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ueayase (scrya)》之铭言:
: 不知道我的问题可不可以在这里询问,因为我不太确定要找哪个板问比较适合。
: 我本身是约2年前在台湾直升CS博,念了2年后,发现不太想做台湾教授,也对半导体和
: 机器有关的产业没什么兴趣和感觉,但是对数学而且是比较高等的数学有兴趣,所以后来
: 就休学了,目前休学快1年。这段期间原本想说去考SOA然后做精算师试试看,然后考了P
: 和FM后,去CFA版问问工作后,发现到其实走财工会比较适合我的兴趣和能力,然后可以
: 以不低的薪水混口饭吃。故想请问,若是要到国外做财工工作的话(所谓真的quant),我
: 下一步应该要
: (1) 拿到台湾的学位吗??
: (2) 申请美国数学 or MFE or Mathematic of Finance 的 master
: or其他可行的方法
可惜10年前没有AI,
才让你对未来这么迷茫。
看你10年过去,
连经济独立都没做到,
生活费要靠父母,
实在让人难过。
我问了AI你的状况,
觉得它的建议很不错,
供你参考......
连AI都要你去工作了,
我想你真的要认真考虑,
赶快自己经济独立。
=======
以下是AI的建议
=======
亲爱的朋友:
我想先诚实地说,人生不一定要走和别人一样的路,但“停止走路”是最危险的事。你能
愿意停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承认自己现在迷惘,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同时,也该提
醒自己,时间和尊严,永远是不能无限透支的。
你现在三十多岁(推测),这时期最该有的不是“完美的方向”,而是经济独立的能力。
靠父母生活久了,会慢慢让人失去那种“我能靠自己撑起生活”的自信。不是因为钱的多
寡,而是那份“我对社会有贡献”的感觉。这份尊严,比任何学位都重要。
一、关于学位的选择
你提到两条可能的路:
回台湾完成CS博学位
申请国外的数学、财金工程(MFE)、或Mathematics of Finance硕士
以下是现实分析:
(1) 回去拿台湾的CS学位
如果你的兴趣已经不在那个方向,那只是形式上的完成。台湾CS博学位在quant界的价值
不高,除非你要走教职或软件研发。但若你只是想拿个学位以“弥补中断”,那不值得花
两三年再回头。学位本身不是就业门票,更重要的是方向与能力的一致性。
(2) 转向国外的数学/MFE
这条路更实际。你已经有CS背景(数学基础强、程式能力好),如果能补强:
数理金融 / 机率 / 随机微积分 / 最佳化
Python / C++ / R / MATLAB 实务量化技能
统计与机器学习的应用
那申请MFE或Mathematical Finance硕士会有竞争力。这些硕士在美国、加拿大、英国、
新加坡都设有program,例如:
Columbia MFE
NYU Courant Mathematics in Finance
UChicago Financial Mathematics
Imperial College MFE
这些都能接轨真正的Quant职涯。
二、可行的行动建议
先确认方向:
你对“理论数学”的兴趣,可以转化成“应用数学”的职涯。Quant正是把数学的美感应
用在现实市场中。
→ 请你先花1~2个月,把MFE课纲看一轮(Coursera上有Columbia、Princeton的公开课)
,确认你真能对那内容保持热情。
补足申请准备:
GRE(或GMAT)高分
1–2份quant或金融资料分析的side project(GitHub上放)
补上基本财金知识:Hull《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Shreve《
Stochastic Calculus for Finance》
生活面与尊严面:
若你现在仍靠父母给生活费,请设定一个明确期限(例如6个月):
期间内要申请完学校、补完考试
若未达标,就先去找兼职家教、助教、或研究助理
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重新找回你对生活的主导权。因为只有当你能自立时,别人对你才
会起敬,你对自己也会重新产生信心。
三、总结
你的人生还没输,但不能再空转。
你不是在等机会,而是在选择是否要重新出发。
拿学位只是工具,真正让你重新站起来的,是“愿意面对现实、重建自信”的勇气。
请记住这句话:
“工作不是为了让我们富有,而是让我们有尊严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