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ybergenie ((不要看这里))》之铭言:
: 申请美国 Top-10 科技公司失败。幸好职场十几二十年来身上弹孔也不少。不差这一洞。
: 不过除了系统制式回信以外,对方 HR 另外写了一封私信来。这就有点恼人了。
: 内容除了标准的 ...unfortunately...regret... 以外,还说申请人的 feedback 很好。
: 希望能保持连络。这些当然都只是罐头内容。
: 透过内推了解,HR 回复是 very close。
: 回信除了道谢以外,也请教了申请人是否有可改善之处?毕竟花了这么多精神时间,除了
: 罐头回信以外,总是要有点收获。
: 回复是说公司规定不能泄露 feedback 内容,但其实申请人条件跟 feedback 都很棒,没
: 什么太大问题,只是正好有另一个人过去的工作经验更加符合需求这样。另外又附注了保
: 持连络 "万一事情有所转变或者有其他适合的缺"。
: 这个看了其实很烦。反正也不需要太期望事情会有什么转变。只是整个过程连最后一点残
: 余价值都没有就有点恼人。大概就是 "恭喜你得到银牌。申请人众多,银牌也很不简单,
: 但我们只录取金牌得主,所以施主请回" 这样。
: "万一事情有所转变" 到底什么意思?他们真的觉得恭喜你成为输家第一名这样会让人感觉
: 会比较好?
先假设 HR 不是说场面话
即使最后没加入, 很多大公司还是有所谓的 postive 跟 negative feedback 区分
`
negative feedback 不用说, 真的表现太差下次可能不找你
postive feedback 指的是表现接近录取标准
或者拿到 offer 但最后价钱没谈拢去了别地方
这种情况 HR 会试着跟申请人打好关系, 方便以后 follow up
通常是等一段时间(冷冻期)或其他 team 开缺时有些 HR 会主动连络
甚至在冷冻期还没过完就接到有新机会通知的情况也是有的 (板上就有例子)
FLAG 里 Google, FB, Amazon 都有类似的机制 (Linkedin 不熟不确定 XD)
公司的成员也不是每个人都申请一次就成功
特别 Google on-site interview 显示 postive 但委员会审查没过的情况今年挺常见
当然也有可能 HR 只是讲场面话, 就看怎么想自己会好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