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志浩( [email protected] )
“天龙八部”及“卧虎藏龙”两部武侠小说的部分章节,最近成为中国大陆高二学生语文
课的选读教材。蔡明亮导演的电影“天边一朵云”在柏林影展得奖,回到国内,国人关注
的却只有“口交镜头是不是真枪实弹”。这两则新闻,在本质上其实是有关联的。
一般人在学校教育的脉络中谈阅读,总习惯把范围侷限于语文学习。其实,阅读涉及的认
知活动不只于此。阅读是一种主动建构的历程,读者不仅要认字、认词,还要能够使用背
景知识来理解语言,在心中建构一个抽象表征。因此,阅读不只有助于语文学习,更有助
于想像力与抽象思考能力的建立。
看电影和阅读其实很相似,同样是一种主动的心理历程。观众不是被动地接收影像与声音
,而是主动加上自己的背景知识来理解电影,并在心中形成一个整合的抽象表征。“天边
一朵云”在台湾引发的争议,其实正反映了台湾社会普遍缺乏想像力与抽象思考的能力。
人们没有能力进入抽象的层次去理解电影,只问得出一些属于现实世界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看不懂蔡明亮的电影。其实,对本地观众而言,他的电影或许比好莱坞的电影
还容易懂。因为步调缓慢,观众事实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的。那么,“看不懂”的感
觉从何而来?
理解是将知觉到的语言、影像与声音,结合了包括了人生经验在内的背景知识,主动建构
出抽象表征的历程。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也就没有任何两个人在看完一部小说或电影
后会有完全相同的理解与体会。用阅读来类比,一般电影就像教科书,文句尽量清楚,且
希望每个人阅读后都建立非常相近的表征。蔡明亮的电影大概就像是没有明确结构与结局
的短篇小说,读者的人生经验对理解过程的影响,相对而言就大得多。所以,每个读者理
解的结果,彼此差异一定比较大。
对于从小就习惯被告知唯一的标准答案、不习惯自己思考的台湾民众来说,蔡明亮的电影
是会让他们内心感到不安的,因为他们看完无法和别人“对答案”。但这其实不是电影的
问题,而是文化与心理的问题。
“天边一朵云”引发的争议,让我们看到台湾人正在失去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特质─想
像力与抽象思考的能力。武侠小说成为大陆的中学教材,则刚好在这个时候提醒我们阅读
的重要性。
其实,台湾的孩子们还是喜欢阅读与想像的。他们或许不喜欢读教科书,但读小说却可以
读到废寝忘食。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像蔡明亮的电影一样,少一点标准答案,借由阅读小
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自由,或许我们还有机会逐渐找回失去已久的想像力与抽象思考的
能力,让台湾不再继续向下沉沦。
╔═════╗
║▓ 编按 ▓║
╚═════╝
蔡志浩以“布洛卡区”为名,建立个人网站。布洛卡区,按作者自注,是“人类大脑皮质
左侧额下回的一个区域,主要负责语言的表达。”除了本篇,另推荐<发事>一文。
蔡志浩的布洛卡区: http://writings.chtsai.org/
本文出处: http://writings.chtsai.org/op-ed/wei-she-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