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片复兴后 台湾电影如何走进华语市场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5-02-21 18:41:09
http://tavis.tw/files/15-1000-15041,c171-1.php
文/司云共鸣
谈起“国片复兴”就该从2008年暑假开始的第一场国片起义讲起,电影《海角七号》风靡
男女老少贴近生活的人物特性让人回味无穷想一看再看,票房不但突破五亿大关,更成为
台湾有始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电影,绝对是可以在华人电影圈当中添上一笔。热血彭湃的剧
情赢得观众的掌声,叫好又叫座开启了新一波国人挺国片的风潮。
支持本土电影本来就是一件很热血并充满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但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情况
下似乎也让观众养坏了部份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导演;不顾品质的推陈出新,从以前被外来
电影占据了整个时刻表,到现在几乎是每个月都有台湾电影的院线片,这是优点更是缺点
,电影本该是一个质重于量的艺术,如果硬是要拿外来电影来比较的话,不如先思考几个
问题;预算、演员、以及电影制作上程度的落差。
魏德圣导演的成功并非偶然,是靠着一步一步从助理、场记、副导才奠定了这么良好的导
演基础,然而他拍片的坚持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导演真的需要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努力不
懈的精神,回头看看近年的国片当中是那些人在当导演呢!?答案令人匪夷所思,这也带
出国片起义后一窝蜂奇怪的电影以及莫名的导演出现,这不会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娱乐
圈的产业类别五花八门,但并不代表随便就可以跨领域来拍电影,隔行真的如隔山!
导演的功力大致可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为经验丰富的类型,如演而优则导的钮承泽:钮
承泽(豆导),这类型的导演已经非常熟悉拍电影的各种情况与细节,善于掌握演员的呈现
方式以及想传达的情感,可以看到豆导的在《艋舺》或《爱》等等电影中,常对于情感上
的描述都是相当扣人心弦的,第二种类型的导演为稳健切实型,如科班出身或是像刚刚所
提到的魏德圣导演这类基础功力分常深厚的,要有经验累积与稳健的实力拍出来的电影才
会是真正对于国片复兴有正面成长的力量!不能被破亿票房给骗了,本土电影的素养必须
提升,实在不应该锁定特地的观众群而卖弄文化,“没水准不等于在地,本土更加不等于
低俗”,观众喜欢看什么是自己的自由,不过很遗憾的是,如果台湾真的要以这样的态度
来看待电影产业,只会造成恶性循环,打坏真正想为台湾电影努力的革命者。
回首过去台湾电影在新浪潮下的荣景,每一部电影都是佳作:如小说改编的《儿子的大玩
偶》与钮承泽豆导所主演的《小毕的故事》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这样的推波助澜下1980年
代可视为台湾电影一段亮丽的历史,可惜好景不常,票房持续走下坡令台湾电影一厥不振
,外来电影的侵袭就跟现在的状况一模一样,依然只有少数导演看到电影产业真正的趋势
,因此造成很两极的发展,为了拍电影拿房子抵押的导演跟拿着辅导金乱拍电影的投资人
,更别说在金马奖的失利了。
金马奖发展至今也已迈入第51届了,即时近两年总引发给奖争议,但别忘记它是全球第一
个华语电影竞赛的奖项,被誉为华人电影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其公信力绝对无庸置疑,要
相信艺术是可以超越国界的,别再管到底中国拿了多少奖,事实就是电影的好坏与评审的
角度,如果一定要因为得奖名单而来批评谩骂,只会坏了金马奖在华语电影当中的地位!
台湾人可以输了金马奖但绝不能把风度也给输掉,检讨一下输在哪里?才有继续向前持续
进步的态度,电影的市场价值绝对超乎你我的想像,由九把刀撰写的同名小说也由他自己
改编并执导的自传式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台湾上映后反应热烈而后更吸
引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来洽谈版权,而这部电影也已在澳门、香港地区、新加坡
、马来西亚、中国大陆、韩国 、日本接连上映,受到广大的欢迎!更在香港上映112天后
打败星爷长年以来的票房冠军,拿下香港华语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这就是超越各种藩
篱的艺术价值,电影艺术就应该这样的成长才具说服力。
台湾电影市场并没有复苏,票房不佳的状况下回收成本更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台湾电影
需要有一个更完整的制度,并且需要政府完善的配合,不能一厢情愿的发放辅导金让不成
熟的电影破坏产业,辅导金如果转化为电影人的培育基金相对会对于电影产业更加有实质
的帮助,希望台湾人能保有本土意识下来接受各式各样的声音与结果,不单是台湾的电影
或是奖项,都应该把握学习的契机!
台湾电影在华语电影圈只踏出第一步,唯有用心的看待才会让台湾电影真正走出去!现今
的台湾电影产业情况特殊以一群默默耕耘的电影工作者所支撑著,除了侯孝贤与李安已在
国际影坛建立导演的地位外,反观新进导演也应该更加把劲拉近与国际影坛的距离,让观
众有更多对于台湾电影的信心以及欣赏电影的视野,别让台湾电影成为一味迎合补助的审
查标准而成为绊脚石,忽略了对于电影世界的幻想与创作的本质,让观众看到电影的内涵
,这才是台湾电影应该要有的展望,只要有好的理念就会有好的发展。
台湾电影该如何破茧而出?这会是比挺国片来的更重要的全民运动,国片起步本来就比较
晚,加上辅导制度不佳,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近年国片虽然稍有起色,但缺乏电影产业的
制度,好作品终究是昙花一现,期待下一个海角奇蹟再度把台湾电影带入另一个高峰!总
结一句话:“国片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作者: blowchina   2015-02-21 19:31:00
不随便跨领域来当导演拍电影,那文中又举作家当导演的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