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吴展良教授 先秦思想史

楼主: YeenRu (Honey Blade)   2021-02-22 16:13:54
各位同学好,这学期吴展良老师有一门课(先秦思想史;五789)出了点问题,
课纲来不及放上ceiba,可能有不少同学来不及看到,在这边帮老师宣传一下,
欢迎各位同学选修~
(也附上之前修过老师思想史课程的同学心得,供大家参考)
https://www.ptt.cc/bbs/NTUcourse/M.1582377936.A.6CC.html
https://www.ptt.cc/bbs/NTUcourse/M.1610982724.A.16F.html

课程大纲:
本课程企图从一个崭新的角度重新梳理、研究并诠释先秦思想史。自古以来,对于先秦的
学说思想,出于学者的各种立场与目的,已有极多不同的解读。近代以来,受到政治、西
方学说思想与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加以中西、古今思想型态的巨大隔阂,对于传统思想
的诠释更是五花八门,各说各话。在变动时代的各种压力与影响之下,近现代学者往往以
各自的立场、流行价值观、学理信仰与政治社会文化目的,加诸于其诠释对象,造成了极
为复杂分歧的各种解释。为了从根本改善此困局,本课程在梳理与诠释上,第一步先采取
“反璞归真”法,亦即先避开古今无数聚讼难解的争议与意见,直接回到最可靠的原始文
本,按可靠的时代次序,配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参考时代最接近的注解与诠释,以求回到
文本的原初义,借此重新建立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中国思想史内容无限,本课程将聚焦于
当时人以及历史上普遍认为最重要的学说之文本,以探究其“历史意义”,并设法上下联
系之,以求建立认识先秦思想传统的脉络。如此重新建立的脉络,面貌将大异于本于一家
、一派学说,或任何传统派、西化派、马列派、革命或“进步”派观点下所建立的解释体
系,而比较最接近历史上先秦思想史的真实面貌。

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在近现代长期被各种“现代”或源自外来体系的学说、方法与角度所支
解与扭曲,使中国思想早已失去其自身的特质与生命。为了恢复其历史上的原貌,我们在
研究中国思想史时,不仅所选文本当首重当时与自古以来所重视的文本,在诠释这些文本
时,还必须紧密注意这些思想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注意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尊重当时的
世界观与思维方式,这样才能超越自己现有的看法与现代流行的观点,以求“贴近历史”
并“合乎对象主体性”地了解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我们诠释的角度当然可以也难免现代,
但是观点必须尽量回到历史现场,以求如实地认识当时所提出的思想及其所企图解决的问
题。

就中国思想的历史大背景而言,笔者在长期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过程中,发现中国长期属
于一“超级国家型文明”与“天下型国家”。做为一“超级国家型文明”与“天下型国家
”,中国一般首先必须解决其政治社会体制的问题,以维系国家整体的生存与秩序。是以
章学诚说:“若夫六经皆先王得位行道,经纬世宙之迹,而非托于空言”,司马谈说:“夫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二十五史、十通、资治通鉴皆以记载治
道得失为主,而集部传统上亦以士大夫之辞章与有益治道与民生之专门之学为主。古人论
学术思想,一向首重“政教”思想,并往往兼重与政教息息相关的修身乃至齐家之学。随
著时代发展,春秋战国以降各家思想并一向看重做为政教与宇宙人生根本,而一以贯之的
各家“道论”。其余各方面的思想,也不免均深受政教与“道论”主轴思想的影响,或环
绕此主轴而发展、或针对此主轴与中心的问题企图有所匡济。我们选择文本时,亦从这种
尊重历史的立场出发。这本来应该是研究中国历史与中国学术思想的基本常识,然而不幸
地的是,从胡适、冯友兰以降百年来的中国思想或哲学史研究,却一直忽略这些基本事实
,反而多从具有西方哲学或自然社会科学意义的课题与文本出发,并不断用西方学术观点
与体系去重新整理古人思想。这种“现代化”与“西化”观点,虽然可以产生许多新观点
与新发现,却从根本地严重扭曲中国思想的诸多基本特质。

运用反璞归真法,并深入研究历史上视为重要的文本所针对的时代问题与中国体制问题,
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六经、王官之学、先秦诸子、历代儒学、经学、道家、佛学、理学、朴
学及其他各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本课程将依时序阅读关键原典并解析其大意,以
表现古代思想之历史真相,从而一改胡适、冯友兰以降百年来中国思想史过度哲学化,或
徒知模仿西方科哲学思想之面貌。

课程进度&周次:
第1周 导论:超级国家型文明与天下型国家的思想史
中国早期的国家文化型态
第2周 中原国家与文化的诞生:虞夏时期的国家与文化
第3周 商代的国家体制与政教思想
第4周 古典政教思想与道论的起源:周代的建国立国与政治思想
第5周 周代的教化思想
第6周 古代学术的渊源、形成与内涵
第7周 孔子与儒家之道
第8周 孔子与儒家之道
第9周 古典政教思想与道论的反省批判:墨家之道
第10周 古典政教思想与道论的反省批判:早中期法家
第11周 早期道家
第12周 战国中晚期道家
第13周 名家、阴阳家与其他诸家
第14周 战国时期儒家及六经的形成
第15周 战国时期儒家及六经的形成
第16周 黄老
第17周 晚期法家、秦朝立国方式与政教思想
第18周 期末考
作者: tommytsai123 (海偶一老叟)   2021-02-23 18:22:00
推漂亮学姐
作者: aure0914 (tunik)   2021-02-23 18:56:00
推原po正妹
作者: allan08 (allan08)   2021-02-23 20:53:00
推个~但满好奇中国思想过度哲学化会有什么样的弊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