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thegift32/
所有的问题你都有能力自己解决(当然也包含灵性问题),现在如果你只是缺乏信心或者自
己一直在绕圈走不出来,答案其实就在对话的过程里面,我将会引导你去找出来
《带着礼物来》Millie Luo
这样说
文字交谈的好处,第一,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自己说的话和我说的话,你可以在那些文字
里面发现自己的信念,而且你不会怀疑自己刚才是不是真的说过那句话。第二,留有纪录
你随时可以回头看看咨询内容,让自己在走一次那个过程,让那些语言和语言背后的能量
再度帮助你。
我因为一些极为困惑的问题,在试过张老师、生命线、某心理诊所、心园丁陪谈、xx灵气
疗法、牌卡、远距光疗等之后,发觉依究困在眼前这道关卡,在这时看见“答案其实就
在对话的过程里”加上是线上文字对谈很符合我的喜好,我决定跟随动预约,在我的头脑
以“到最后还是没有用”、“算了啦!不要麻烦”、“医生不是叫你多看书和听他的cd
吗?”阻止自已之前。
在其中,因为涉及私人隐私的部分,我选择性公开并稍微修饰一小段,例如我最后问到,
关于事务分配不公,或是能者多劳,做的人都永远他在做时怎办?“你是为了自已舒服
而做”,我恍然大悟。我不是没有浮现过这想法,但偏偏心中又极其不甘愿,一直要到
由另一个人的口中说出,我才会心甘情愿承认。纵然在往后或不久前,仍究或多或少又
掉入旋涡般无法自拔,至少那清明的时刻依究随手可得,就在心窗下的吉光片羽里惊鸿
一瞥。
“那我算什么?”
“为什么又是我?”
“他为什么就不用?”
“我活该吗?”
“我好不甘心。”
“这太不公平了。”
“难道看到的人就罪该万死吗?”
“为什么他就可以视而不见?”
“我是奴才吗?”
种种的质疑,屈辱,不解,愤恨,那都是可以的。那也是一部分。就像“贫穷”也是
“富足”的一种。我极为疑惑,这不是对立面吗?这不是非此即彼吗?这不是互相排
斥的吗?又怎能说兼容并存呢?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但头脑这么想,意识底层却是
恍悟与了然的,真的,是我的视角够狭獈,这难道不能算是一切万有体验祂自已的一
种方式?借由假装不完美来体会完美。
但我默认了这二者是敌对性的,二择一的,选择另一端就象征失败,代表内在有限制
性信念,就是自认不够好。于是乎,苦苦挣扎,努力想摆脱。所以,一个很勤劳的人
不能允许他人懒惰,因为严以律已的人从不会宽以待人。更重要的是他无法接受自已
这个面向,他甚至相信负面的力量是强过正面的,以致于他那么努力强调与振作。
偏偏这种这么积极与正向,宣称爱与和平的人,是害怕著一不小心倒向另一边。这一
方与另一方是势不两立的。那么,我是正义的,你就是邪恶的;我是那么勤奋,显得
你躺在沙发上很偷懒与不努力,不是吗?愈想表想,愈想努力奋斗的方向,都更加强
了极欲摆脱的相反面。为那一面向划上大大的叉。
“允许自己的所有状态 你就一定能够放松” Millie Luo这么说。
“允许自己很坚守道德同时也打开可能性,允许自己可以稍微不那么道德吗?”在我问
这句之后。
我突然明白些什么。或许早已明白,只是一再遗忘。
“我不会藉著因为我讨厌这样的状态想摆脱现在的自己而能成功翻转
反而因为我接纳和喜欢的现在的状态我才能真正的到下一步”我这样回答。
我无法理解,贫与富怎是一体两面?不可能,两者水火不容。而且身心灵界太强调
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爱的代币与身心富足了。
“原来如此是我的定义太狭隘。”我说。
“你不可能会失败的,这里不可能存在失败,贫穷也是一种成功。”Millie Luo说。
那不是指责,亦非冷讽,是种温暖的明光,带着礼物来,轻柔却深入地提醒你,你内在
就有的答案。当然,自问自答也无不可,只是容易陷入死胡同钻。借由对谈,如镜子般
让你看见你自已内在的光。像是个催化剂,适时地点燃阴暗的角落。
《一的法则》中 1981/2/08 Ra说
学习的最快方式是跟其他自我打交道. 这个催化剂比只跟自己打交道要大许多. 只跟自己
打交道、不跟其他-自我往来, 就好比生活没有你们所谓的镜子一般. 因此, 自我无法看
到其存在性的果实. 所以, 每一个实体借由反射来彼此帮助. 这也是弱化肉体载具的主要
原因。
Millie Luo的文章与语句给人一种明亮而不刺眼,柔和而不失焦点,清爽而不故弄玄机的
感觉。借由线上对谈的镜照映射,却反射出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火花,带着惊喜与感动的
兴奋,有点像是想拍大腿地大声说好的激动。
这一小时半,我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