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承蒙doomsnake版友不弃
持续质疑弄土地公活动的活动
让我兴起整合相关纪录的念头
毕竟其实内湖是个小地方
早期先人们没有想法和能力纪录
因此许多民俗的由来
只能靠现存耆老的口述、及少数相片作为证据
首先
网络上其实存在不少史料
脸书社团“枧头情史(内湖发展史)
甚至是本版"内湖版"的精华区“夜弄土地公”
都能找到不少相关由来、路线及注意事项
请不要说找过网络资料却没有说明此项活动超过100年
精华区文章早在10多前就已经纪录
在此补充一些刚得到的资料:
枧头土地公在日治时期就已经存在
但当时内湖枧头聚落不大,人口不多
在香火并不兴盛的时期
附近居民必须每日轮值,早晚上香、敬茶水
一开始出现轮值制度时(我家老爸称此时为1.0版本)
只能靠口头约定轮值
很快地就出现弄不清楚该谁去的情况
于是有人便拿了块木板制成
第一块筊香牌(2.0时期)
https://i.imgur.com/07b0NVu.jpg
拿到筊香牌的人家
每户轮值两周,负责每日早晚上香、敬茶
(因随意制成,可以看出字体很怪...也弄不清是哪种木材制成)
以上都没有留下"具体"证据
因此确实发生年限不可考
直到日治时期
大正九年另制第二块"福德正神筊香牌"(3.0版本)
背面刻有"枧头店弟子通流"
"大正九年九月壹日"(西元1920年)
https://i.imgur.com/STSRD25.jpg
https://i.imgur.com/P4uf5UO.jpg
https://i.imgur.com/tNFwFi1.jpg
因而确认活动至今确实为超过100年
3.0版本香牌持续使用到
大约民国6~70年代
直到后来香火鼎盛
不需要再轮值上香
才不再使用香牌
以上纵向时间轴大致说明完成
相信会有人想问
此香牌和夜弄土地公又有什么关系?
这和台湾许多传统聚落的形成十分类似
小小的枧头店,住着几十户人家
平日信仰当地的土地公庇佑
小小的土地公庙由少少的人家供养每日香火
到元宵节当天,居民们迎土地公绕境
一方面巡视庇佑
另一方面也是土地公感谢平日受居民照顾
因此,居民们都会在门口摆香案,恭迎土地公
在清末,全台各地每逢上元节,忽然流行投掷爆竹“攻炮台”民俗活动,有点像近代中秋
节要烤肉一样,莫名其妙就风靡全台,这种“攻炮台”的活动一直流传到民国十年前后,
才改邀请土地公“出巡”,接受信徒的“答谢”。当枧头土地公出巡时,沿途店家除了备
妥牲礼祭拜外,庄民对街相互丢掷爆竹取乐,“戏弄”土地公,慢慢的成为内湖特有习俗
。【文章节录自枧头情史(内湖发展史)】
台北市部分除内湖外
士林区社子岛(延平北路七段至九段)也有弄土地公活动,仍保有土地公坐椅轿遶境的
方式,而以百福宫出发和沿途商家参与活动的较为热闹。
【文章节录自维基百科-夜弄土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