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探索] 更远

楼主: DreamLoser ( )   2016-10-12 23:39:20
※ 引述《refine1117 (Rachel)》之铭言:
: 杰德所说的“更远”,到底要怎么做呢?
更远 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我明了你想要试图知道些什么 因为你内心不安稳
因为你觉得你学的方法没用 让你没有任何进展
首先对于"更远" 在不同阶段的人而言 有各自不同的意思
你的更远 就是去彻底的明白没有任何人帮的了你 只有你自己帮的了自己
这不是要灌输你的信念 也不是要教你任何事
你必须不断的尝试 直到你的心底很明白
另外你的煎熬来自于你不信任你目前做的方法
既然如此 何不试着去找找看你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这是捷径 尤其是对于像
你这种聪明人的方法
别去理会什么开悟应该要做什么 别去理会你认为二元不二元的东西 也别去理会你觉得
你有多开悟 全部把它们丢一旁 诚实的好好面对自己 问看看你想要的是什么 用尽你
的全力把它写下来 不断的写 直到你找到它为止
你必须要很直接的穿透表面自我应付你的答案
什么叫做"找到答案"? 那就是你发现你内心的按钮"喀"了一声 仿佛有什么东西松开一般
就叫做找到 或开了一个门 这是好事 然后继续 更远
很简单
一个又一个 一个又一个
=======================================================
那个 "喀" 很重要
但不是人人都了解它的
因为这需要彻底的信任
你的确是掌握狂 所以你还不够信任 以至于连自己都不能信任了
真正的更远的意思很简单 那就是你内心的老师醒来了 你彻底明白你不需要任何的老师
或书本或任何方法了 你只要信任你内心的那个声音就可以 臣服于那个声音
你终于可以自己骑脚踏车了 而不是一直坐在娃娃车内等著别人来推你
=========================================================
什么是内心的声音?
其实是来自潜意识的声音 但潜意识不是永远是真的正确 更惨的是大部分都不正确 导
致于大家都不信任它
要知道人类的心灵其实分成两部分 一个是你自己 你可以说是小我或是恐惧导向的自性
另一个则是无分别心的潜意识
小我其实是从潜意识而生 而接触你所看到的世界 接着小我与世界互动 带回资讯后
又潜回了潜意识 这些资讯化成了各种的信念 接着隔天小我又带着这些信念出生 面对
世界 用信念当作你的眼皮 只对于和你信念有利的现实张开并仔细集中精力观看
就这样不断的出生 又带回资讯换成信念死亡归回潜意识 这个信念的眼皮 滤镜就会
越过滤越多 你的集中心力的焦距更显得集中 而近乎催眠状态 在催眠状态你就被
你的想法所纳管 变成你是想法的奴仆 而不是把想法当工具的主人
想知道什么叫做小我意识的集中心力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 当你正在看这篇文章的
时候你只会看到文章 而丝毫不会感觉到房间的其他物品 你把其他的东西都滤掉了
所以如果你有细心的观察的话 会发现经常醒来的那一霎那 你会感觉你的意识是"上升"
的 这绝非偶然 因为你的意识就是从更底层的潜意识分化出来
另外你要知道的是 虽然你是从潜意识极为快速孕育而生 但脐带从未断过 因此当你有
意愿想看看生你的潜意识的想法 其实是看的到的 有时候潜意识会从宇宙那传来有趣的
资讯 这称之为直觉
"""
我很幸运,18岁就清楚自己想做什么,但我不清楚我是谁。我怎能知道?我们怎能知道?
因为在人生的前25年,我们被训练聆听不属于我们的声音。家长和教授灌输我们智慧和资
讯,雇主和导师以他们的角度解释世界如何运转。通常这些具权威性的声音十分合理,但
有时怀疑逐渐渗入我们的脑海和内心,甚至当我们心想:“这不太符合我的世界观。”点
头同意并附和这些声音比较容易。有段时间我任由这种“附和”定义我的本质,因为我压
抑了自己的想法。因为就像Nilsson所唱的:“每个人都在跟我说话,所以我听不见自己内
心的声音。”起初我需要聆听的内在声音几不可闻,很难引起注意,就像高中时期的我。
但后来我开始多加留意,于是直觉逐渐浮现。
作者: riboflavin (BB原子蛋)   2016-10-13 01:20:00
好清楚
作者: refine1117 (Rachel)   2016-10-13 01:33:00
谢谢,你真的超强!!
作者: RLH (我们很近也很远)   2016-10-13 02:29:00
感觉值得一试 谢谢你
作者: yvonne3712   2016-10-13 09:56:00
好棒,好清晰!
作者: mshwj (Jeffrey)   2016-10-13 11:15:00
推,完全真诚的面对自己。
作者: yellowblood   2016-10-13 15:56:00
天哪!好贴切又细腻的表达,谢谢你,有为之震撼到把“真相”都厘清了这就是“心路历程”
作者: bergcamp (@___@)   2016-10-13 17:47:00
谢谢!
作者: obawen (景安非)   2016-10-14 09:4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