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犯】以散文式的前半段磨掉观众的耐心,但却以高浓度心痛的后半段达到高度。
曾有人说,电影开始的五分钟或十分钟内就会告诉你它的调性,这片从开头的水中绿调摄
影外加设计感十足的文字就宣示了它会是一本步调慢到你会生气的散文创作,这在导演尝
试让观者有共鸣的电影力量中反而是一种折磨,不过幸好,曲折的人物内心苦痛跟情愫让
此片摆脱台湾电影的傻气直流(我说的是很容易让人看出想模仿好莱坞的共同体温手段,
缺乏内生性的思考,当然非指候孝贤,蔡明亮等人的电影),同时也揭示了台湾剧本创作
的活力感。
虽然剧情挺有漏洞,例如警察都来处理溺水事件了,后续的发展应该不可能像电影演的这
之类的,但我还是在最具情绪爆发的那一幕默默地眼眶溼了,友情真是人于世最重要的资
产之一。
电影给人的脑内作用通常都是一段自我思考的启发,而这部片在疏离、隐瞒、恶意跟谎言
等负面教材中达到了其欲观者体认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青少年的孤寂,亲子疏离问
题,校园霸凌或是对网络的入侵性讨论等。可喜的是,导演摆脱了说教的迂境,借由一段
令人疼惜的意外歌颂青春之可人与可叹。
本片看到最后有一种强烈的疏离跟孤独感,这大概也是导演明哲保身的用意之一,因为若
是拍得情绪过于膨胀,它大概会失去了某种高度,也就会落入我前头说的傻气直流。
台湾的电影有一部份都很闷,或格局都过窄,但此片这样的创作或许是一股鼓励电影创作
者的活力,也是台湾观众对国片的信心再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