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北美] Bay Area 请益与肉身翻墙分享

楼主: cybergenie ((不要看这里))   2018-06-24 06:59:17
※ 引述《cateran (云川闲步)》之铭言:
: 其实所谓有点辛苦是要看你想过什么生活
: 跟那批毕业起薪就拿二十几万的网络新贵比
: 想要住10分学区大房子 开跑车上班 一年搭飞机旅游三次
: 那当然很辛苦
: 不然这个薪水已经远比一般普通当地白人还高好几倍
: 你知道硅谷十五年经验的小学老师薪水也才六万多吗
这些白人能 double income 的机会比外来人口大得多。我们是 single income.
所以平均下来(爸妈平均一人一颗睾丸无误)一年一个人也才十万上下。这样应该不能算
是有多高的薪水吧?
: 如过要跟其他高薪族群比
: 那小孩的生活压力也低不到哪里去
: 我硅谷同事小孩kindergarten就一周要背十几个单字
那这个事情我就有意见了。在英文为主的国家的小朋友,一周会碰到的新单字大概一百来
个。学校只要求要背十来个。这样很多?
台湾人小时候新生字一周大概也是一百来个。我小时候一周学的生字也是十几个。很多?
: 上学发现每个同学都至少会两种乐器(钢琴小提琴是基本款)
: 跟两种运动(网球跟游泳 有的还去练击剑还是体操)
: 小学高年级就开始跟同学组团参加机器人比赛
: 家里孩子上高中都在讨论stanford mit跟caltech要怎么准备
: 不然就是哈佛医学院怎样才能进去念
: 以前看到哈佛mit毕业的人都没什么感觉
: 在美国自已有小孩才发现培养小孩进哈佛大学部有多难
这就是差别了。我两边实地考察过。找到几个印証证明新加坡的高压教育基本上是家长不
得不的选择。而您这个例子只是家长想要小孩追求着越所制造的高压教育环境。
一:我前同事有一个跟我小朋友年纪成度差不多的小孩。她搬到 Palo Alto 加入
Google。她给我看她小朋友的 Homework,一张纸。然后我小朋友在新加坡的功课是
以 "本" 为单位的。书本太重了还电子化 orz..新加坡的教育当局显然非常的把教育
"压力"俱像化。
二:新加坡一直以来都是精英教育。高等教育都是精英中心,只收精英不收垃圾的。问题
是,每年大概只有20%的人可以进入大学。其他人就是去 poly 或 ITE 就结束了。所
以才会有 ITE: It's The f**king End 的笑话。而实际上就业市场并不配合这个比例
所以这些没办法进大学的人有很大机会必需要低就(除非家里条件好可以送出国)。
还要跟外来的篮领竞争。所以新加坡的家长很多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之下,必需要配
配合政府的精英政策,实施高压教育。
三:最后,下面这个东西是新加坡杂货店一定都会有卖的。
https://ajugglingmom.com/wp-content/uploads/2011/11/Discipline.jpg
以为这个干什么用的?我以前住的地方栋距近,常听到小孩被打的哭声。我都不知道
叫过几次警察来制止他们了。若能在台湾或者湾区的杂货店也能看到这种东西的话,
再来讨论那边压力大也不迟 XD
: 从幼稚园开始就是菁英教育
: 当然美国是个希望无穷的国家
: 不是一定要进名校才有前途
: 拜湾区这几年炒房风气所赐
: 高中毕业的水电工多接几个案子也是可以年收二十万美金 还可以逃很多税
: 就看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还有让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
: ※ 引述《cybergenie ((不要看这里))》之铭言:
: : 1,欧洲老字号医疗设备厂(中国上海)
: : 薪:口头 Offer 120W 至 135W RMB
: : 头:Principal Scientist
: : 这个缺其实很有趣。若对方 HR 没有给我乱乱骗的话,是去当 "储君" 的。HR 跟我说那个
: : hiring manager 很快就会走。他最后的任务是找到一个够格取代他的人。言下之意就是之
: : 后很快就会再升官加薪这样。对方倒是非常积极跟我联系,每天夺命连环扣这样。只是可
: : 惜可能要让他们失望了。
: : 2,欧洲老字号药厂(英国大伦敦地区/美国费城二选一)
: : 本来 "感觉" 内定机会很大,但下面这家跟我又重启谈判后,我跟他们提之前谈过的
: : package,他们就缩手了。所以什么都没谈。
: : 3,北美老字号药厂(鬼谷)
: : 薪:160K USD
: : 头:Senior Principal Scientist
: : 奖: 年奖17.5%,加入奖25K USD(两年内走人要还人家)
: : 股: 口头谈约 9% 本薪,锁三年。
: : 假:年假15,不想上班假4,照顾小孩假5,免証医疗检查假5(据说是加州政府规定)
: : 搬:公司全包(细节还没讲。可能也有个上限之类的)
: : 机:一年全家回台一次(口头讲好不知道会不会变卦)
: : 这家之前本来是投了一个小职位试试水温,投了之后没几个小时就收到信说我被据了。真
: : 有效率,但 hiring manager 随后来了一封信问说那个职位我不适合,有另一个更适合的
: : 要不要看看?我还在想要怎么回信时电话就来了。当场 phone interview 这样。
: : 结果这个抬头比我现在的高三阶。当时提出的薪水是现有工作的两倍(直接汇率换算)。
: : 这个 package 我要待在现在的位置慢慢爬,估计要十五年吧。
: : 这样看来我真的是严重低估我的行情呀呀呀!!!
: : 花了好几周的时间跟 HR 谈,包括 job presentation 跟近百封的 email 往来,结果是我
: : 据了。因为那时给的 package 是 165K 全包(不很确定奖金那时怎么讲的。因为那个 HR
: : 后来自己也走人了)。当时自忖没那个把握用这个薪水在鬼谷维持想要的生活品质(其实
: : 我经过精算,税后再减去固定支出,剩下的大概只有现在有的80%不到吧)。
: : 不过我还是维持好好的跟 hiring manager 互动。有作出什么可以发表的工作会特别写一
: : 封信请对方参考参考。
: : 几个月之后他们又回来了。HR 写信来说要不要再谈谈看?
: : 问我减到 160K 好吗?(本来165K)
: : 开我玩笑喔?
: : 不过多了加入奖,股票跟回台机票。第一年加一加应该差不多 213K。有到我想要的水准。
: : 好像就没有什么理由据了。
: : 现在只是有点惶恐。本来都只是打打嘴砲说肉身翻墙有什么了不起?现在真的要发生了有
: : 点害怕这样。很怕没办法适应这边的物价房价生活费用小孩教育种种细节。
: : 严格来讲这是我第二次肉身翻墙。之前从台湾跳新加坡也是很刺激。有空再来发一篇历史
: : 回顾。虽然那时也差不多如此,但简单得多,两个人一卡皮箱。住到哪里哪里就是家。现
: : 在房子都买在这里了。小朋友也在这边就学,真的是有一屋子的牵挂。
: : 不过我想我应该会去了吧。
: : 我最主要的考虑有几点:
: : 1,这家公司所在地有行业聚落。换工作容易得多。在新加坡,其实除了目前的公司以外,
: : 只能去学界了。选择空间太少。
: : 2,上海其实不能算是没有聚落。但作为一个华人,有欧美经验再回到亚洲跟有亚洲经验再
: : 去到欧美之后的加乘效果不太一样。不管我日后会不会回亚洲发展,到鬼谷来滚一轮应
: : 该是必要的。
: : 3,孩子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说我认为欧美的教育一定比较好,而是新式的高压式教育真的
: : 有点受不了。
: : 这里希望可以跟大家请益一下。很多人都说这个薪水可能会有点辛苦。不过,药厂就这样
: : 了。director 级薪水也就不过如此。不知道诸位怎么想?
: : 另外,签証虽然不是问题,但我打算强迫他们给我办绿卡。基本上就是不帮办我就自己来
: : (有专家表示我条件走 NIW 应该够)。这样看他们怎么回应。不知有没有前辈这样搞过
: : ?
: : 其实我对鬼谷并不感觉陌生。十几年之前曾经在这边学校作研究。很喜欢这边的居住环境
: : (当然那时房价没现在这么夸张)。要离开时就隐隐觉得自己好像有一天会回来。
: : 在那边工作空闲时间顺便傍听了八堂课的天文学看看之后能不能像某人一样可以自称为八
: : 堂课的天文学专家这样(大误)。之前还自己用癈弃的 IKEA 家俱打造了一架土炮的牛顿
: : 望远镜(有文章在天文版)。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希望能自己建造一座天文台然后退休
: : 后当作自己家来住。不过这以当时来讲,真的就只是梦想。先别讲房子的问题,新加坡本
: : 身雾害光害很严重,本来就不太适合观星。因此,在换工作之际,多少对工作地点的选择
: : 会对鬼谷有一点偏心这样。
: : 我现在正好在旧金山的饭店望向湾区。湾的另一边就是我以前作研究的地方。虽然距离不
: : 远,但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真的是让我老泪纵横呀呀呀!我应该算是有朝着自己从小时候
: : 就有的梦想跨出了一大步(细节在这 https://disp.cc/b/163-9B06)算很对得起自己了。
: : 然后,别再笑我一直找工作了XD。我就算搬来鬼谷,报到的第一天就会继续注意就业市场
: : 了。原因很简单,公司要你走人是不会给你时间准备的。你要自己准备好有办法随时可以
: : 走。这个年头还在死守着对公司的忠诚就真的太傻太天真了。
作者: cityport (马路不平避震故障)   2018-06-24 07:07:00
台湾有欧!小时候我爸都去家俱行买藤条,一次买一打买一打是因为常常打到断,藤条耶!
作者: poweroflove (爱的力量)   2018-06-24 08:24:00
sg的国立大学录取率现在已经提高到40%了20%是10几年前的数字 那时候只有ntu nus smu三家现在国立大学都6家了其实国立大学录取率已经跟台湾不相上下了剩下60%念完poly ite还是有私立野鸡大学可以念只是不多人会去念私立野鸡学士而已 大多就拿技职台湾则是40%念国立大学 60%念私立大学 比例其实一样新加坡跟台湾其实大学名额都无限多 有钱就能念只是在新加坡口语中讲的"上大学" 是指"上名校大学"在台湾口语中讲得上大学是指"随便一家野鸡大学都算"新加坡累得阶段是在小学阿 因为小六有个会考可是经过分流后 到高中反而变比小学轻松高中2~3点早早就下课 竞争对手在小六那关都几乎筛光了刚查了一下 目前SG 6所国立大学所提供的本国名额为一年1.6万个名额 目前一届学生人口大约3万5000人其实大约40%喔 这个比例算是很高啦 将近一半了如果还是觉得压力太大 还是有很多野鸡大学可以念其实压力还是父母自己给的 毕竟已经设一大堆野鸡大学了 可是每位家长都要孩子考前段大学 压力是自己给的如果有野鸡大学就满足 那在新加坡念大学的机率是100%没太多压力阿....何必追求名校 追求名校一定有压力
作者: cityport (马路不平避震故障)   2018-06-24 09:03:00
新加坡当地人的"大学"就2间,其他都是whatever
作者: ryuu (我爱你啊~Kasim)   2018-06-24 09:15:00
单薪20万还是屌打两个老师的双薪家庭啊… 又不是双薪家庭都是双高收入,这里多得是双薪不如你单薪的家庭。20虽然无法过得很优渥,要说很辛苦倒也不至于
作者: poweroflove (爱的力量)   2018-06-24 09:16:00
对阿 那如果今天所有家长都只认"台清交"为大学其他都是whatever 那压力不就是家长自己的问题吗新加坡现在大学名额是持续在增加 这是新加坡政府的计划 目前每年加3000个名额 因为就业市场需要3000个名额超级多耶 一年婴儿数才3万多人 等于多10%增加到2020年为止以上是指单纯国立大学的名额喔 我相信录取率在没几年随着少子化的那届长大 加上这样的名额 国立大学录取率很快就破50%了...
作者: sorryla (Mr.东)   2018-06-24 10:20:00
硅谷也很多夫妻都是工程师阿,双薪加起来4 50万的
作者: poweroflove (爱的力量)   2018-06-24 18:34:00
早就计算了xd 我就是算国小一届有几人 将来这些人有40%会成为国立大学生如果你要从高中那群人算 那录取国立6家几乎9成以上因为如果大学名额是1.6万 jc的名额也会将近1.6万新加坡的婴儿 有40%多名额最后会走到考A-level的路你就把他想成小六那关就几乎等于大学联考就对了xd考过的人 之后的路也会很顺直到大学考不过的人就去poly或ite 技职体系技职体系出来再去念新加坡的私立学店大学 至少有30间如果不幸念技职 学历想翻身 看过的就是工作几年后在去NUS NTU念在职专班洗个硕士这种人在新加坡的就业市场学历反而是超越NUS学士的新加坡就业市场没在管你硕士是不是洗学历的我一个朋友就是poly 跑去洗NUS在职硕士班现在在nippon paint当经理xd其实对我来说就是先苦后甘 还是先甘后苦的差异而已你小六先分完 还是拖到高三才分罢了小六先分完 国高中就注定有国立大学念 差别只是热门科系跟冷门科系而已欧洲德语系的国家都是国小就分完了还有完全不用一定要自己小孩念大学 念技职也很好一味希望小孩念非学店大学 只是徒增小孩压力
作者: bb101 (101)   2018-06-25 00:17:00
个人觉得双薪20万跟单薪15万的生活品质差不多 双薪家庭有很多开支是省不了的
作者: FRAXIS (喔喔)   2018-06-25 07:00:00
双薪 20 万的生活品质是说只有夫妻 还是加上小孩子?
作者: neutrino (十年一梦)   2018-06-25 07:32:00
我是觉得小学或中学就分流很可怕 超可怕我自己在台湾十五岁就离家 十六岁就念大学 但是还是到了二十几岁才找到之后十多年的方向三十多岁才又再来美国唸书工作十几岁才开始在探索兴趣和能力的年纪, 却在那之前(小六到国一)就分流 表示在小学的时候即使还不知道是为何而努力就被迫要竞争这不只是先苦后甘的问题 我只能说很庆幸我不是在新加坡长大一种社会控制话说回来 原po想不想试试google or verily?
作者: davidlhs (David)   2018-06-25 08:11:00
楼上真强者,看起来是跳级,这真的要有强力的意志力
作者: poweroflove (爱的力量)   2018-06-25 08:36:00
你在德国长大 你在瑞士长大 你在比利时长大还不就小学就分流好了德国小四成绩分流 瑞士小六分流 德国教育已经是榜样了
作者: neutrino (十年一梦)   2018-06-25 08:49:00
所以我和太太在申请学校的时候就决定来美国了我们两个本来都是热爱欧洲 对美式生活有疑虑的人
作者: poweroflove (爱的力量)   2018-06-25 08:50:00
我觉得你搞错“小学分流”只是决定你走“学术类”还是“技职类”并不是决定你的“领域”比如你被分到“技职体系” 长大后发现自己爱“化工”在“技职体系”内一样也有“化工”的科系 只是教学会偏“实作”所以“小六分流”不是“分领域” 只是分“技职”或“学术”换句话说小六分流只是分“未来的学习方法”而非“分领域”你要选择自己的“领域” 那也是之后的事 不是小六的事现在就是太多家长 明明自己小孩“不是唸书的料” 自己小孩“只擅长做中学”“只擅长实作中学习”不擅长“由学术性的方法吸收知识培养技能”然后又想逼自己的小孩“硬念大学体系”所以“小六分流”不是在分“领域”是在分“学习方式” 你是擅长“做中学”还是“擅长唸书”“技职体系”一样有“大学体系的科系” 两者差异只是“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的不同所以你说小学强分领域 是错误的只是分“学习体系”而已
作者: neutrino (十年一梦)   2018-06-25 08:50:00
申请学校的时候去了解德国的教育和工作体系之后才知道是这么回事不只喔, 比方说很热门的转领域念CS这件事, 申请美国学校就容易多了master的时候, 分流成M.Sc.(未来还可能phd)跟技术类硕士 ("master of computer science MSC之类的)我觉得有我觉得比较合适s/MSC/MCS/
作者: poweroflove (爱的力量)   2018-06-25 10:53:00
因为教育本来就不是为了培养诺贝尔奖而存在的阿教育是为了把每个人适才适用 教育应该是依附在产业我不觉得新加坡那叫菁英教育因为人人都有大学念 野鸡大学满地跑 有钱就能念德国才是真的菁英教育德国小四分流 大学只有3成能读 没有野鸡学店能颁发学士学位 所以就真的只有3成能念大学 剩下都技职新加坡跟台湾一样到处是大学 全新加坡30几所以上大学能合法颁发学士学位说到底还不是亚洲父母整天希望小孩有个学士学位才给小孩这么大压力我新加坡的朋友他说他哪有什么压力 他父母没逼他一定要念高中一定要念大学 它成绩到哪 它就到哪这样哪有什么压力 压力都是自己给的 不是外人给的在美国 你非哈佛 mit等名星大学不念一样压力满满在新加坡会考到技职的人 程度在台湾还不是就是私立学校或科大 难不成在新加坡只能念技职 在台湾就能念台大吗xd 讲白一点 明星大学在各国都是少量名额在新加坡拼小六会考很辛苦 在台湾拼指考不辛苦吗XD德国大学某个系的必修被当三次 你在德国就不能唸其他学校的相同系 它们大学只有3成能进 进去最后拿到学士文凭也只有入学时学生的5成 难进也难出你看台湾高三生努力准备指考xd 你去看新加坡高二生在干嘛(新加坡高中是念两年)除了非热门科系不念的那群 其他常常都在打炮 逛街3点早早下课回家鬼混因为小六已经分流完了 所以几乎高中毕业都有国立大学的名额能念 高中毕业考联考的意义 只是选科系用的跟台湾医科有点像 挤入医科窄门后 你7年在怎么鬼混你最后都有专科医师能当 专科医师的名额是控制跟医学系毕业人数的名额相当的 差别只是鬼混的人只选得到冷门科别 用功念7年的选得到热门科别 XD但是都有一定都有专科名额我讲真的 如果技职真的想洗学历 nus开一堆一年在职专班硕士 by coursework 不用写论文 只要交作业我那个在nippon当经理的朋友 就是技职在洗这种硕士在当地企业只要是nus硕士 没在分血统纯不纯的这种学历都是算成比那群小六会考胜利组的nus学士还高
作者: jefflu   2018-06-26 11:15:00
美国教育 小孩真的压力比较小 学才艺那些明明就是家长自己要求的 而且那也不是学业 也还好 又不是跟台湾一样每天晚上九点下课 周末再去补习有哪个Berkeley 的小孩是唸书唸得跟台湾小孩一样的 所以真的不用比小孩压力 台湾一定惨败到靠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