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楼主: AreLies (谎言)   2024-04-30 12:48:22
原文转自 PC Unboxing
网页好读版:
https://pcunboxing.com/z790-aorus-pro-x/
https://i.imgur.com/iLF4LLu.jpeg
银白色热片以及 PCB 就已经有相当足够的吸引力了!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搭载 18
+1+2 相供电、8 层 PCB 建置、5 个 M.2 扩充插槽、PCIe 5.0 x16 显示卡插槽、4DIMM 记
忆体插槽最多可扩充 192 GB 容量、QVL 列表标榜可超频至 DDR5-8266 MT/s、5GbE LAN &
Wi-Fi 7 等设计规格以及扩充性能,为外观派消费者带来好看且够用的主机板选择,内建的
Sensor Panel Link_USB Type-C 插槽还可以再多设置一个机壳内小萤幕来搭配装机展示!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规格:
尺寸:ATX 30.5 x 24.4 cm
处理器支援:Intel 12th/13th/14th Core i9/ i7/ i5/ i3、Pentium Gold、Celeron
处理器脚位:LGA1700
CPU 供电相:18+1+2 相
芯片组:Intel Z790
内存:4x DDR5 DIMM 插槽、8266(O.C.) MT/s、最大容量 192 GB(单一插槽支援 48 GB
容量)
内存认证:Intel XMP (Extreme Memory Profile)
显示输出:HDMI 2.0(4096×2160@60 Hz)、USB Type-C(4096×2304@60 Hz)、USB Type-C(1
920×1080@30 Hz)
扩充插槽:1x PCIe 5.0 x16、1x PCIe 4.0 x16 (支援 x4 模式) 、1x PCIe 3.0 x16 (支
援 x4 模式)
储存插槽:4x SATA 6Gb/s、M2C_CPU 25110/2580 PCIe 5.0 x4/x2、M2A_CPU 22110/2280 P
CIe 4.0 x4/x2、M2Q_SB 22110/ 2280 PCIe 4.0 x4/x2、M2P_SB 2280 PCIe 4.0 x4/x2、M2
M_SB 2280 SATA 及 PCIe 4.0 x4/x2
网络:Realtek RTL8126 5GbE
无线:MediaTek Wi-Fi 7 MT7927、Bluetooth 5.3
音讯:Realtek ALC1220-VB
USB埠 (前置扩充):1x USB 3.2 Gen 2×2 Type-C、2x USB 3.2 Gen 1(支援前置四个 USB
3.2 Gen 1 埠)、2x USB 2.0/1.1(支援前置四个 USB 2.0 埠)
USB埠 (后方 I/O):1x USB 3.2 Gen 1 Type-C(10G/DP)、1x USB 3.2 Gen 2×2 Type-C(20
G)、2x USB 3.2 Gen 2 Type-A、4x USB 3.2 Gen 1 Type-A、2x USB 2.0/1.1 Type-A
RGB:3x ARGB 5v 3-Pin、1x RGB 12v 4-Pin
FAN:1x 4-Pin CPU Fan、1x 4-Pin CPU OPT、4x 4-Pin SYS FAN、2x 4-Pin SYS FAN/PUMP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开箱
GIGABYTE 这张全白色的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笔者从 2023 年七月八月的时候听到
消息就相当有兴趣,从一开始就在跟技嘉交流说能不能借来开箱,想不到一等就等了八个月
才开箱到…
在这款型号之前 GIGABYTE 白色的 Z790 只有 AERO G 创作者系列,Z790 AERO G 只有散热
片是白色的;PCB 还是黑的,在 PRO X 系列之后则是有价格更加亲民的 ELITE AX ICE 系
列可以选择,或许后面也可以开箱 ELITE AX ICE 系列给各位玩家们看看。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目前在台湾销售路定价为新台币 13490 元,该系列另外还有
支援 AMD Ryzen 7000 使用的 X670E AORUS PRO X,价格比起 Z790 芯片组的还要更便宜一
些。
https://i.imgur.com/S5ynCSf.jpeg
^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支援 Intel LGA 1700 脚位处理器使用。
https://i.imgur.com/lmQbsKD.jpeg
^ 盒装背面有产品特色跟基本规格。
定价以及产品定位属于高阶型号区段的 Z790 AORUS PRO X,考量到大致价格区间以及白色
外观这两个条件的话,大致上的比较竞品型号有:MSI 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NZXT
N7 Z790、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II 等等,但其他这几张都是散热片做白化设计
而已还是使用黑色 PCB,对于白色装机军团来说还是无法全面满足需求,LGA 1700 主机板
在外观跟价格上可以与之对比的,或许就只剩下二手价的 ROG MAXIMUS Z790 APEX,但我觉
得刀硕粉应该是不会太轻易放手那张 2DIMM 白色内存超频特化板子就是了。
使用 ATX 版型的 Z790 AORUS PRO X 尺寸为 30.5 公分 x 24.4 公分,这同时也是大多数
常见机壳都能够支援的尺寸,在相当够用的扩充性与安装相容性尺寸间最为平衡的一种规格

在 18+1+2 相 VRM 供电区块设置了散热装甲(VRM Thermal Armor Advanced),透过内嵌 8
mm 镀镍热管搭配 7 W/mk 导热垫协助散热,而 M.2 SSD 安装区块以及 Z790 PCH 区域也有
M.2 Thermal Guard XL 加厚散热片,以及 M.2 Thermal Guard Ext 大面积散热片辅助散
热。
https://i.imgur.com/clnUxjb.jpeg
^ Z790 AORUS PRO X 是 ATX 版型,尺寸为 30.5 公分 x 24.4 公分。
https://i.imgur.com/3rICIBJ.jpeg
^ VRM Thermal Armor Advanced 散热装甲跟 M.2 Thermal Guard XL 加厚散热片。
https://i.imgur.com/KjOS45z.jpeg
^ 主机板背面展示。
https://i.imgur.com/NFXaEIn.jpeg
^ 针对显示卡承重设计去加强的特制背板。
Z790 主机板支援 LGA1700 脚位的 Intel 12/13/14th Core i9/ i7/ i5/ i3、Pentium、Ce
leron 处理器使用,但 Z690 芯片组在更新 BIOS 版本后也能够支援 Intel 12/13/14th 处
理器,若手上原本就已经有 Z690 主机板的话是可以直接延用啦,要不要花钱从 Z690 升级
到 Z790,就看这张 Z790 的外观是否对你有足够吸引力 。
https://i.imgur.com/plLwOFa.jpeg
^ Intel LGA 1700。
https://i.imgur.com/cn8nHdo.jpeg
^ 这次搭配 Intel Core i9-14900K 进行测试。
接下来带大家一一来看看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上的各项扩充与供电插槽吧
,在主机板左上方处设置了双 8-Pin 处理器 ATX_12V 供电插槽。
主机板右上角则有两个 4-Pin 风扇供电插槽,分别为 CPU_OPT、CPU_FAN 风扇与水冷供电
插槽,安装一体式水冷时可以将水冷头 PUMP 供电及水冷排风扇线材安装于此,右边则有 A
RGB 5v 3-Pin 插槽。
https://i.imgur.com/NyhjgJB.jpeg
^ 主机板左上角的 ATX_12V 双 8-Pin 处理器供电插槽。
https://i.imgur.com/wPTiWe1.jpeg
^ CPU_OPT、CPU_FAN、ARGB 5v 3-Pin。
四槽的 DDR5 DIMM 双卡扣内存插槽,支援 Un-buffered DIMM DDR5 内存使用,四条插
槽最大扩充容量总计为 192 GB,也就是单条容量上限为 48 GB,memory overclocking QVL
频率标榜可达 8266 MT/s(oc),但选购搭配安装的内存型号还是要以主板 memory QVL
相容性报告为主去挑选较好,Z790 AORUS PRO X 同时也支援 Intel XMP 3.0 (Extreme Mem
ory Profile) 内存一键超频技术认证。
现在配单时经常选购的 2 DIMMs 双通道内存套组,建议优先安装在 A2、B2 插槽(左边
数过来第二、四槽位),将两条内存安装在这两个位置,内存能够更容易以较高的频率
来运作。
https://i.imgur.com/VSFQIge.jpeg
^ 4x Un-buffered DIMM DDR5 内存插槽,最大支援 192 GB 容量扩充,QVL 最高支援 82
66 MT/s(O.C.) 。
主板右侧设有主机板 24-Pin 供电插槽、一个内置 Type-C USB 2.0 (DisplayPort) 插槽(
代号标示:USBDP)、一个 USB 3.2 Gen1 插槽(支援两个前置 USB 3.2 Gen1 安装埠)、一
个前置 Type-C US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EZ DeBug 灯号、THB_C1/THB_USB4_C2
技嘉 Thunderbolt 扩充子卡插槽、NOISE_SENSOR(噪音侦测插座)、四个 SATA 6Gb/s、两
个 SYS_FAN/PUMP 风扇与水冷供电插槽、RST_SW 快速重启按键。
这张主机板比较特别的是有一个 CPU 内显输出 USBDP 接口,这个 USB Type-C 连接埠支援
USB 2.0 (DisplayPort) 规格以及 Sensor Panel Link 功能可以用来连接机壳内部的小萤
幕,使用者除了可以用来连接 USB 装置之外也可以连接额外购买的萤幕,该插槽最高可支
援 1920×1080@30 Hz 的显示规格,想使用这个显示输出功能的前提,是你的 CPU 必须具
备 Intel HD Graphics 内建显示卡,所以如果处理器型号中带有 F 的就不能使用显示输出
功能了。
EZ DeBug 状态指示灯号,能够快速检视主机板自我检测过程中,有哪些零件产生问题导致
无法开机,使用者可以参考后进行除错动作。
在 SATA 插槽旁设置了 THB_C1/THB_USB4_C2 插槽,是要搭配技嘉 Thunderbolt 4 扩充卡
GC-MAPLE RIDGE (rev. 1.0) 来使用,若有这项使用需求使用者需要额外加购扩充卡。
https://i.imgur.com/NFipzLg.jpeg
^ 24-Pin 供电插槽、一个内置 Type-C USB 2.0 (DisplayPort) 插槽(代号标示:USBDP)
、一个 USB 3.2 Gen1 插槽(支援两个前置 USB 3.2 Gen1 安装埠)、一个前置 Type-C US
B 3.2 Gen2 x2 (20Gb/s) 插槽、EZ DeBug 灯号。
https://i.imgur.com/U2obA78.jpeg
^ 内置 Type-C USB 2.0 (DisplayPort) 插槽,支援处理器内建显示卡画面输出功能,可用
于机壳内小萤幕加装或是连接 USB 装置。
https://i.imgur.com/EpN4Ii5.jpeg
^ EZ DeBug 透过四颗 LED 灯珠快速辨识主机板自检的错误来源。
https://i.imgur.com/bjZw8ej.jpeg
^ THB_C1/THB_USB4_C2 技嘉 Thunderbolt 扩充子卡插槽、NOISE_SENSOR(噪音侦测插座)
、四个 SATA、快速重启按键。
主机板下排有有着系统前置面板插槽、CMOS 设定清除跳线插槽、四个 SYS_FAN 风扇供电插
槽、QFlash BIOS 更新按键、两个 USB 2.0 (支援四个前置 USB 2.0 安装埠)、SPI_TPM (
安全加密模组连接插座)、12V 4-Pin RGB、两个 5V 3-Pin ARGB、HD_AUDIO 音源插槽。
如果超频失败进不去 BIOS 的话,就必须要依靠 CMOS 设定清除跳线插槽来清除设定返回预
设状态,但因为这张主机板没有 Clear CMOS 快捷按键所以就必须搭配跳线与该插槽使用,
笔者觉得在裸测平台进行超频会比较方便操作。
https://i.imgur.com/MvDho2q.jpeg
^ 系统前置面板插槽(下方有插槽功能标示)、CMOS 设定清除跳线插槽、四个 SYS_FAN 风
扇供电插槽、QFlash BIOS 更新按键、两个 USB 2.0 (支援四个前置 USB 2.0 安装埠)。
https://i.imgur.com/Li6HLP0.jpeg
^ SPI_TPM (安全加密模组连接插座)、12V 4-Pin RGB、两个 5V 3-Pin ARGB、HD_AUDIO 音
源插槽。
https://i.imgur.com/4dAOAlJ.jpeg
^ 主机板电池为 CR2032,要移除主机板 M.2 Thermal Guard Ext 散热片才会看到。
主机板 PCIe 插槽总共提供三个 x16 长度的插槽,依然保持了 GIGABYTE 的显示卡安装友
善设计,将第二个与第三个 PCIe 插槽向下位移,这在显示卡直插安装时能够与其他 PCIe
设备保有更好的扩充相容性,例如额外扩充撷取卡或是声卡等 PCIe 装置时,可以避免与
显示卡散热模组过近导致显示卡散热性能下降的状况,但对于显示卡直立安装的使用者来说
就没差了。
但扩充也是有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仅有第一个是完整 x16 插槽是 PCIe 5.0 x16 频宽规
格,且该扩充槽与 M2C_CPU 扩充位置共用频宽,因此当 M2C_CPU 插槽有安装 M.2 SSD 时
PCIe 5.0 x16 会自动将频宽降至 PCIe 5.0 x8 来运作了,但目前即便是旗舰的 NVIDIA RT
X 4090 显示卡使用 PCIe 4.0 x16 跟 PCIe 4.0 x8 去使用性能也不会下降太多,所以当 4
090 因为 M2C_CPU 而被平分频宽必须以 PCIe 4.0 x8 (主板会配合 4090 自动从 PCIe 5.
0 x8 降低成 PCIe 4.0 x8)来运行也是 ok 的。
第二与第三个 PCI Express x16 插槽虽然有 x16 的安装长度,但实际上仅有 PCIe 4.0 x4
与 PCIe 3.0 x4 频宽,用来扩充撷取卡或是声卡等额外设备已经相当足够。
PCIe 5.0 x16 显示卡插槽有专门搭配的 PCIe EZ-Latch 按键,这个按键有额外翘起,可以
帮助使用者在卸除原有显示卡或 PCIe 设备时能够更方便拆卸。
https://i.imgur.com/rWGVTcQ.jpeg
^ PCIe 5.0 x16、PCIe 4.0 x4、PCIe 3.0 x4 插槽。
https://i.imgur.com/O4GCtjr.jpeg
^ PCIe EZ-Latch 显示卡便利拆卸按键。
https://i.imgur.com/qTdkCYJ.jpeg
^ 镜面反射的 M.2 Thermal Guard Ext 散热片。
https://i.imgur.com/nlywvsh.jpeg
^ M.2 EZ-Latch Click 设计,能够免螺丝固定散热片,对于常常拆装主机板散热片的笔者
来说相当方便!
在移除主机板散热片后,就可以看到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的五个 M.2 SSD 扩充安
装插槽,使用处理器直连通道的 M2C_CPU / M2A_CPU 分别为 PCIe Gen5 x4/ PCIe Gen4
x4 频宽,第一槽 M2C_CPU(PCIe Gen5 x4) 支援尺寸较宽的 25110/2580 规格;第二槽 M2
A_CPU(PCIe Gen4 x4) 支援常规的 22110/2280 规格 M.2 SSD 安装。
M2C_CPU 因为支援 PCIe Gen5 x4 M.2 SSD 使用,所以使用较厚的 M.2 Thermal Guard XL
散热片,标榜有着 9 倍散热面积带来更好的被动式散热性能,其高度较低对于风冷塔散来
说应该比起 GIGABYTE 旗舰等级主机板给的 Thermal Guard III SSD 散热片更加友善。
而其余三个使用 Z790 芯片组通道的 M2Q_SB(22110/2280) / M2P_SB(2280) / M2M_SB(2280
) 插槽,则是支援 PCIe Gen4 x4 频宽,M2M_SB 插槽同时能够支援早期的 M.2 SATA SSD
使用,整张主板上的五个 M.2 SSD 安装位置皆支援 M Key 规格,且 M.2 SSD 正面位置,
主机板散热片上都有导热垫搭配提供稳定散热性能,但很可惜 M.2 SSD 底下就没有导热垫
了,仅有第一槽 M2C_CPU(PCIe Gen5 x4) 底下还可以自己加贴导热垫加强双面颗粒 M.2 SS
D 的散热,但消费者要自行去其他地方购买导热垫就是了。
https://i.imgur.com/hGhxVI9.jpeg
^ 给第一槽 M2C_CPU(PCIe Gen5 x4) 所用的 M.2 Thermal Guard XL 散热片。
https://i.imgur.com/Jo0zu9R.jpeg
^ 五个 M.2 SSD 安装位置的正面(M.2 SSD 主控芯片接触面)都配有导热垫协助散热。
https://i.imgur.com/FGftLIy.jpeg
^ M2C_CPU(PCIe Gen5 x4)、M2A_CPU(PCIe Gen4 x4)、M2Q_SB(PCIe Gen4 x4)、M2P_SB(PCI
e Gen4 x4)、M2M_SB(PCIe Gen4 x4/SATA)。
https://i.imgur.com/5r00Tr8.jpeg
^ WiFi 网卡安装在 M2P_SB(PCIe Gen4 x4) 下方,若时常使用 WiFi 与蓝牙的话,不建议
在 M2P_SB 安装温度较烫的 M.2 SSD。
https://i.imgur.com/NpsgDfj.jpeg
^ M.2 EZ-Latch Plus 免工具固定安装 SSD。
主机板后方 I/O 提供了两个 USB 2.0 Type-A、WiFi 7 天线埠、四个 USB 3.2 Gen1 Type-
A、DisplayPort IN 输入连接埠、HDMI 2.0、两个 USB 3.2 Gen2 Type-A (10 Gbps) 、一
个 USB 3.2 Gen2 Type-C (10 Gbps / GIGABYTEVisionLINK / DisplayPort) 、一个 USB 3
.2 Gen2 x2 Type-C (20 Gbps)、RJ-45 5 GB LAN 有线网络孔、光纤 S/PDIF 数位音讯输出
、两孔音讯连接埠。
其中一个标示著 BIOS 的 USB 3.2 Gen2 Type-A (10 Gb/s) 接口,在使用 Q-Flash Plus
的 BIOS 更新功能时,需将存有 BIOS 档案的 UFD 随身碟,插在这一槽再来进行 Q-Flash
Plus 的更新作业。
标示著 USB-C DP/10G 的 USB 3.2 Gen2 Type-C 插槽,同时支援 GIGABYTEVisionLINK 技
术,具备 DisplayPort 显示输出、资料传输及 20V@3A(60W) 的快充供电功能,使用该插槽
的显示输出功能最高可有 4096×2304@60 Hz 显示规格,但前提是必须将一条 DP 线材连接
独立显示卡的 DisplayPort 与主机板后方 DisplayPort IN 输入连接埠,才能让这个 USB
3.2 Gen2 Type-C 插槽有画面输出功能,与 Thunderbolt 想要画面输出功能是相同的意思

https://i.imgur.com/MpnLfeA.jpeg
^ 后方 I/O 一览。
主机板额外小配件有2 x SATA 线材、WiFi 7 天线、测温线、2x 侦测噪音线、机壳 I/O 整
合扣等。
https://i.imgur.com/B3EGoJj.jpeg
^ 配件一览。
https://i.imgur.com/6rLVeX5.jpeg
^ WiFi 7 天线安装展示,底部有磁吸式功能可以固定在机壳上。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供电用料 / 18+1+2 相供电、8 层 PCB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采用 18+1+2 Twin Digital VRM Design 架构,其中 1
8 相 90A SPS 负责 CPU Vcore VCORE Phases(处理器工作电压)、1 相 60A SPS 负责 VC
CGT Phase(内显)、最后 2 相负责 VCCAUX Phases(CPU 内存控制器 [IMC])。
https://i.imgur.com/iHgBDCd.jpeg
^ 主机板裸 PCB 展示。
https://i.imgur.com/RDE8kYd.jpeg
^ 主机板散热片拆解,可以看到主机板 VRM 供电散热片内嵌一根 8 mm 镀镍导热管。
https://i.imgur.com/m5399Qw.jpeg
^ 18+1+2 Twin Digital VRM Design 架构,CPU Vcore VCORE Phases 使用 9+9 相并联设
计。
https://i.imgur.com/WaKaUO0.jpeg
^ 18 个 Renesas / Intersil ISL99390-90A Smart Power Stage (SPS) 负责 CPU Vcore V
CORE Phases(处理器工作电压),最右边那个是 Renesas ISL99360-60A Smart Power Sta
ges (SPS) 负责 VCCGT Phase(内显)。
https://i.imgur.com/tfigqBp.jpeg
^ Renesas / Intersil RAA229130 PMIC – Power Management IC 芯片。
https://i.imgur.com/Vlyih7h.jpeg
^ 左边两个是 onsemi NCP303160 负责 VCCAUX Phases(CPU 内存控制器 [IMC])。
https://i.imgur.com/g1SmzAp.jpeg
^ Z790 PCH 芯片组。
https://i.imgur.com/rYsp6nJ.jpeg
^ Realtek RTS5411S USB3.2 Gen1 4-port Hub controller。
https://i.imgur.com/KKodpAO.jpeg
^ DIODES P13HDX 画面输出芯片。
https://i.imgur.com/8Ea5x4p.jpeg
^ Realtek RTS5450 USB Type-C 供电控制器。
https://i.imgur.com/iM8G2py.jpeg
^ Realtek RTS5464 USB-C PD、CC 逻辑芯片。
https://i.imgur.com/QZULsHa.jpeg
^ Realtek RTL8126 5GbE 网络芯片。
https://i.imgur.com/ET0wuay.jpeg
^ LeRain JYS13008MF01 PCIe Gen5 讯号稳定芯片。
https://i.imgur.com/71mBeQA.jpeg
^ MXIC MX25L4006E 为 CMOS SERIAL FLASH MEMORY。
https://i.imgur.com/eiitMzw.jpeg
^ ㄢBIOS 芯片。
https://i.imgur.com/GtNxrw1.jpeg
^ ITE IT5701E-128 为 SUPER I/O 环控芯片。
https://i.imgur.com/feZs4NL.jpeg
^ ITE IT8689E 为 SUPER I/O 环控芯片。
https://i.imgur.com/PXR2tIu.jpeg
^ Realtek ALC1220 音源芯片。
BIOS 功能设定选单
主机板通过自我检定程序后,按下 F2 或是 DEL 按键即可进入 BIOS 的 EASY MODE,玩家
们可以在 EASY MODE 内设定基本功能,像是 GIGABYTE PerfDrive 技嘉主机板自动超频技
术、内存 XMP 一键超频功能等等。
笔者搭配 Intel Core i9-14900K 进行测试,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默认的 G
IGABYTE PerfDrive 模式为 Optimization 自动最佳模式,CPU Biscuits 分数为 93.112 C
P,小提一下笔者后面在切换 GIGABYTE PerfDrive 模式进行测试时发现 CPU Biscuits 分
数有小幅度变化,我不确定是因为切换模式还是因为重新开机哪个原因导致分数有变动。
GIGABYTE PerfDrive 技嘉主机板自动超频技术之前笔者有写一篇介绍,当时是搭配 13900K
进行测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我的鹰雄学院 GIGABYTE PerfDrive 技嘉主机板
自动超频技术介绍》。
https://i.imgur.com/UmzKxMN.jpeg
^ EASY MODE。
若有需要更多细节部分的设定,在 EASY MODE 简易模式中按下进入 Advanced 高级模式,A
dvanced 模式中可以进行电压、频率或是各项参数等设定的调整。
https://i.imgur.com/qHvxmK1.jpeg
^ 我的最爱列表,常见的设定操作集中在这。
https://i.imgur.com/MCldNnw.jpeg
^ Tweaker 超频设定相关,上半部分基本上为 CPU 跟内存基本调整。
https://i.imgur.com/H53kTZV.jpeg
^ 进阶处理器设定分页面。
https://i.imgur.com/4xnGiUP.jpeg
^ 进阶处理器设定分页面底下有写着各核心自动超频的频率,超频过程能够以这个为基准判
断哪个核心体质较优。
https://i.imgur.com/HcybS1D.jpeg
^ 进阶内存设定。
https://i.imgur.com/Ocpe5Sf.jpeg
^ Tweaker 超频设定中下半部为处理器与 DDR5 电压设定相关。
https://i.imgur.com/Vw0D4cg.jpeg
^ 进阶电压设定。
https://i.imgur.com/G3TjpJ6.jpeg
^ 处理器/VRM 设定。
https://i.imgur.com/OuxpVj2.jpeg
^ Settings。
https://i.imgur.com/CRXIQ5w.jpeg
^ 平台电源。
https://i.imgur.com/6s6tS7N.jpeg
^ IO Ports。
https://i.imgur.com/f6br8cb.jpeg
^ Miscellaneous 分页面,主机板右下角的 RST_SW 重启快捷按键可以在这里设定功能。
https://i.imgur.com/xVVoHbq.jpeg
^ 电脑健康状况分页面。
https://i.imgur.com/zKhZ8uv.jpeg
^ System Info.
https://i.imgur.com/mpmbORr.jpeg
^ Boot 系统开机相关设定。
https://i.imgur.com/72l7ko7.jpeg
^ 按下 F6 就可以进入 Smart Fan6 风扇转速曲线设定。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整合软件
在使用者第一次进入系统时,右下角会跳出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GCC)的下载通知,
GCC 是 GIGABYTE 自家的系统整合软件,在软件内除了可以进行处理器跟内存超频设置,
以及电压等相关设定外,也能够进行风扇模式与曲线、RGB Fusion 等设定。
在装新电脑时系统会需要硬件的相关驱动,在 GCC 内会收集资讯并统一告知那些驱动软件
可以下载与更新,玩家们可以自行决定要安装哪一些驱动。
https://i.imgur.com/wywttsp.jpeg
^ GIGABYTE Control Center (GCC) 下载通知。
https://i.imgur.com/IZegpJa.jpeg
^ 软件会自动辨识有哪些是 GIGABYTE 可以进行设定的硬件零件。
https://i.imgur.com/8LedgZy.jpeg
^ RGB Fusion。
https://i.imgur.com/W4f9m8J.jpeg
^ Performance 内可以设定处理器与内存超频参数。
https://i.imgur.com/xATrEIq.jpeg
^ 处理器超频设定。
https://i.imgur.com/CJuA8Nx.jpeg
^ 内存超频设定,但选项挺少的。
https://i.imgur.com/3ViJr08.jpeg
^ 系统警示设定。
https://i.imgur.com/lJkwPH7.jpeg
^ 可更新驱动下载选单。
RGB Fusion 可以设定主机板上各个 RGB 插槽的灯效,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
本身有灯光效果的部分,集中在主机板后方 I/O 散热片上的 AORUS 字样中。
https://i.imgur.com/tV3c73H.jpeg
^ 灯光效果展示。
https://i.imgur.com/nzhIYaJ.jpeg
^ 灯效偏柔和。
https://i.imgur.com/4UCGGkh.jpeg
^ 有渐层感。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性能测试
https://i.imgur.com/sLrhugY.jpeg
本次的主机板性能测试使用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主机板搭配有着 8 个 P-Core、1
6 个 E-Core 总计 24 核 32 执行绪的 Intel Core i9-14900K 处理器,并且将 BIOS 更新
至 F5f 版本,内存则是使用 G.SKILL 幻锋戟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 双通道内存,搭建测试平台测试的过程中,开启内存 XMP 3.0、GIGABYTE PerfDrive
_Optimization、Re- Size BAR 等设定。
测试平台
处理器:Intel Core i9-14900K
散热器:AORUS WATERFORCE II 360 ICE(全速)
主机板: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 BIOS 版本:F5f )
内存: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显示卡:MSI GeForce GTX 1070 Quick Silver 8G OC
作业系统:Windows 11 专业版 22H2
系统碟:WD BLUE 3D NAND SATA M.2 2280 SSD 500GB
电源供应器:MONTECH TITAN GOLD 1200W
显示卡驱动程式:GeForce Game Ready 552.22
机壳:STREACOM BC1 Benchtable V2
首先由 CPU-Z 检视本次的测试平台硬件资讯,Intel Core i9-14900K 处理器有着 8P+16
E 核与 32 执行绪,系列代号为 Raptor Lake-S Refresh 使用 Intel 7(10 nm) 制程,主
机板使用 GIGABYTE Z790 AORUS PRO X 支援 PCI-E 5.0 通道,BIOS 为 F5f 版本,内存
使用 G.SKILL 幻锋戟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双通道容量总计 48 GB
,同时跑了 CPU-Z 内建测试 Version 17.01.64,CPU 单执行绪获得 931.8 分、多执行绪
则为 17073 分。
https://i.imgur.com/rxOzvaP.jpeg
^ CPU-Z 资讯一览以及 Version 17.01.64 内建测试跑分结果。
处理器跑分测试软件 CINEBENCH R23,经常用来评估处理器本身的 3D 渲染以及绘图性能
,该软件由 MAXON 基于 Cinema 4D 所开发。
新版本的 CINEBENCH 2024 则是使用 Cinema 2024 程式码和 Redshift 渲染引擎,能够
测试 GPU 和 CPU 渲染性能,由于程式码和编译器以及使用的场景不同,所以两个版本的成
绩无法比较。
https://i.imgur.com/sHWAZgE.jpeg
^ CINEBENCH R23。
https://i.imgur.com/yPXjEWP.jpeg
^ CINEBENCH 2024。
AIDA64 内存与快取测试,这次使用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7200 48GB (2x24GB
) 双通道内存开启 XMP 来测试,读取速度为 103860 MB/s、写入速度为 90194 MB/s、
复制速度则是 95335 MB/s,而延迟为 72.5 ns。
https://i.imgur.com/gpmKpCW.jpeg
^ AIDA64 快取与内存测试。
3DMark CPU Profile 本项测试会分别测试 MAX、16、8、4、2、1 执行绪的性能,而 16
执行绪以上的性能更多属于 3D 渲染或是影音专业工作才会用到,目前主流的 DirectX 1
2 游戏性能大多可以参考 8 执行绪的分数,而 4 和 2 执行绪的分数则是与使用 DirectX
9 开发的老游戏相关。
Intel i9-14900K 最大执行绪成绩为 16033 分,而主流游戏玩家们需要注意的 8 执行绪以
及 4 执行绪,分别为 8437、4638 分。
https://i.imgur.com/LdWLxu8.jpeg
^ 3DMark CPU Profile。
另外笔者也使用了常用于游戏性能模拟测试的 3DMark Fire Strike、3D Mark Time Spy,
搭配 NVIDIA GTX 1070 显示卡来进行测试,在 1080p 画质 DirectX11 GPU API 情境游戏
模拟测试的 Fire Strike 中,获得 54751 的物理分数;而 1440p 画质 DirectX 12 GPU A
PI 情境游戏模拟测试的 Time Spy 中,获得 22714 的 CPU 分数。
https://i.imgur.com/t7laCSg.jpeg
^ 3DMark Fire Strike。
https://i.imgur.com/xCxTUQV.jpeg
继续阅读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