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是一种意识状态,意识清醒的状态。有些人以为催眠就是睡着了,或者担心会醒不过
来,其实这些都是对催眠的误解。好的催眠状态,不仅让你感到身心放松,心里平静,甚
至对自己意识现象的变化,会变得更加清晰和敏锐;此时,你会处在一种身心通透的状态
里。当然这样美好的感受,确实会让你不想从催眠状态中醒来。然而,通常是,你会很快
地又回到日常的意识状态中。因为,你尚未受过“心灵魔法”的训练,你的思维惯性,会
很快地将你带往日常熟悉的思维材料中。
“什么是催眠?”,简单说,就是一种“把玩”意识的过程。受过催眠训练的你,就具有
“把玩”意识的心智力量;未受过催眠训练的你,就很容易受到外在讯息及内在想像的“
把玩”。而“启动心灵魔法工作模式”,就是将你设定在一个具有“主动”“把玩”意识
的位置。你,天生就具有“把玩”自己心智力量的能力。
无论你是否“有意识”地觉察到,你的“意识”,其实无时无刻,均处在一种恒常变化的
状况里。你是否曾经特别“留意”,自己闲闲没事时,都在想些什么。无论你想的是什么
,都是自我催眠。如果你想到的是“感觉不错”的经验,你的感觉就会不错;如果你想到
的是“感觉很差”的经验,你的感觉就会很差。你就是你自己的“心灵魔法师”。
你就是你每日生活中,一切行动,一切感受的心灵魔法师啊!
如何重新拿回自己的心灵魔法棒呢?
关键就在“把玩”意识。“把玩”意指你“有意识”地运用你的“想像力”,并感受到犹
如真实般的“情绪感觉”。
举个例子,某天,我下班回家,打开冰箱,想拿颗“芭乐”来吃,结果?找了许久,竟然
没有了!心里觉得不开心。带着小生气进浴厕,准备洗澡了。坐在马桶上,想想(就是“
觉察”)自己的小生气从哪里来?我“有意识”地自问“你怎么了?”。内心声音回应“
我预期有芭乐可以吃!很想吃,但却吃不到!”。
理智的声音说道“吃不到,就吃不到!这么生气!生气从哪里来?”。
想吃的声音说“因为我预期可以吃到,但却吃不到。一定是有人把它吃掉了”。
理智继续追问“所以你在气吃掉芭乐的人?”
想吃的声音自觉幼稚地说“对!”,但却不想轻忽自己的存在感,于是继续说道“因为昨
天我吃到很好吃的芭乐,真的很好吃。所以今天就很想再吃一次”。就在说的同时,芭乐
的香气和汁液,似乎就快要在嘴里肆溢开来了。
此时,喜爱“把玩”意识的声音也来凑热闹的说:“这么想吃芭乐,你是不会用催眠喔!
”。
这建议,真是当头棒喝啊!“当!~~~”的一声,让爱吃的声音,好似从狭窄的空间里
探出头来,惊喜地等著会发生什么事?静默一会儿后,爱吃的声音就慢慢地变成爱玩的意
识了。
爱吃的声音,发挥想像力,让芭乐长相来到眼前。是一颗新鲜翠绿,大小适中的牛奶芭乐
。翠绿的皮上,水水的,看得出才刚洗过的样子。接着,想像力继续带领味觉,体验~咬
到它囉!咬到芭乐的口感了,脆脆的,果肉在阻嚼过程逐渐变细小,清甜的滋液和香气也
跟着四散开来。好爽口啊!满足的心情化为脸部的笑容。比昨天的那颗还要好吃耶!
在满足过后,爱玩的意识从想像状态中出来回到现实。此刻的我,还坐在马桶上呢!刚刚
的经历,是假的吗?“不对,不对”。就“体验到”的真实性来看,是真实的!这比在“
现实中”确实吃到芭乐,但却是“无意识”地吃而且忽略了芭乐的滋味还要真切啊。
这就是从“把玩”的角度来看催眠,催眠不是离你很远的舞台表演,而是可以自主应用的
心灵工具啊!
★文章作者
洪菁惠 咨商心理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