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乘愿再来九百年》,虽然是以佛教为主题的片子,但内容却很不佛教。嗯,或者更准确的说,佛教不再我印象中的佛教。
我觉得片中的内容对于在看新时代的我启发不少,于是来 NA 板分享一下。
——
http://bit.ly/yulu-17th-journey-of-compassion
最近在研究藏族文化的关系,所以下午进了台北光点观看《乘愿再来九百年》。先说结论,这部片跟宗教关系不大,有信仰、无神论者都可以看看,片子不长但可以思考的点非常多。
我本身不是佛教徒,但有接触新时代或身心灵领域。佛教我只懂个皮毛,未曾感到兴趣。
先说说这部片的整体感觉吧,私以为整体拍摄的流动感我觉得不够好,剪辑技巧是还不错,但故事感不好。除此之外,大宝法王讲述的部分约 60%~70%,没有想像中的多,所以有些概念性的东西是由其他上师来完备的。这样的呈现在一般片子可能还好,但就一部谈论精神层面的影片可能会让焦点稍微走掉一些。(大宝法王很有智慧,好想再多听一些啊XD)
这部片的精神,脱离不了两个词,也就是“自己”和“慈悲”。片中,大宝法王没有讲佛经的典故,这跟以往印象中的佛教电视台很不一样。他没有一再诠释佛经怎么说,谁谁又怎么说,却反而提到一个人的“内在”的重要。举例来说,当遇到了一件事情,你很愤怒,你有没有办法在当下察觉的这个情况?如果让你造成了困扰,能不能去作出改善,去除根源或者发誓下次不再发生呢?(些许类似 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后来他补充道,学佛不是一种信仰还是仪式而已,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透过佛法的态度来解决问题。这一点对有信仰的人格外重要,很多人忽略了思索背后那真正价值,却把仪式性的动作、经文奉为圭臬,绕了好一大段路,甚至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意义之所在,对于想自我成长的人甚为可惜。
而除了自身的成长外,慈悲也是本片的重点。
其实我在接触身心灵领域的时候,我知道了“爱自己”,和“为自己的一切负责”,但我很难想像“慈悲”的感觉。我知道慈悲是爱的一种,但究竟是怎样的爱才叫做慈悲呢?透过片中的引导和法王的话语,我算是有了一些概念。其实说到底,慈悲就是一种“同情心的扩散”——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你希望怎样被对待呢?看到有人烦恼,如果那个人是自己,是不是也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
当然,仅在人世间行走的我们,可以选择不用太在意有没有做到慈悲。但作为发愿的大宝法王,噶玛巴在一世一世的转世之中,如何透过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智慧,去协助一个又一个身心受苦的凡人呢?
身为佛教徒的哥哥曾说过,菩萨能听闻所有生命的烦恼,来协助他们。大宝法王虽贵为一派宗师,但终究还是个“人”。是人,就会有人的烦恼,他如何在推崇和责任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呢?想必这也不是凡人能担当得起的一条慈悲航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