随手可
以买到、看到布袋戏,却反而再没有令我产生兴致,总觉得少了那种欲罢不能的味道。近
十多年间,见证著霹雳布袋戏进一步变得商品化、所谓的 IP 化与电影化,而我就因利乘
便入戏院看过票房灾难的《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谜》。只能说,为赶上新时代而切足转型
,改为复制大量现成的电脑特技,未必是最适合它的姿态。当然,电影再差都不及看着素
还真和谈无欲等经典旧角色,纷纷沦为便利店联名商品及台湾文创特产那么令人反感。
倒是在台湾研究所里,不出所料有几个仙风道骨的布袋戏粉丝,其中还有云林县长大的同
学,甚至觉得布袋戏是云林之光,他们对于我这个香港外籍生居然都那么“识货”略感意
外,自此待我亲近了一些。不过,攀谈几句之后,只觉他们对台湾布袋戏的熟悉和研究程
度,已达世外高人境界,见过他们唇枪舌剑,从此只敢说纯属过客,不敢随便自称熟客。
对台湾布袋戏的兴趣,或许跟我从小喜欢日本特摄片有关,毕竟两者都是同代诞生的影视
特产,但随着时代改变,娱乐工业多元化、网络媒体兴起,便将布袋戏从家传户晓的传统
艺术推向边缘。说来遗憾,日本的特摄片至今仍能推陈出新,《假面骑士》开播已经五十
年,近年甚至声势回勇,然而,台湾布袋戏则可能因为“家庭作业”的传统,受制于固步
自封、后继无人等问题,它的魅力注定会被新时代淹没。既是人事,也是天意,2011 年
云林县一场失火事件,将霹雳布袋戏的制片厂付之一炬,素还真以及其他重要角色的原型
人偶尽数报销,或者意味着整个工业已在步向最后的黄昏。
后来网络普及,轻易可以找到不同版本的《云州大儒侠》,也终于想通,原来当初黄海岱
将明代名将文素臣的事蹟改编成布袋戏,是在日治时期寄意抗日复国,意味深远。但我最
怀念的,仍是那个准时打开电视机,永远嫌一集太短,没有网上重播、没有懒人包,三不
五时要跟朋友讨论追问剧情的年代。当然,那个年代已经远去,而且来得有点奇幻色彩,
因为黄文择的孖生兄弟黄文耀亦刚在今年二月过身,同时出生、同年逝去,黄俊雄亦同时
失去了两位离家出走的儿子。
在霹雳布袋戏成千上百的角色里,我最喜欢插科打诨的秦假仙。看他的鼻子就知道是传统
戏剧里专门搞怪的丑角,但秦假仙亦是少数从《云州大儒侠》过渡到“霹雳”世界,见证
父子两代布袋戏发展的重要角色。秦假仙有很多伪名和分身,他的真正身份当然也是八音
才子黄文择。事实上,秦假仙本身的设计就有一人分饰多角的投射,挺有后设意味。遗憾
的是,如今八音已成绝响,黄文择的离开,同时意味着秦假仙、素还真、叶小钗、傲笑红
尘、乱世狂刀等有名有姓、亦邪亦正的江湖侠仕,就在同一日告别人间,留下一个说不完
的奇幻大观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